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集中国东海舟山海域海底不同层次9个海泥样品,通过稀释培养分离纯化得到海洋细菌78株。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上述分离所得海洋细菌对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费氏弧菌等5种水产病害常见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获得具有抑弧菌作用的海洋细菌17株,占21.8%。其中6株菌株对费氏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7.7%。7株菌株对哈维氏弧菌的抑菌作用较显著,占9.0%。2株菌株对创伤弧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占2.6%。2株菌株对溶藻弧菌和鳗弧菌显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占1.3%。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稀释培养法能分离到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海洋细菌;来自海底泥的海洋细菌中存在较多的具有水产病原弧菌拮抗活性的菌株。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IMAU10041抗甜瓜枯萎病菌的作用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60株乳酸菌中筛选出22株具有抗甜瓜枯萎病菌活性的乳酸菌菌株,其中9株具有较强抗甜瓜枯萎病菌活性.对这9株乳酸菌的抗植物致病真菌谱进行研究发现,9株菌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甜瓜疫霉菌(Phytophthora drechsleri Tucker)、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e)、灰葡萄孢霉菌(Botrytis cinerea)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干酪乳杆菌IMAU10041对甜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对甜瓜疫霉和番茄早疫病菌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分别经过调节pH、加热、蛋白酶处理干酪乳杆菌IMAU10041的发酵滤液后,发现干酪乳杆菌IMAU10041发酵液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在pH 4.0时具有最大抑菌活性,在碱性条件下抑菌活性迅速失活;发酵液经胰蛋白酶、中性蛋白、蛋白酶K处理后失去部分抑菌活性,这表明干酪乳杆菌IMAU10041发酵液中可能含有一定的蛋白类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4.
珊瑚病原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介导珊瑚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病原菌的群体感应可以有效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作用。为解决耐药性难题并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本研究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为指示菌,从三亚市鹿回头半岛三亚湾(109°28''E,18°13''N)采集的珊瑚样品中,分离筛选具有较高群体淬灭酶活性的珊瑚共附生细菌,经16S rDNA测序初步鉴定其大部分为弧菌属。进一步研究群体淬灭活性菌株对两株珊瑚致病菌溶珊瑚弧菌V545(Vibrio coralliilyticus)和溶藻弧菌Z-14(V.alginolyticus)的生长、运动及生物被膜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5株群体淬灭活性菌株明显抑制溶珊瑚弧菌V545及溶藻弧菌Z-14的生长,8个菌株对溶藻弧菌Z-14的运动有明显抑制作用;9个菌株可显著抑制溶珊瑚弧菌V545生物被膜形成,13个菌株可显著抑制溶藻弧菌Z-14的生物被膜形成,其中11个菌株对溶藻弧菌Z-14生物被膜生长抑制率均超过85%;部分群体淬灭活性菌株对溶珊瑚弧菌V545和溶藻弧菌Z-14的生长、运动及生物被膜形成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本研究筛选获得具有群体淬灭活性的细菌,并揭示其群体淬灭活性对珊瑚致病菌生长、运动、生物膜生成的影响,为解决珊瑚微生物抗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原创材料。  相似文献   

5.
解淀粉芽孢杆菌BI_2的鉴定及其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BI2是从青贮玉米秸秆饲料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NC_009725)的相似性达到99.6%;进一步结合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以番茄叶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及部分霉菌、酵母、食品乳酸菌和人类致病细菌为指示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BI2主要抑制丝状真菌,而对细菌无拮抗作用;BI2菌株生长36 h的上清液能明显抑制黄曲霉孢子萌发及其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67.4%和74.8%;而且该上清液经120℃高温处理20 min后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青藏高原传统牦牛酸奶中筛选出一株乳酸菌,排除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手段鉴定该菌株为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用蛋白酶处理该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发酵上清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121 ℃处理20 min仍有较强抑菌活性)和pH稳定性 (在pH 3.0~10.0之间保持活性),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的抑菌物质属于类细菌素.研究发现该菌株在培养8 h后出现抑菌活性,在20 h时抑菌活性达到最大并一直到发酵结束.  相似文献   

7.
线虫共生菌对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菌块移植法初步测定了38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选出9株对纹枯病菌,7株对稻瘟病菌有较强抑菌作用的菌株,再用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了这2组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菌核或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筛选出对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都有较强抑菌活性的YNa111和YNd173等菌株.YNa111菌株的发酵液对纹枯病菌的生长有强烈的抑菌活性,稀释40倍的发酵液24 h的抑菌率为100%,160倍时为82%.菌株YNd173的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生长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稀释5倍和10倍时的抑制率分别为88%和76%.  相似文献   

