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在0,25和38℃下对CuCl_2—MDPP—C_2H_5OH体系的研究,发现无氯水化铜和1—甲基—3,5—二苯基吡唑(简写成MDPP)在无水乙醇中生成CuCl_2·MDPP和CuCl_2·2MDPP两种配合物,并对这两种配合物的一些物理性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报道一种合成3,5-二苯基吡唑的新方法,以1,3-二苯基-2-丙烯-2-酮为起始原料,径氯化得2,3-二氯-1,3-二苯基--1丙酮,后者与过量水合反应得3,5-二苯基吡唑。两反应收率约905。过量的水合肼可回收套用。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3,5-二苯基吡唑,通过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化合物晶体为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16.942(2),b=17.153(2),c=17.658(2),α=90°,β=109.600(2)°,γ=90°,Z=16,V=4834.4(12)3,Dc=1.555g/cm3,μ=0.073mm-1,F(000)=868,差值电子密度最高和最低峰为147和-307e.nm-3.  相似文献   

4.
在微波-超声波辐射条件下,以芳香醛和芳香酮为起始原料合成了六种3,5-二芳基吡唑类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其结构.同时发现只有在乙酸介质中该反应才能生成主要产物.这为标题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快速、高产率、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吡唑啉类化合物是极为重要的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及相关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按照吡唑啉环上不同位置的取代基种类,介绍近年来由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与肼及其衍生物直接环化合成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引用参考文献83篇.  相似文献   

6.
于固一液相转移催化条件下,以PEG-400为催化剂,通过苯酚与氯乙酸乙酯反应合成了苯氧基乙酸乙酯(Ⅰ).(Ⅰ)与85%的水合肼作用得到相应的酰肼(Ⅱ).(Ⅱ)分别与乙酰丙酮和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反应,得到1-苯氧基乙酰基-3,5-二甲基吡唑(Ⅲ)和1-苯氧基乙酰基-3-三氟甲基-5-(噻吩-2-基)吡唑(Ⅳ).产物结构通过元素分析和光谱鉴定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吡唑[3,4-b]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研究。方法用微波辐射,在无溶剂条件下,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使1,3-二苯基吡唑啉酮、苯甲醛和取代苯胺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8~12 min,合成出了目标产物。结果合成出了一系列吡唑[3,4-b]喹啉类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产率可达到52%~6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产率较高,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8.
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的Pim-1蛋白激酶(Pim-1 protein kinase,PPK)的过度表达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作用靶点.对PPK与3,5-二取代吡唑并吡啶衍生物(3,5-Disubstituted pyrazolopyridine derivatives,DPD)的复合物进行了20 ns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从能量角度分析了二者结合的主要驱动力以及I 185在识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复合物体系在模拟过程中的构象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PK的核心区的保守性是其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机制,模拟结果对基于PPK抑制剂的药物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噻吩甲醛和3-噻吩甲醛为原料经过溴代、氧化、肼取代、环合、水解等多步反应合成三种新型吡唑-噻吩类有机配体:5-(3,5-二甲基-1-吡唑基)-噻吩一2-甲酸、2-(3,5-二甲基-1-吡唑基)-噻吩-3-甲酸及2,5-双(3,5-二甲基-1-吡唑基)-噻吩-3-甲酸,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与嘌呤结构非常类似.大量研究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实验合成了三个7-三氟甲基-5-芳基吡唑并[1,5-a]嘧啶类化合物(5a,5b和7).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1)与水合肼在乙醇中回流反应制备了中间体5-氨基-1H-吡唑-4-羧酸乙酯(2);取代苯乙酮(3)与三氟乙酸乙酯缩合反应得到1-取代苯基-4,4,4-三氟丁二酮(4);然后,化合物2与化合物4在乙酸回流条件下反应得到5-(4-取代苯基)-7-三氟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羧酸乙酯(5a,5b),5a经过NBS溴代、最后溴代中间体与吗啉反应制备目标产物7.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吡唑和噻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了寻找到高活性的杂环酰胺类化合物,对此类化合物做进一步研究.[方法]对已合成的16个N-(1,4-取代吡唑基)-1,2,3-噻二唑酰胺类化合物分别进了抗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生物活性测试.[结果]初步生物活性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在500 μg/mL浓度下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有一定的治疗活性,其中化合物TM-1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TMV和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1.75%和41.25%;化合物TM-13在浓度为500 μg/mL时,对CMV的治疗抑制率分别为45.72%,比对照药剂宁南霉素58.72%略低,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6种新型具有3,5-位不同共轭结构和取代基团的3,5-二溴BODIPY衍生物荧光染料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3,5-位共轭长度的增加或取代基吸电子能力的增强,3,5-二溴BODIPY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峰会明显红移,Stokes位移也相应增大,但荧光量子产率却下降.  相似文献   

13.
以3,5-二甲基吡唑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三(3,5二甲基吡唑)硝酸铜,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晶胞参数为:a=12.5650(14)?,b=11.5592(13)?,c=29.944(3)?,V=4349.1(8)?^3,Z=8,Dc=1.454 mg/m^3,F(000)=1976,T=293(2)K,R1=0.0618,wR2=0.1601。晶体的空间结构被N-H…O分子间和分子内氢键稳定。  相似文献   

14.
吡唑酰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化合物,为了发现更高活性的吡唑酰胺类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9个结构新颖的N-取代苯基-5-三氟甲基-4-吡唑酰胺类化合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茄子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抑制活性。初步生物活性表明:在100μg/m L浓度下,部分目标化合物对测试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5d对茄子黄萎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1.5%和65.8%,为进一步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合成了6种1 (2 苯并噻唑基) 3,5 二芳基吡唑啉化合物。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元素分析等确证了化合物结构。测定了化合物荧光性能,化合物发出450nm左右的荧光。探讨了化合物结构对荧光性能的影响。制备了电致发光器件,该化合物发出448nm蓝光。  相似文献   

16.
以5-苯基-1H-3-吡唑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与二硫化碳环合和巯基烷基化两步反应,合成了5个新型的2-取代硫醚-5-(5-苯基-1H-3-吡唑基)-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 H NMR表征.光学性能研究表明目标产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344~347n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合成一系列3-芳基-1H-5-取代吡唑酰腙类化合物,用于抗癫痫和抗炎活性筛选.方法以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为起始原料与草酸二乙酯发生缩合反应,然后与水合肼环化、肼解,最后与芳香醛(酮)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5a-5o.采用最大电惊厥实验(MES)和皮下戊四唑实验(scPTZ)筛选其抗癫痫活性,旋转棒法评价其神经毒性;采...  相似文献   

18.
张文志 《科技信息》2007,(22):162-16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吡唑啉类化合物的应用前景,列举了几种吡唑啉类化合物的结构,并介绍了他们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2,4,6-三氯嘧啶、3,5-二甲基-4-羟基苯腈、4-氨基苯腈和氨水为原料,经过3步亲核取代反应,得到4-{6-氨基-2-[(4-氰苯基)氨基]吡啶-4-氧}-3,5-二甲基苯腈,2-芳基氨基嘧啶类化合物3.为了进一步研究化合物3的结构及生物活性,将其制备为盐酸盐(化合物4a)和硫酸盐(化合物4b),并经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研究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采用荧光素酶法检测化合物抗HIV活性,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均表现出抑制HIV-1 SF33病毒株复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3,5-二硝基溴苯与对甲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出中间产物3,5-二硝基-4′-甲基-二苯基醚,再用钯/碳还原得到3,5-二氨基-4′-甲基-二苯基醚,两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81.86%和89.16%.用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