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佳摇床转速为160r/min。  相似文献   

3.
乙酰短杆菌酶法合成5—甲基尿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酰短杆菌完整细胞为酶源,以鸟苷和胸腺嘧啶为底物,酶法合成5-甲基尿苷。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100-200mmol/L,pH8.0,磷酸盐缓冲液尝试10-50mmol/L,60℃,摇床转速120r/min,反应1h即达到平衡,5-甲基尿苷转化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用大肠杆菌游离细胞酶法合成核苷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大肠杆菌游离细胞核苷磷酸化酶合成核苷药物过程中反应平衡常数和底物转化率的计算方法及其变化规律,阐明了游离细胞内核苷磷酸化酶的活力与细胞的培养、菌体的预处理方式密切相关。实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湿菌体经4℃干燥处理2 ̄3d后,胞内核苷磷酸化酶不易失活,并能有效地降低胞内抑制物对酶反应的抑制作用。与湿菌体相比,干燥菌体用于酶反应时底物的转化率可提高33.5%。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两个胸苷5’位修饰物,即5’-叠氮-胸苷和5’-氨基-胸苷,以及3’--脱氧-2’-3’-二脱氢胸苷,对照物通过IR,UV/vis,^1HNMR和MS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首次合成了5’-0-对四一磺酰基-2’,3’-脱氢-2’,3’-二脱氧腺苷、5’0O)对甲苯磺酰基-2’,3’-二脱尿苷、5’-O-对甲苯磺酰基-2’,3’0脱氧尿苷等三个对甲苯磺酰化的脱氧核苷修饰物,并通过^1HNMR、UV.Vis、MS等方法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嗜热芽孢杆菌β-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嗜热芽孢杆菌为菌种,研究发酵生产β-半乳糖苷酶的条件。应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成,结果为(g/L):乳糖0.5、蛋白胨2.0、牛肉浸膏2.0、K2HPO4 0.01。在温度55℃、初始pH7.0、摇床转速200r/m in 和10% 接种量条件下,发酵24h,β-半乳糖苷酶酶活力达13.2U/m L。在乳糖水解反应中,证实该酶能催化转半乳糖苷反应,合成半乳糖低聚糖。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酪氨酸酶的部分纯化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铃薯酪氨酸经粗提、丙酮沉淀和酸铵分级后,得到了纯化1.8倍,活力回收42.5%,比活力为49.7U/mg蛋白的部分纯化酶,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多巴为底物,酶的Km为5.7mmol/L,Vm为16.2μmol/L?min,最适PH为8.2,最适温度为40℃,HSO^-3F^-、苯甲酸、叠氮化钠、过氧化氢为其抑制剂,Vc、苯肼等对该酶的半抑制浓度为μmol/L水平。Cu^2+在低浓  相似文献   

9.
报道对羟基苯甲酸对酪氨酸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以0.607mmol/LL-酪氨酸为底物,酶浓度为0.66mg/mL时,最大抑制率达42.86%,抑制常数为2.83×10-4mol/L,并探讨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0.
固定化酶催化合成半乳糖寡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壳聚糖固定化米曲霉β-半乳糖苷酶,连续催化合成半乳糖寡糖(GOS),在填充床固定化酶反应器中,研究底物浓度、pH,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对GOS连续合成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400g/L,反应温度50℃,pH5.8,停留时间35min,产物的最高得率为62%。  相似文献   

11.
采用胶束电动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心脑康胶囊中的芍药苷、葛根素、大黄素含量。该方法以未涂层石英毛细管(80cm×50μm)为分离通道,以30 mmol/L月桂酸-90 mmol/L氨水(pH值9.0)为缓冲溶液,50%异丙醇(含1 mmol/L乙酸)为鞘液,工作电压为25kV。测定结果:各组分在18 min内达到完全分离,芍药苷、葛根素、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200mg/L、0.50~500mg/L、0.020~300 mg/L,检出限分别为0.020mg/L、0.050mg/L、0.0060 m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6.5%~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1%。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已成功应用于心脑康胶囊中芍药苷、葛根素、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Di Noia J  Neuberger MS 《Nature》2002,419(6902):43-48
A functional immune system depends on the produc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mmunoglobulin molecules. Immunoglobulin variable region (IgV) genes are diversified after gene rearrangement by hypermutation. In the DNA deamination model, we have proposed that deamination of dC residues to dU by activation-induced deaminase (AID) triggers this diversification. In hypermutating chicken DT40 B cells, most IgV mutations are dC --> dG/dA or dG --> dC/dT transversions, which are proposed to result from replication over sites of base loss produced by the excision activity of uracil-DNA glycosylase. Blocking the activity of uracil-DNA glycosylase should instead lead to replication over the dU lesion, resulting in dC --> dT (and dG --> dA) transitions. Here we show that expression in DT40 cells of a bacteriophage-encoded protein that inhibits uracil-DNA glycosylase shifts the pattern of IgV gene mutations from transversion dominance to transition dominance. This is good evidence that antibody diversification involves dC --> dU deamination within the immunoglobulin locus itself.  相似文献   