8.
3株致病疫霉拮抗放线菌复合发酵及其抑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控制马铃薯晚疫病的稳定性,采用涂布法和显微观察法对从土壤中筛选到的活体状态能显著抑制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3株放线菌进行了复合发酵方式及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及抑菌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3株放线菌之间无明显拮抗作用;以培养种子液3 d、先接入NB8培养2 d后再接入NB11和NB12为最佳发酵方式,抑菌率最高可达97.7%,明显优于NB8(87.4%),NB11(20.0%)和NB12(28.2%)单独发酵液的抑制作用;当初始pH为自然值、28℃时,3株菌复合发酵后抑菌活性最高.复合发酵液对病原菌菌丝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致使菌丝变形或孢子囊发生异常破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来确定其杀菌机制。对大量中草药水提物的筛选结果表明,威灵仙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将威灵仙水提物进行逐级稀释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的致死浓度为500 mg/mL,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孵育2 h后,实验组胞内LDH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含量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实验组含量逐渐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胞内LDH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威灵仙水提物致死溶藻弧菌有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释放从而引起菌体裂解。  相似文献   

10.
一株乳酸菌产类细菌素Enteriocin LK-S1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鸡肠道分离的 5 9株乳酸菌中 ,筛选出一株产类细菌素的乳酸菌 ,编号为SE - 81.初步鉴定为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作用后 ,SE - 81菌株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lysodeik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和枯草杆菌 (Bacillussubtilis)等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及鼠伤寒沙门氏菌 (Salmonellatyphimurium)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用胰蛋白酶处理发酵上清液后 ,抑菌活性丧失 .因此初步认为该菌株产生一类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类细菌素物质 ,命名为EnteriocinLK -S1.它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作用pH在 4 .0~ 6 .0 ,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1.
取五倍子、乌梅等45种中草药,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醇提取法制备提取液,除菌后滴加至Φ6mm空白药敏滤纸片上,制成试验用药敏纸片。测试了提取物对拟态弧菌SM060818、梅氏弧菌SM060813、霍利斯弧菌SM060913等3种分离自锯缘青蟹体外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所试验的45种中药提取物中,有28种中药提取物对试验弧菌表现有抑菌作用;其中五倍子、乌梅、秦皮、艾叶中药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好,对3种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天冬、白头翁、赤芍、金银花、黄精、黄柏、青蒿等11种中草药提取物仅对2种菌株有较好抑制作用,千里光、穿心莲等17种中药提取物对弧菌无抑制作用;大部分中药抑菌活性成份均为水溶性提取物,青蒿存在明显的醇溶性抑菌物质。测定了五倍子等9种中药提取物对致病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五倍子、乌梅和天冬3种药物对拟态弧菌和梅氏弧菌的MIC分别为0.172mg/mL、0.461mg/mL、1.042mg/mL,对霍利斯弧菌的MIC分别为0.086mg/mL、0.922mg/mL和1.042mg/mL,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乙醇回流法对木芙蓉叶粉末进行活性成分提取,用不同极性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对粗提物分别进行萃取。采用连续稀释法评价粗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多种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层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良好,对各种菌株的最低抗菌浓度(MIC)在1.25~5 mg/mL之间。其中,石油醚萃取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CMCC 63501的最小抗菌浓度达到0.625 mg/mL,抗菌效果最佳。乙酸乙酯萃取组分对四种耐药菌株也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其MIC值达到1.25或者2.5 mg/mL。本研究初步确定木芙蓉叶乙醇提取物具备广谱的抗菌活性,其有效部位为石油醚与乙酸乙酯萃取相,这为木芙蓉叶抗菌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抗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土壤真菌培养物对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分离的99株真菌以PSM培养基培养,检测其培养物对松材线虫生长和繁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18号菌株显示了极强的抗线虫活性,经初步分析其活性成分为水溶性的中性物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土壤中分离出的假单胞菌群着手,对其进行重金属耐受性能筛选,旨在获得可对重金属污染环境进行高效修复的菌株。