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对深海适冷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monas sp.SM9913适冷蛋白酶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柠檬酸钠有利于提高产酶;较难分解利用的氮源,如豆粕、豆粉,能诱导适冷蛋白酶合成,而较易吸收利用的氮源,如豆粕水解液、蛋白胨、尿素、铵盐等,对产酶有抑制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和SDS能促进酶向胞外的分泌;钙、镁离子促进产酶,锌、铜、铁离子对产酶有抑制作用;发酵产酶是好氧过程,装液量较少对产酶比较有利;发酵培养基初始pH7.0~8.0利于产酶.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下,Pseudoaltermonas sp.SM9913产适冷蛋白酶量较原来提高了约65%,为适冷蛋白酶向着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弗氏链霉菌变种S-221产弹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iadiae)变种S-221产弹性蛋白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以提高该菌株所产的弹性蛋白酶酶活。试验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成分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果糖6%,干酪素1.5%,碳酸铵0.3%,K2HPO4·3H2O 0.05%。MnSO4·H2O 0.001%。在此条件下该菌所产弹性蛋白酶酶活达到96.63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与优化前相比所产弹性蛋白酶酶活提高了30%。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一株巨大芽孢杆菌产胞外青霉素酰化酶的发酵条件下进行了初步研究。不同的氮源及装液量和发酵时间产酶均有影响。该菌株在27-28℃180r/min,初始PH8.0,苯乙酸浓度0.6%的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60h左右,青霉素酰化酶活力可达500-700U/100ml。  相似文献   

4.
以愈创木酚培养基为底物,利用平板筛选法从土壤朽木中筛选能够产漆酶的菌株,通过测定漆酶活力进行复筛,筛选出一株产漆酶活力较高的白腐茵菌株。以漆酶活性为参考指标,确定葵花粉发酵产漆酶条件:发酵培养基中硫酸铵0.025%,初始pH值5.5,接种量8%,装液量50mL,愈创木酚0.10%,培养时间7d。  相似文献   

5.
真菌转化菊糖生产低聚果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真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A97转化菊糖生产果糖的适当条件,结果表明:发酵初始pH为5.5 ̄6.0,菊糖浓度为2%,接种量5%,控制前期发酵温度为28 ̄33℃,36h后发酵温度为32 ̄33℃,发酵周期为42h左右,最高产酶达254.7μ/ml,在10L自控发酵罐中,产酶达到同样水平。产品总还原糖含量68%,其中果糖95%,葡萄糖5%。  相似文献   

6.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 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 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 662 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碳源、氮源、无机盐、金属离子等培养基组成和初始pH、通风量、温度等发酵条件对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 WX-10)产酶的影响,通过正校试验优化得到的产酶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蔗糖1%,NaCl2.5%,牛肉膏0.05%,NaNO3 0.05%,pH7.5,500mL三角瓶装培养基50mL,30℃于220r/min旋转式摇床上培养72h,在该培养条件下WX-10产酶量是原培养条件下的1.85倍。  相似文献   

8.
着重讨论了葡萄糖对L-天冬酰胺酶发酵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发酵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自动流加葡萄糖控制发酵pH的工艺,可使L-天冬酰胺酶活力达到64u/ml,比添加葡萄糖的摇瓶发酵提高了146%。流加葡萄糖控制pH的L-天冬酰胺酶发酵是生长相关的;维持2~5mg/ml和1.2~1.4mg/ml的葡萄糖浓度,可分别使比生长速率和比产酶速率达到0.81/h和1200u/g.h。  相似文献   

9.
以琼胶酶活力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相结合的方法,对降解琼胶的海洋弧菌NTi(Vibrio natriegens NTi)发酵产琼胶酶的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α-乳糖对菌株产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NH+4不利于菌株生长和产酶。培养基分别以3. 3 g/L琼脂、6. 33 g/L酵母膏为唯一碳源及氮源,添加20 g/L的Na Cl,发酵海洋弧菌V. natriegens NTi产琼胶酶的效果最佳。发酵过程中的p H值、接种量、装液量、温度、发酵时间最优值分别为6. 5、2%、32 m L、27℃和24 h。优化后,该菌产琼胶酶活力达到2. 81 U/m L,比优化前增加了230%。  相似文献   

