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区位熵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2015年的统计数据,发现福建省汽车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22位,属中下游水平;产业发展中存在汽车产业集中度较低,研究投入较少,自主创新力不足,汽车相关产业和配套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促进福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应强化汽车产业龙头带头作用,提升汽车研发能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延伸汽车产业链以及转变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42.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模型,重点分析了环保与能源需求拉动力、技术创新驱动力、政府推动力以及配套设施等支撑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在研究所得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促进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跨国并购是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去”以获取核心技术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国汽车产业的跨国并购行为属于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跨国并购,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4.
《太原科技》2011,(9):109-109
近年来,合肥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方面花钱最少,取得的成效最好。一是探索了新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纯电动客车的“融资租赁”及在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乘用车的“定向购买”模式,已被上海、杭州等多家城市学习借鉴;二是促进了创新提速。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形成良性发展的技术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45.
我国汽车产业在近20年中发展迅速,但不可忽视的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问题,其中自主创新不足是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这一问题致使我国很难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促进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要加大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财政政策扶持力度,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6.
改革开放以来,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机制优势为浙江省汽车产业初期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活力,造就了以吉利集团、万向集团为典型代表的一批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杭州萧山,宁波北仑、温州瑞安,台州临海、金华和永康等地已经逐渐形成了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的态势,并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但是,面对全球汽车工业日益激烈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浙江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瓶颈。  相似文献   
47.
依据汽车产业的产品特性,建立了汽车制造企业的厂商选址博弈模型。并通过分析发现生产成本、运输成本、集聚效应以及异质产品之间的替代系数是汽车产业集群形成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8.
电动汽车:一个以创新驱动的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动汽车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日美欧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该产业的发展既得益于市场机制的引导,也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后者对于产业的形成与壮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9.
汽车产业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而重点支持的十大产业之一,其中,为生产服务的专用汽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市场潜力巨大.东莞市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家发改委公告管理(注:现转归工信部管理)的专用汽车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生产的油罐车、化工原料液罐车等产品几乎占据了华南地区90%的市场份额.但我国现有液罐车、货柜厢式车等产品的技术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十年以上的差距,我国在这种高附加值机电产品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仍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50.
刘珲 《科技智囊》2001,(3):34-37
有关福特与长安合资的事儿起码盛传了大半年,至今仍未修成正果。直到21世纪才把一只脚迈进中国轿车制造业的福特公司,它所遇到的来自中国现行汽车产业政策方面的阻力比其它公司要大得多。不久前,福特公司向本刊证实,福特与长安合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获国家经贸委批准,合资双方目前正在协商具体合同条款。至于何时最终谈成,并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正式对外公布消息,则没人能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