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证明了如下结论:Fibonacci数中除F4=3外,3Fn不是平方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在pH=4.3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水泥熟料中的Fe3+,并以Zn2+的切口消失来指示终点,对Fe3+进行测定,以及在测定了Fe3+的溶液中用Zn2+标液返滴定到出现Zn2+切口指示终点来测定Al3+的交流示波极谱连续测定Fe3+和Al3+的新方法。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F是一个3k元域,x3+ax2+bx+c=0是F上的三次方程。该文证明方程x3+ax2+bx+c=0在F中有一根,或一根与二重根,或三个互异的根,或没有根。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下,用UV-21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考察各种pH值的缓冲液对Fe_4S_4簇合物中μ_3-S的破坏程度,藉此考察FeMo-co中μ_3-S的酸不稳定性.结果表明Fe_4S_4簇合物中的μ_3-S在pH2~3时最不稳定,极易受酸破坏;pH3~4时,Fe_4S_4簇中的μ_3-S受酸影响较pH2~3时小;pH4~5时,Fe_4S_4簇基本稳定,其中的μ_3-S基本不受破坏.结合蛋白环境对金属中心有巨大保护作用,在生物提取FeMo-co的过程中酸解对蛋白键合的FeMo-co骨架μ_3-S的破坏是很微弱的,但对裸露的或外围蛋白受到破坏的FeMo-co骨架μ_3-S的破坏却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CO_2(CO)_8、Fc_2(CO)_9、PPh_3为原料,合成了铁钴五核羰基簇碳化物Co_3Fc_2(μ-(μ-co)(co)_(10),并对其进行了IR、 ̄1HNMR、ICP、元素分析、MS等表征,指认该化合物为八面体结构,Co、Fe构成四方锥形骨架Co_3Fe_2。  相似文献   

6.
利用两簇余维数为1的子空间划分空间。设Fi是实向量空间V的子空间,Fi=1(i=1,2,…,n),Fi∩Fj=F1∩F2(i≠j),codimF1∩F2=2,F= Fi则F把V划分成2n个等价类;设F1,F2,…,Fn(n≥3)是两两不等的实向量空间V的子空间,F1∩F2∩F3=Fi,codimFi=1(i=1,2,…,n),codimF1∩F2∩F3,F= Fi,则F把V划分成2+n(n-1)个等价类。  相似文献   

7.
利用∑nk=2Ck^2Fk、∑nk=3Ck^3Fk、∑nk=4Ck^4Fk的结果,求得了一条解决∑nk=iCk^tFk的有效途径,并利用此结果证明了∑nk=0K^4Fk的推导过程,从而为进一步研究Fibonacci数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鉴定与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的AFLP-RFLP标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 AFLP技术对农垦 58S×1514的 F2代群体构建的极端集团进行了分析,在 253对AFLP引物中,91%具有多态性带,有20对引物扩增到了阳性带.阳性带经克隆后用作RFLP探针进行极端集团分析,其中4个具有多态性带.2个(F3和V4)表现为阳性带.F2代不育群体RFLP分析结果显示,F3和V4两个标记与第12染色体上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连锁.通过极大似然法估算,F3和V4标记距光敏核不育基因pms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80cM和7.75 cM.  相似文献   

9.
在10000~40000cm-1范围内,观测得LiNbO3晶体掺Fe3+离子的发射光谱与赵等的理论预言基本一致,从而证明了Fe3+离子杂质在LiNbO3中取代Nb5+离子。  相似文献   

10.
IntroductionDenseplasmafocusdevices(DPF)[1]areusedtoproducepulsedplasmaswithhightemperatures(107K)anddensities(1019-1020cm-3)bymeansofextremelylargepulsedelectricaldischargeingases.AMathertypeDPFisshowninFig-1.Whenthesparkgapistriggered,thehighvoltag…  相似文献   