10.
葡萄糖氧化酶的膜透析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用膜透析法可减缓发酵过程中代谢物对葡萄糖氧化酶生物合成的阻遏作用。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带膜透析的发酵其产酶速率比对照(不带透析的发酵)高一倍,总产量提高30-50%。膜发酵过程中PH、NH2-N的变化较对照平缓。对透析条件也作了初步摸索。  相似文献   

11.
抗癌酶制剂L—天冬酰胺酶在甲壳素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甲壳素为载体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最适条件,探讨了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一系列理化性质。交联剂用量、缓冲液pH值和载体活化时间均对L-天冬酰胺酶的固定化有一定影响,得到的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的活力回收可达25.4%。固定化L-天冬酰胺酶理化性质的实验研究表明,酶经固定化后,对蛋白水解酶的稳定性及存贮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凯  葛菁华  王海 《山东科学》2018,31(4):85-88
为了提高毕赤酵母工程菌(Mut+)植酸酶的表达量,对毕赤酵母工程菌50 L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流加葡萄糖提高菌体湿重到300 g/L,随后停止流加,溶氧回升后流加甲醇开始诱导,最终发酵结束时,植酸酶酶活达到21 666 U/mL,比对照提高12.9%,该诱导湿重有利于发酵生产植酸酶。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修饰L-天门冬酰胺酶对酶活及抗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溶性壳聚糖对L-天门冬酶胺酶进行化学修饰,修饰后的酶活回收率高达705,修饰酶的比活为每毫克蛋白质121.79U,pH值为7.4,更接近于人体血浆pH值(7.2-7.4),对底物的亲和力有所提高,稳定性增加,抗原性仅为自然酶的1/3,增加了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15.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佳摇床转速为160r/min。  相似文献   

16.
以聚氨酯为载体固定化培养玫瑰微球菌,发酵生产海藻糖合成酶系麦芽糖苷基海藻糖合成酶MTSase和麦芽糖苷基海藻糖水解酶MTHase。考察了细胞固定化对菌体生长及产酶的影响, 对固定化细胞重复批次发酵换液条件进行了初探。固定化细胞发酵40h,酶活达到最大值,产酶周期缩短了56h,细胞干质量和酶活分别达到12g/L和52u/mL,比游离细胞发酵提高了12%和33%。重复批次发酵最佳的换液条件为发酵40h后,以40%的换液量每隔24h以等量新鲜培养基替换发酵液。在此条件下,重复发酵9批,连续23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在10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酶活最高达到80u/mL,重复发酵7批,连续180h菌体生物量及酶活无明显下降,酶的时空产率达到56.9u/(L·h),比单批发酵提高了42.5%。  相似文献   

17.
甘蔗糖蜜发酵生产L-乳酸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蔗糖蜜作为原料,利用经诱变筛选得到的鼠李糖乳杆菌SCT-10-10-60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设置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初始糖蜜浓度(50%、40%、30%、20%)、不同发酵温度(30℃、37℃、42℃、47℃)、不同pH调节剂碳酸钙加入量(4%、6%、8%、10%)和氮源替代(尿素替代酵母粉)对L-乳酸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枯草芽孢杆菌突变株D-756发酵生产D-核糖过程中,采用葡萄糖和葡萄糖酸钙混合发酵,葡萄糖酸作为pH调节剂,能促进菌体的生长,显著地提高D-核糖的产量。经酶活测定,发现流加葡萄糖酸能提高单位发酵液中葡萄糖酸激酶的酶活。在5L发酵罐中,利用葡萄糖酸维持发酵pH值在7.2,培养72h后产核糖76.8g/L。  相似文献   

19.
陈艳红        杨帆  肖安风        倪辉        朱艳冰        蔡慧农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84-190
对产微球茎菌(Microbulbifer sp.)ALW1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5 L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褐藻胶裂解酶的高产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 g/L时效果最好,浓度减半或加倍都会使酶活力下降;25 ℃比20 ℃更利于产酶;pH值控制在7.5时比自然条件下发酵产酶高峰提前,产酶量变化不大;在此基础上,对罐上工艺进行中试放大,20 L发酵罐酶活力最高为57.0 U/mL,200 L罐酶活力最高为43.5 U/mL,500 L罐酶活力最高为38.3 U/mL,分别是小试水平的39.6%、30.2%、2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