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豆渣经超微粉碎后添加至面包中,以烘烤时间、第二次发酵时间、酵母的添加量和豆渣的添加量作为单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出制备豆渣面包最佳制作工艺为:烘烤时间17 min,第二次发酵时间80 min,酵母添加量2.3%,豆渣添加量8%.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豆渣对面团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渣的添加会使面粉吸水量增加,对面团拉伸特性具有改良作用.同时,豆渣的添加会影响面筋的形成,使面包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明显增大.此外,8%的豆渣添加量具有延缓面包老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橘皮中果胶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纤维素酶和超声波的辅助处理使果胶产率得以提升,实验条件如下:纤维素酶用量25 U/m L,酶解时间35 min,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2.0,超声提取时间35min,超声提取温度55℃.果胶的添加可使面包品质发生变化,添加果胶的面团在最大拉伸阻力和二氧化碳产气能力方面均有明显提升,添加果胶与否对面包的比容影响较小,冷冻面包与新鲜面包相比,以上指标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毛木耳粉对面团及馒头特性的影响,按照0、2.5%、5.0%、7.5%、10.0%的毛木耳粉添加比例制作毛木耳馒头,测定分析毛木耳粉的添加量对面团和馒头质构以及馒头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毛木耳粉的添加使面团发酵性能降低,面团和馒头的质构特性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剂量依赖性。面团和馒头的硬度、咀嚼性和胶着度呈增大趋势,弹性、黏聚力和回复性呈下降趋势。馒头的比容和感官评分显著降低(p<0.05),馒头的硬化速度显著加快(p<0.05),pH值变化不显著。毛木耳粉添加量为5.0%时具有最大接受度,因此,在制作馒头时,毛木耳粉的添加量以不超过5.0%为宜。  相似文献   

4.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普通小麦面包、普通燕麦面包(含质量分数为20%燕麦粉)、燕麦酸面团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以及燕麦酸面团冷冻干燥(冻干)粉面包(用10%燕麦酸面团冻干粉取代燕麦面包中10%的燕麦粉)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考察植物乳杆菌燕麦酸面团发酵剂及其冻干工艺对面包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57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酮类、脂肪烃类,以及一些芳香族和杂环类化合物.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芳杂环类、醛类和酸类物质.与普通小麦面包相比,添加燕麦粉面包的风味物质种类更多;甲苯、庚醇、1,3-丙二醇二乙酸酯、辛酸共同存在于3种燕麦面包中,而在普通小麦面包中未检测出.冻干过程中会丧失一些风味物质或风味前体物质,与燕麦酸面团冻干粉面包相比,燕麦酸面团面包中含有一些独有风味物质,分别是双乙酰、2-戊酮、庚酸乙酯、2-乙酰基噻唑、香叶基丙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双孢菇添加量对面包焙烤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以面包比容、色差和质 构为评价指标,测定不同双孢菇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包总 酚含量,以DPPH和ABTS自由基实验来比较面包的抗氧化特性。结果表明:4种不同双孢菇添加 量(0、5%、10%、15%)的面包比容在2.23以上,随着双孢菇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粘合性、咀嚼性和 硬度逐渐增大,弹性以及内聚力逐渐减小。同时,多酚含量随着双孢菇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ABTS 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也随之增大,体外淀粉水解率也随之减小。因此,添加双孢菇可以提 高面包成品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商业α–淀粉酶及不加酶的样品为对比,考察一种新的耐酸性α–淀粉酶AmyE在酸面团面包抗老化方面的作用.测定了面团的pH、总酸度及还原糖含量,分析了7 d储藏过程中面包心的质构、水分含量及回生焓的变化.与添加商业α–淀粉酶的样品和对照样品相比,补充AmyE的样品面团中还原糖含量更高,其储藏过程中的质构变化更优,即具有较小的硬度和咀嚼度,较大的弹性.加入耐酸性α–淀粉酶后,面包心在贮存期间水分的散失明显减缓,回生焓上升趋势减慢,其中添加AmyE15 U/g的效果最好,并且优于添加等量商业α–淀粉酶.这表明耐酸性α–淀粉酶AmyE在延缓酸面团面包老化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为指标,研究了超微杜仲粉添加量对面包烘焙特性的影响,并探讨超微杜仲粉面包的抗氧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量1.0%~2.0%(质量分数)的杜仲粉会提高面包的感官评价,尤其是在改善面包的气味和色泽方面效果良好。超微杜仲粉对面包比容、水分含量、质构及色泽等品质影响显著。添加量超过1.0%,会使面包的比容减小、硬度增大、弹性降低及水分含量下降。