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海藻糖是一种有效的冻干保护剂,实验采用电渗透的方法强化海藻糖载入红细胞,在不同电压、脉宽、频率和细胞外海藻糖浓度的条件下对红细胞进行电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压300 V、脉宽1 ms、频率4 次/min、细胞外海藻糖浓度800 mmol/L时,细胞内海藻糖浓度达到(63.68±2.14)mmol/L.电渗透后红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膜的渗透脆性略有降低,电渗透致溶血率为17%,ATP酶活性与新鲜红细胞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技术在葡萄籽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葡萄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充分利用葡萄籽中的功能性成分,对葡萄籽的清洗、干燥、杀菌、冷冻和超微粉碎等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籽超微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0℃下干燥2h→-20℃下冷冻30min→以40g/kg的比例加入微晶纤维素→混合后粉碎25min.采用该工艺获得的葡萄籽超微粉的颗粒直径为2.5~22.5μm,平均直径为6.2μm,而葡萄籽细胞的直径为15.0~32.5μm,平均为24.9μm,说明细胞破壁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4.
葡萄(Vitis vinifera L.)籽蛋白是葡萄籽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开发成膳食蛋白或功能性蛋白的潜力.在确定葡萄籽各主要成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双向电泳结合质谱鉴定手段,确定了葡萄籽蛋白的主要成分为11s球蛋白;通过氨基酸组成检测及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比较,明确了葡萄籽蛋白的营养价值;最后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葡萄籽蛋白的二级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将为葡萄籽蛋白的综合利用及功能性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蜂毒肽Melittin是一种具有高效抗细菌、真菌、肿瘤细胞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抗菌肽,然而其溶血活性限制了其发展为高效抗菌抗癌药物的应用.本文深入分析了Melittin对小鼠红细胞的作用机制,探讨影响Melittin溶血活性的细胞机制.结果表明,Melittin可以引起红细胞膜上形成空洞,抑制细胞内ATPase的活性.红细胞膜中糖蛋白或糖脂糖链中的唾液酸参与Melittin的相互作用,介导Melittin的溶血活性.质膜胆固醇也影响Melittin与红细胞膜相互作用,降低溶血活性.研究还发现,外源添加D-葡萄糖和D-蔗糖能显著抑制Melittin的溶血活性.研究结果为降低抗菌肽溶血性以及推动抗菌肽的药物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血液撞击损伤机理的高速螺旋血泵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液流变学及应力波理论,对高速螺旋血泵中血液撞击损伤机理进行研究,分析红细胞-固壁撞击破碎的过程和红细胞膜冲击破碎的条件;通过血液撞击损伤实验,对不同撞击速度下血液生理性能指标变化及红细胞微观形态进行观测分析,得出红细胞破碎的临界撞击速度;结合所设计的螺旋轴流血泵及螺旋混流血泵,应用多相悬浮体CFD 仿真技术,对血泵中的速度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垂直撞击速度达到6 m/s 以上时,红细胞有可能发生破裂而导致溶血;所设计的螺旋混流血泵中血液由于红细胞撞击破碎而导致的溶血情况并不严重,其血液撞击损伤程度比螺旋轴流血泵的撞击损伤程度低.  相似文献   

7.
朱慧敏  陈志 《甘肃科技》2007,23(4):200-200,229
目的构建UVB辐射小鼠皮肤损伤模型,以便为进一步的药物研究作基础。方法昆明小鼠分为2组进行3天和5天的紫外线梯度照射,采用氯胺-T比色法,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皮肤中胶原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反复UVB照射5天引起胶原蛋白含量减少,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5天反复进行UVB照射造模成功。  相似文献   

8.
根据Fick第一定律和中草药浸提机制,结合超声对植物细胞的破壁作用,建立了超声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动力学模型.在不同提取时间和不同提取功率条件下,对银杏叶中黄酮成分进行了超声提取实验,实验结果与动力学模型结论一致.结果表明,在一定提取时间范围内,提取液浓度(In c)与提取时间(In t)呈线性关系.提取时间一定时,提取液浓度(In c)与超声提取功率(In P)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吸收性纳米微粒靶向选定细胞后,采用短脉冲激光照射可以得到局部的定位损伤,因此光吸收性纳米微粒作为媒介可诱导可控细胞微效应.激光照射结合有金纳米微粒的细胞可以暂时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激光照射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量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和碘化丙啶的吸收量来判断细胞膜的暂时通透性和细胞的死亡率.通过实验发现,对于Karpas-299细胞,最高的转染率可以达到6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细胞的死亡率和转染率受到金纳米微粒浓度、细胞抗原蛋白和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悬浮于氯化钠磷酸缓冲液(PBS),甘油和山梨醇溶液的人红细胞,在各种温度下处理60分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后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同时测定红细胞的溶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醇溶液悬浮的红细胞在48℃高温处理后,细胞形态仍保持正常状态,溶血作用也与对照细胞相似。而在这温度下处理的 PBS 和甘油溶液悬浮的人红细胞形态却发生明显改变,溶血作用也显著增大。经比较,在本实验条件下,山梨醇对人红细胞抗热损伤效果比甘油好。另外,本实验还测定了高温处理后人红细胞可滴定巯基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初步讨论了高温下红细胞在不同介质条件下可滴定巯基含量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The in vitro oxidative hemolysis of human red blood cells (RBC) was used as a model to study the free radical induced damage of biological membranes an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natural antioxidants. The hemolysis was induced by a water-soluble free radical initiator 2,2′-azo(2- as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 (AAPH) and inhibited by the principal polyphenolic components extracted from green tea leaves, i.e. (-)-epicatechin (EC), (-)-epigallocatechin (EGC), (-)-epicat- echin gallate (EC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and gallic acid (GA). Addition of AAPH at 37°C caused fast hemolysis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inhibition period, while addition of the green tea polyphenols efficiently suppressed the hemolysis in the activity sequence of EGCG>EGC>ECG≈EC>GA, demonstrating that these green tea polyphenols are effective antioxidants which could protect biological membranes from free radical 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相似文献   