11.
采用sol-gel法制备了不同摩尔比例的Er3+/Y3+/Yb3+共掺杂Al2O3粉末.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各样品均以δ-Al2O3为主相.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各样品的光致发光(PL)谱,结果表明Y3+的共掺杂明显的提高了Er3+的PL强度.Er3+/Y3+/Yb3+共掺杂Al2O3粉末的PL强度随着Yb3+浓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Er3+∶Y3+∶Yb3+的摩尔比例为1∶20∶10时,样品的PL强度在Y3+共掺杂的Er3+∶Al2O3粉末的PL强度提高了7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近4倍,说明Er3+/Y3+/Yb3+的共掺杂能够更有效地提高Er3+的PL强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紫外光(UV)激发下,Bi~(3+)、Sm~(3+)单掺杂和共掺杂的GdBO_3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发现在GdBO_3:Bi,Sm体系中,Bi~(3+)和Gd~(3+)对Sm~(3+)的发光均有敏化作用。Bi~(3+)的绝大部分能量是通过Bi~(3+)→Gd~(3+)→(Gd~(3+))_n→Sm~(3+)途径传递给Sm~(3+)的,Gd~(3+)在能量传递中起中间体作用。研究了Bi~(3+)→Sm~(3+)的能量传递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根据406nm激发下GdBO_3:Sm体系中Sm~(3+)发光强度与浓度的关系,证明了Sm~(3+)自身浓度猝灭的机理也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熔融冷却法制备了Tb3+,Ce3+掺杂和Tb3+/Ce3+共掺硼酸盐玻璃,并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Tb3+掺杂玻璃最强发射峰位于545 nm;Ce3+掺杂玻璃的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387 nm附近的不对称宽带;Tb3+/Ce3+共掺玻璃的发射光谱是由380 nm附近的不对称宽带和491,545,588,623 nm附近的4个发射峰组成;在Tb3+/Ce3+共掺玻璃中,Ce3+是Tb3+的高效敏化剂,Tb3+的发射强度是Tb3+掺杂玻璃的8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Ce_(3+)、Tb~(3+)激活的LaBO_3的发光性能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紫外光、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Ce~(3+)、Tb~(3+)及Ce~(3+)和Tb~(3+)共激活的LaBO_3体系的发光性能及组成对Ce~(3+)和Tb~(3+)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4nm紫外光激发下Ce~(+3)对Tb~(3+)有良好的敏化作用;并确定了Ce~(3+)→Tb~(3+)的能量传送机理为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能量传送效率最高可达100%.在200nm紫外光、阴极射线和X射线激发条件下Ce~(3+)对Tb~(3+)的发光起猝灭作用。确定了在378nm紫外光激发条件下Tb~(3+)在La_(1-y)Tb_yBO_3体系中的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 Gd~(3+),Tb~(3+)与一缩二甘醇酸所形成的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其发光机理;探讨了 Gd~(3+),Tb~(3+)同时测定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开发了同时测定 Gd~(3+),Tb~(3+)的高灵敏度荧光新体系,检测限分别达到 Tb~(3+)3ppb,Gd~20.16ppm。应用本体系测定了稀土氧化物中的 Gd_2O_3和Tb_4O_7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3DGIS中3DS数据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其他三维建模软件来构造复杂三维模型,使得3DGIS(Three Dimensional Geographical System)的数据源更加丰富,其中采用AutoDesk公司定义的3DS(3D Studio)数据模型尤为广泛,但如何通过程序实现3DS数据模型的操作是开发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3DS的数据模型结构,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成功地创建了3DS的结构类,并借助于OpenGL实现了3DS数据模型的快速显示和其他三维图形操作,从而解决了在3DGIS开发过程中数据源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3-甲基噻吩、NBS为原料的光引发及化学引发自由基溴化反应,发现光引发方法在低于25℃时只生成3-甲基-2-溴噻吩.L9(34)正交实验表明,化学引发方法在70℃、反应时间为3 h、3-甲基噻吩和NBS的摩尔比为0.9∶1时,3-溴甲基噻吩选择性最高,为52.4%.  相似文献   

18.
对低维半结合3-代数的结构进行了分类,证明了在同构的意义下,仅存在2类3-维半结合3-代数,4类4-维半结合3-代数和6类5-维半结合3-代数,并给出了每一类半结合3-代数在一组基下的具体乘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CaTiO3:Pr3 红色磷光体余辉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TiO3:Pr3 ,X3 (X3 =Gd3 ,Dy3 ,Tb3 ,Eu3 )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对其余辉衰减曲线、激发光谱、发射光谱和X射线衍射谱进行了测试与分析讨论.就余辉衰减曲线来看,除Gd3 外,其余3种离子对余辉性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激发光谱为一宽带谱,共掺杂后主、次激发峰发生红移,在458,478,482 nm和496 nm处的激发光谱强度大大增强.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614 nm的窄带谱,对应于Pr3 的1D2-3H4的跃迁发射.X射线粉末衍射的结果表明该磷光体为CaTiO3结构,共掺杂的稀土离子并未对基质晶格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稀土掺杂对硅酸盐玻璃折射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相高温烧结法制备了掺铒、铒镱共掺和铒镱钕共掺硅酸盐玻璃.测量了玻璃样品不同波长光源照射时的折射率,讨论了稀土掺杂成分和浓度对折射率的影响.单掺铒样品为正常色散,铒浓度增高折射率变大.铒镱共掺样品中铒浓度较低时,折射率随掺镱浓度提高而增大,并出现反常色散现象;铒浓度较高时,不仅有反常色散现象,而且镱浓度继续增高,出现两个吸收带.铒镱钕共掺硅酸盐玻璃样品的折射率随钕浓度提高,吸收带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