13.
Sol-gel法固定化漆酶处理氯酚类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二氯酚(2,4-DCP)和2,4,6-三氯酚(2,4,6-TCP)为代表,采用Sol-gel法固定化漆酶处理氯酚类污染物.结果表明:底物初始浓度为0.5 mmol/L,固定化漆酶投加量为7 g/L,反应3 h后DCP去除率可达95.3%,而反应2 h后TCP去除率可达99.6%.TCP和DCP去除过程可以用米氏方程描述,其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11.72和9.97 mmol/L,因此固定化漆酶对TCP的亲和力高于DCP,这导致了在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固定化酶投加量以及底物共存等因素变化后两者去除效果上的差异.连续48 h的运行数据和酶活损失表明固定化漆酶具有较好的反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细胞转化熊去氧胆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采用pH区带逆流色谱(pH-zone-refining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pH-ZRCCC)与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相结合的方式,从蒲公英中分离得到6个多酚类化合物。在pH-ZRCCC分离中,选择溶剂体系为乙酸乙酯-乙腈-水(体积比4:1:5),上相加入三氟乙酸(10 mmol/L)作为固定相,下相加入氨水(10 mmol/L)作为流动相。从1.6 g蒲公英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咖啡酸(60.2 mg,纯度98.1%)和对羟基肉桂酸(6.3 mg,纯度98.8%)及混合物A(590 mg)。之后进一步利用HSCCC,选择溶剂体系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体积比1:4:1:4)。从400 mg混合物A中分离得到1-O-咖啡酰基甘油(7.7 mg,纯度82.2%)、3,4-二羟基苯乙酸(5.4 mg,纯度24.8%)、原儿茶酸(6.2 mg,纯度95.3%)以及对羟基苯乙酸(3.4 mg,纯度89.0%)。该方法制备量大,重现性好,适合蒲公英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连续流槽式搅拌反应系统(ACSTR)作为反应装置,以制糖废水为底物,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反应的启动污泥,着重研究底物质量浓度和HRT对系统同步产氢产乙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底物质量浓度和HRT条件下,乙醇产量和氢气产量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当底物质量浓度和HRT分别为6 g COD/L和6 h时,乙醇和氢气产量分别为1.62/7.25 mmol/(L·h)and 2.97/8.73 mmol/(L·h).线性分析发现乙醇产量和氢气产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线性方程分别为y=0.156 6x+0.4487(r2=0.8778)和y=0.148 8x+1.671 4(r2=0.9838).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非抑制型离子色谱法,以乙二胺——柠檬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探索了Zn~(2+)、Pb~(2+)、Fe~(2+)、Mg~(2+)、Mn~(2+)、Cd~(2+)和Ca~(2+)等七种金属离子在磺酸基阳离子色谱柱上的最优分离条件,研究了容量因子对乙二胺和柠檬酸的浓度以及pH值的依赖关系。对保留机理进行了讨论。对实际水样中七种金属离子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麸皮为原料,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木聚糖酶制备阿魏酰低聚糖,通过正交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反应温度60℃,pH值5.0,反应时间36 h,纤维素酶质量浓度8 g/L,木聚糖酶质量浓度6 g/L,底物质量浓度165 g/L,在此条件下,产物中阿魏酰低聚糖的浓度达到2.127 mmol/L.  相似文献   

19.
在考察了二茂铁季铵盐的表面活性的基础上,制备了含二茂铁季铵盐/氯仿/苯/二次蒸馏水的反相微乳液及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单分子膜,并通过电导率仪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等对所制备的微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和氯仿的体积比为7∶3的混合溶液为该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有机溶剂;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二茂铁季铵盐的浓度为0.10~1.00mmol/L,10mL微乳液中增溶水量为6~8μL时为佳。若加助表面活性剂正戊醇,则其最佳体积含量为20%。二茂铁季铵盐很难单独在气/液界面铺展成膜,而其与十八酸的混合体系可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且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体系的成膜性能随十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