12.
UV及UV-H2O2工艺降解阿特拉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UV)光解工艺及紫外-双氧水(UV—H2o2)联用工艺去除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阿特拉津,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UV光解对阿特拉津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阿特拉津光解过程符合-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提高紫外光辐射强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自来水中有机物及多种离子的存在,会降低阿特拉津的光解速率.UV-H2O2联用工艺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具有协同作用.提高双氧水的初始质量浓度,可以提高光激发氧化反应的速率.辐射强度对阿特拉津降解效果的影响大于双氧水投加量的影响,增加辐射强度比增加双氧水质量浓度更有利于提高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杂种金叶银杏子代光合特性,为进一步获得具有较强环境适应能力的金叶银杏材料提供依据。【方法】 以杂种金叶银杏(‘万年金’ב南林1号’)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同一母本自然授粉(父本不确定)金叶银杏1年生实生苗为对照,测定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及光响应曲线,比较二者光合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表现出对季节变化更强的适应性。光响应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同时光饱和点、内禀量子效率、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也较高,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也均高于对照,有机物消耗较快。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金叶银杏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气孔导度与表观量子效率、蒸腾速率呈正相关。【结论】 杂交改变了金叶银杏的光合参数,有效提高了后代对光能利用的潜能及光转化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全日照光,因此可以培育出对光环境适应能力更强的金叶银杏品种。  相似文献   

14.
将银杏叶提取物经酸水解得到其中黄酮甙元槲皮素、山萘酚和异鼠李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YWG-C18柱,甲醇:水(含04%磷酸)为流动相,UV360nm检测,以槲皮素为对照品计算出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甙含量。槲皮素浓度在001~02mg/ml之间,浓度与峰面积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2,回收率为974%,相对标准偏差161%。该方法简便、准确,易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的含量,使用YW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检测波长370nm,平均回收率99.6%,变异系数为0.24%。  相似文献   

16.
本文系“贵州省古森林残存群落”系列调查之二.着重对务川县鹿坪村白果园及务川县丰乐镇大院子川王庙两处古森林残存群落中的银杏种群进行了定量研究,相应介绍了森林群落的结构、成分、数量及立木的物侯型级.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两处森林仍具有常绿阔叶林的典型的群落特征.白果园森林群落应属“针阔叶混交的古森林残存群落”;川王庙森林群落则属于“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的古森林残存群落”.在上述群落中,银杏种群同森林中其它种群一道沿着天然森林群落的自然规律进行生长、发育和更新,具有同其它野生植物种群一致的生长发育特性,应是古森林残存群落中处于自然状态万的野生性银杏种群.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条从银杏叶中分离、纯化聚戊烯醇类化合物的工艺路线,对工艺中主要分离、纯化单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廉价的石油醚为萃取剂,萃取物经水解、大孔树脂吸附和硅胶柱层析,油状产物中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含量超过95%,聚戊烯醇类化合物得率为50%,回收率为95.7%,整个工艺过程简单,易于工业放大。  相似文献   

18.
筛选了木棉花红色素的稳定化试剂。结果表明,0.05%柠檬酸、0.02%茶多酚和酰基化处理均能提高木棉花红色素的稳定性。色素的耐光性(2 200~2 300 lux)有不同程度提高,用阿魏酸酰基化的色素耐光性最好;色素的耐热性(30~80°C)显著改善;茶多酚能减缓氧化剂对木棉花红色素的破坏作用;而柠檬酸能减缓还原剂对木棉花红色素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20.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琼洁  蔡碧琼 《武夷科学》2005,21(1):145-149
茶多酚是茶的特有成分。它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癌、抗衰老、抗辐射等方面的保健功能。本文就茶多酚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