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用正丁醇结晶法分离得到荔浦芋淀粉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采用HPLC排阻凝胶色谱法测定荔浦芋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纯度和相对分子量质量.结果得到,荔浦芋直链淀粉的纯度为100%,其保留时间为7.55min;荔浦芋支链淀粉的纯度为100%,其保留时间为6.35 min.直链淀粉的相对分子量质量为5300,支链淀粉的相对分子量质量为61500 .  相似文献   

2.
以壳聚糖和玉米淀粉为主要基质,分别加入甘油、聚乙烯醇、明胶和气相二氧化硅,采用溶液共混后流延方法制备食品包装膜。分析了壳聚糖和玉米淀粉的最佳质量比以及添加剂的用量对包装膜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壳聚糖和玉米淀粉质量比为100:214,甘油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20%时,壳聚糖/玉米淀粉膜的综合性能较好;聚乙烯醇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60%、明胶固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10%、气态二氧化硅固含量为玉米淀粉质量的4%时,所得膜在各自系列膜中的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用质构仪测定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分析方法,制备了去蛋白淀粉、脱脂去蛋白淀粉,采用正丁醇-异戊醇反复结晶法分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并制备成凝胶,利用质构仪进行硬度测定。该方法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3912x+19.305,相关系数R2=0.9953,方法的回收率为98.86%~100.6%,标准方差为2.8%。  相似文献   

4.
采用硫代硫酸钠法制备氧化淀粉胶,以氧化淀粉胶为主要原料加黄原胶和硫酸铝钾制备用于瓦楞纸生产的氧化淀粉黏合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氧化淀粉胶、黄原胶和硫酸铝钾3种原料的配比为95.25%、4%和0.75%较合适。该配方的成本低且能够满足瓦楞纸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菠萝蜜种子淀粉提取及其理化性质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菠萝蜜种子的干鲜质量比、化学组成和淀粉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种子淀粉主要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菠萝蜜种子的干鲜质量比为45.7%,平均单个果实的种子干质量为0.631kg;种子(干样)的化学组成为:w(粗淀粉)52%~58%、w(粗蛋白)8.0%~9.5%、w(粗脂肪)0.86%、w(水分)10%~15%、w(灰分)2.39%、w(其它)>15%;在实验室条件下种子淀粉的抽提率为67%~77%;经测定,该淀粉制品含直链淀粉23.8%~24.5%、支链淀粉75.5%~76.2%,具有较低的热粘度和较强的凝沉性,并且淀粉颗粒圆形、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6.
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性质、黏度性质、耐酸性和耐盐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后,淀粉糊的起糊温度由64.7℃升高至67.3℃,峰值黏度从919BU下降为652BU,相对崩溃性从76.4%降低至27.6%,糊的黏度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凝沉性都得到改善。此外,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改性后,淀粉糊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制的搅拌球磨机将普通玉米淀粉进行机械活化预处理,正磷酸盐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干法制备淀粉磷酸酯.探讨了活化时间、磷酸盐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尿素用量对取代度(DS)和反应效率(R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活化时间1.5 h,磷酸盐用量12%,pH5.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 h,尿素用量3%,并对机械活化淀粉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有效地提高淀粉的化学反应活性,使合成的磷酸酯淀粉的DS和RE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羧甲基淀粉糊液透明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法合成取代度为0.8901,透明度为89.2%羧甲基淀粉(CMS)。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原淀粉、CMS的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合成因素对其溶液透明性的影响,得知CMS糊液透明度受取代度及醚化均匀度双重因素影响。淀粉羧甲基化后糊液透明度比原淀粉提高了53.8%,且糊液冻融稳定性、存放稳定性均好于原淀粉。CMS水溶液透明度在碱性环境中变化不大,但随着酸性增大而逐渐下降,且高取代度的耐酸性优于低取代度CMS。最后考察了不同食品添加剂对CMS糊液透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NaCl、柠檬酸将导致其水溶液透明度降低,而葡萄糖、蔗糖的加入会提高其透明性。  相似文献   