提高超微杜仲粉添加量,有利于增强面包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酵母细胞的活性和耐冻融性对于发酵制品和冷冻面团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将大豆多肽、酪蛋白胨、酵母氮源三种不同的氮源加入培养基培养酵母细胞,通过对生长曲线、细胞湿重、面团发酵和冷冻后面团发酵及细胞存活率的比较,评价大豆多肽对酵母细胞活性及耐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中大豆多肽量的增加,所得的酵母细胞生物量增加,添加量超过25g/L以后,酵母细胞生物量不再有明显增加,25g/L是大豆多肽的最适添加量。与相同量的其他氮源相比,大豆多肽作为培养基氮源得到的酵母细胞在冷冻后存活率更高,其发酵面团仍能够保持较好的发酵力。大豆多肽能够促进酵母细胞增殖、增强酵母细胞的耐冻性、提高面团的发酵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冬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自行设计的模拟气候变化试验装置系统(CGC),研究大田条件下CO2浓度增加对不同冬小麦品种(中育5号和中优9701)品质性状诸如面粉蛋白质含量、沉降值、面团特性以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蛋白质含量随CO2浓度增加(幅度为57mg·kg-1)明显下降,CO2浓度从451mg·kg-1增加到565mg·kg-1时,中育5号和中优9701品种的面粉蛋白质含量分别下降了4.5%和3.1%;在451~565mg·kg-1范围内,CO2浓度增加使沉降值降低,但影响较小,而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诸如面团形成时间和延伸性有负面影响,其中对中优9701粉质参数影响微小;CO2浓度增加对烘烤品质影响不利,尤其面包体积下降明显.此外,CO2浓度增加对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CO2水平有限度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面条的食用品质;另一方面CO2水平进一步提高又对食用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麦麸酸面包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针对酸性面团中小麦麸皮发酵液与面粉的配比及其对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以干酪乳杆菌发酵小麦麸皮制得的酸麦麸与面粉混合,加入活性干酵母再发酵制成酸面团,经过焙烤可制成小麦麸酸面包.该法生产的面包在面包体积、口感、风味、保鲜期和营养品质上较普通面包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解冻方式对冷冻豆沙包面团特性以及食用品质的影响,采用4℃冷藏解冻、超声辅助解冻、恒温恒湿解冻、气浴震荡解冻和微波解冻5种方式对冷冻豆沙包面团水分迁移、热力学以及流变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由此面团制作豆沙包的水分流动性、质构、色泽以及蒸煮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解冻方式豆沙包生坯面团的A21、A22,弹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可冻结水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水分分布分析,4℃冷藏解冻的生坯面团强结合水的变化最小;经动态流变学分析,微波解冻的面团具有最高的黏弹值;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可知,气浴震荡解冻的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最高。除此之外,不同解冻方式处理的豆沙包加热后其水分、质构、色泽和蒸煮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水分流动性显示,超声辅助组A21含量最少;质构特性表明,4℃冷藏解冻组硬度最低、咀嚼性最优;恒温恒湿解冻组呈现最稳定的色泽和蒸煮品质;比容最小的是微波解冻组。本研究表明,4℃冷藏解冻减少了冷冻豆沙包面团水分的流失且能较好地保持蒸制后豆沙包产品的综合品质,恒温恒湿解冻有效地降低了豆沙包产品的蒸煮损失且与4℃冷藏解冻相比缩短了解冻时间,其他几种解冻方式在冷冻豆沙包面团的应用中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将木薯淀粉分别以不同质量分数添加到泥鳅肌原纤维蛋白中,采用质构仪、白度仪和扫描电镜等研究木薯淀粉对泥鳅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弹性、保水性(WHC)、白度、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淀粉添加量增大,泥鳅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和保水性增加,白度值降低,弹性先增大后减少,凝胶的致密程度增加.因此,木薯淀粉的添加可以有效改善凝胶的性质.这为木薯淀粉的应用和泥鳅鱼糜及其制品的品质改良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紫苜蓿叶中提取的叶蛋白(EALP)含57.9%蛋白质和12.7%膳食纤维,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蛋白新资源。EALP氨基酸配比较合理,营养价值较好,但工艺特性较差。对面粉的添加量超过3%~4%时,会对面团流变学特性、面包焙烤品质与面条烹煮品质造成明显不良的影响,因此通常的添加范围不超过3%~4%。当添加量增大时,需同时配合些活性面筋粉之类的品质改良剂。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海藻酸钠、谷氨酰胺转胺钠、淀粉酶、刺槐豆胶、沙蒿胶、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SE-13、蔗糖脂肪酸酯SE-11、阿拉伯胶、聚谷氨酸,通过单因的实验方法,研究各个改良剂对冷冻面团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蔗糖脂肪酸酯SE-13、刺槐豆胶、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对冷冻面包感官品质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海藻酸钠、谷氨酰胺转胺钠、淀粉酶、沙蒿胶、蔗糖脂肪酸酯SE-11、阿拉伯胶、聚谷氨酸.  相似文献   

15.