9.
变性淀粉的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了开发变性淀粉的资源和发展概况以及市场。综述了以淀粉为原料开发几种变性淀粉。如羧甲基淀粉、氧化淀粉、阳离子淀粉、交联淀粉和多元变性淀粉的特性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玉米淀粉和氯乙酸为主要原料,以乙醇为介质,采用有机溶剂的分步加碱法自制羧甲基淀粉(CMS).全面考察原料配比、水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各种工艺条件对羧甲基淀粉(CMS)取代度和黏度等理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合成改性淀粉的最佳工艺参数,即乙醇浓度97%,氯乙酸与淀粉的摩尔比为1.25,氢氧化钠与淀粉的摩尔比为2.8,碱化温度37℃,碱化时间1h,醚化温度65℃,醚化时间4.3h.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的取代度为0.88,质量分数为4%的原糊黏度为6 650mPa.s.通过对羧甲基淀粉(CMS)黏度、流变性、印花得色量和脱糊率等理化性能和印花效果的测试,发现其作为活性染料印花糊料具有假塑性好、稳定性高的优势,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1.
羟丙基淀粉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羟丙基淀粉的合成工艺方法及各种工艺因素对改性淀粉粘度、取代度及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菱粉为原料,经过氧化、醚化处理所获得的烃丙基淀粉,具有粘度低、稳定性及粘接强度好等特点,可用于纸加工涂布胶粘剂、织物上浆及无纺织物胶粘剂等。  相似文献   

12.
淀粉作为一种资源丰富的可降解生物原料,在食品、药品、纺织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未经改性的原淀粉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较低,常需加热成糊才能使用,降低了使用的便捷性。冷水可溶淀粉是一种冷水溶解度和冷糊黏度均有大幅度提高的改性淀粉,根据改性后淀粉是否可以保留颗粒形态,可将冷水可溶淀粉分为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两大类,二者的制备方法都以物理法为主,但因其制备原理不同,得到改性淀粉的性质和应用范围各异。从两类冷水可溶淀粉的不同物理制备方法出发,综合对比预糊化淀粉和颗粒状冷水可溶淀粉的制备原理和研究现状,并对相关产品的颗粒形态、冷水溶解性、成糊性质、热力学性质以及应用展开系统的总结和介绍,旨在为新型冷水可溶淀粉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交联淀粉醋酸酯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4.
蕨根淀粉分离及颗粒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参照Badenhuizen法制备了蕨根淀粉,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淀粉颗粒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并用重结晶方法对蕨根淀粉的直链和支链组分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蕨根淀粉颗粒的形状多为椭圆形、圆形;表面光滑无裂纹.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上的微尺可测得蕨根淀粉颗粒粒径为5~31μm.重结晶8次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直链淀粉;反复3次加入正丁醇去除残留的直链淀粉,可得完全纯化的蕨根支链淀粉.  相似文献   

15.
介绍反应温度、时间、氧化剂和pH等因素对木薯淀粉分子上伯醇基氧化为醛基团的影响,为制醛淀粉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多次加水连续减压蒸馏的方法,通过不断蒸出的水带走杂质,来降低醚化剂中杂质含量,以减少其对合成的阳离子淀粉性能的影响。并且还对醚化剂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和对阳离子淀粉进行了氮含量及絮凝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精制后的阳离子醚化剂的性能符合文献指标。阳离子淀粉的糊化溶液对纳型膨润土悬浊液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因此可用于工业上的污水絮凝处理和固液分离。同时,实验还表明芭蕉芋阳离子淀粉的絮凝效果明显优于玉米阳离子淀粉。  相似文献   

17.
羟丙基马铃薯淀粉制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 ,在碱催化条件下 ,以硫酸钠作为膨胀抑制剂 ,在水悬浮液中和环氧丙烷进行反应。应用正交试验和统计分析 ,确定了一组制备羟丙基马铃薯淀粉的优化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在最优工艺组合条件下 ,产品的醚化度为 0 .1 45 6,落在本研究预测的变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采用Brabender粘度仪,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高粘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糊的流变性质,糊的粘度性质,糊的凝沉性质,糊的透明度和糊的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为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胺为醚化剂对木薯淀粉进行醚化制得季胺型阳离子淀粉。以互甲胺盐酸盐、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制备了醚化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胺,醚化剂制备适宜温度为20℃,二者物质的量之比1.00:1.05,反应时间3—4h.真空蒸馏3—4次提纯。采用湿法制备阳离子淀粉,反应浆液浓度30%-40%,反应温度40℃,反应体系pH值11—12,氢氧化钠与醚化剂物质的量之比2-8:1,淀粉与醚化剂物质的量之比1:0.15。取代度为0.07-0.12。67  相似文献   

20.
应用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分析 ,探讨了制备羟丙基木薯淀粉的反应影响因素 ,确定了一组优化实验条件 :环氧丙烷质量分数 14 %,氢氧化钠质量分数 1.0 %,反应时间 11h,反应温度5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