魔芋葡甘聚糖和大豆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面包的品质和感官特性,提高其营养,将魔芋精粉和大豆蛋白粉添加到面包中,研究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魔芋精粉添加量为w=0.3%、大豆蛋白粉添加量为w=5%、醒发时间为70min时,所制得的面包色泽金黄、烤香浓郁、组织呈蜂窝状、入口疏松、营养丰富,而且魔芋-大豆面包的菌落总数明显低于普通面包,更有利于保存.  相似文献   

16.
姜怡 《天津科技》2009,36(3):72-73
通过快速发酵法制作不同多功能性多聚葡萄糖添加量的面包,观察其对面团调制、发酵等工序的影响,测定面包成品的重量、硬度、比容,并与未添加多功能性葡萄糖的空白面包相比较,得出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面包的比容,可起到保水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亚麻籽粕作为配料粉的加工适用性,以丰富传统发酵面制品的种类,将冷榨亚麻籽粕按不同比例(5%~50%)与小麦粉复配,分析其对小麦面团的热机械学、热力学、流变学、面筋含量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亚麻籽粕添加量的增大,面团吸水率增大,回生值和面团的形成时间降低;复配粉的糊化温度升高;面团发酵的最大高度和产CO2总量下降,气体保留率升高;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先增大后减小;面筋含量减少且有序结构略有降低,面团网络结构连续性变差。当亚麻籽粕添加量在5%~25%之间时,对小麦面团特性的影响较小,而当添加量超过25%时,小麦面团的特性严重劣变。综上,为了保持面制品感官品质,提高亚麻籽粕的利用率和面制品的营养价值,亚麻籽粕的添加量不宜超过25%。  相似文献   

18.
赵凯  孙国勇 《应用科技》2000,27(12):32-34
通常用贮藏条件和贮藏时间作为函数来评价冷冻面团的烘焙性能。运用法国面包配方,用直径5cm的筒将面团定形。通过在28℃条件下醒发140min面团体积和经过烘焙后面包体积来评价面团的烘焙性能。在3种不同条件下(温度~22℃),分别贮藏9,17和37天。在此期间,稳定贮藏条件下储藏37天的面团同不良贮藏条件下9天的面团烘焙性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以面包专用面粉为主料,以面粉的5%、10%、15%、20%、25%的大豆糖蜜替代白糖,添加酵母、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剂,采用"一次发酵法"来制作面包。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并对面包的水分、比容、酸度、质构等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10%的大豆糖蜜制作的面包品质较好,且大豆糖蜜有助于面包面团的发酵。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5个厂家生产的微晶纤维素(MCC),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等方法分析其特征,并将其按质量分数1.0%、2.0%、3.0%,4.0%,5.0%分别添加在面粉中制作成样品面包,对比MCC提升面包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厂家生产的MCC微观形貌及特征相似.(2)添加MCC面包的感官评价和微观结构随着MCC添加量发生变化,面包中MCC的质量分数为3.0%时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