选用传统稀释涂布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红树林土壤中的可培养假单胞菌;通过肉汤稀释法对菌株展开6种重金属耐受特性研究,对其进行耐受基因检测,并进一步测试重金属耐受活性显著菌株的重金属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从红树林土壤中共获得23株假单胞菌,18株菌对至少一种重金属表现出耐受活性,总阳性率为78.26%;10株菌的基因组DNA中检测出重金属耐受基因。其中,对铅和/或锌耐受活性显著的11株菌中,Y234、Y123、Y264、Y225和Y346具有显著的吸附性能,铅和/或锌的吸附率均大于50%。广西钦州茅尾海红树林保护区土壤中可培养假单胞菌群丰富,其重金属耐受活性显著,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目的基因YBR019C缺失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糖代谢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方法】以酿酒酵母野生菌NF1002为出发菌株,选择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YBR019C为目的基因,以质粒pUG6和pUG66为模板进行PCR,构建带有Cre/loxP系统的酿酒酵母YBR019C基因敲除组件,并转化酿酒酵母NF1002,利用筛选标记Kan r和Ble r与YBR019C基因进行同源重组,筛选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利用蔗糖和甘蔗糖蜜为碳源,对突变菌进行发酵特性的研究。【结果】成功获得YBR019C双倍体缺陷型菌株NFybr。碳源同化实验表明,突变株和野生菌均能利用葡萄糖和蔗糖,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但相比野生菌,突变株利用棉子糖和麦芽糖的能力有所下降,而且完全不能利用半乳糖。蔗糖发酵实验表明:突变株NF-ybr与野生菌株相比,在发酵终点乙醇浓度提高10.7%,发酵周期有所延长。按目前甘蔗糖蜜乙醇生产的发酵工艺,突变株在30℃发酵72h的醪液乙醇含量为12.52%,低于野生菌的13.89%。【结论】YBR019C基因的缺失影响了菌株对糖份的利用,导致乙醇发酵能力不及野生菌。本研究为菌株高效快捷的基因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植物乳杆菌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微孔酶标板刃天青显色法确定Y42上清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微孔酶标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Y42上清对LM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软琼脂法测定Y42上清对LM爬行运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Y42上清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0mg/mL;当Y42上清作用质量浓度为MIC的1/32、1/16、 1/8、 1/4、 1/2时,LM的运动圈直径由81.15mm减小为78.31、 75.35、 69.51、 54.91、33.09mm,对LM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达到32.90%、 30.81%、 40.75%、 39.93% 、12.15%;普通光学显微镜在10×40倍放大倍数下,观察到Y42上清可显著减少LM在盖玻片上形成生物膜的量。Y42无细胞培养上清可通过抑制LM的运行性来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温桂珍 《广西科学》1995,2(2):62-63
以巴西铁(Dracaena sanderiena)茎段为接种材料,MS为基本培养基,吲哚乙酸(IAA)、茶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6一糠基氨基嘌呤(6-FA)、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1)、玉米素(ZT)为附加成分,进行诱导、分化、生根试验。诱导结果表明:IAA不起作用,2,4-D有较好的促进作用,0.5mg/L(2,4-D)+2mg/L(6-BA)组合,诱导率高达90%。分化结果表明:NAA、6-BA效果较好,6-FA作用不明显,lmg/LNAA+4ms/L(6-BA)+2ms/LZT组合,分化率最高.达81.1%。生根结果表明:MS+0.5mg/LNAA+0.5mg/L(6-FA),MS+0.4mg/LNAA+2mg/LIBA,MS+0.2mg/LNAA+0.1mg/L(6-FA)+ABT1三种培养基均发根,生根率70%以上,根粗,但有点脆,若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碳产生的根则细而韧。  相似文献   

19.
三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酵母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甘蔗糖厂的废弃物中筛选到3株甘蔗糖蜜酒精发酵高产菌株MF1001、MF1002和MF1003,经rDNAITS序列同源比对鉴定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不同菌株。3个菌株均可以完全利用葡萄糖和蔗糖,部分利用棉子糖和半乳糖,均不能利用乳糖和木糖。MF1001发酵甘蔗糖蜜的残糖含量明显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略低于标准测定菌株CICC31149和CICC31279,MF1002和MF1003的残糖含量略低于目前使用的生产菌株。与生产菌株相比,3个菌株在甘蔗糖蜜的生长速率略低,但是维持高菌数的时间较长。按目前甘蔗糖蜜酒精生产的发酵工艺,3个菌株30℃发酵72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4.26%(V/V)、14.48%(V/V)和13.50%(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9.5%~28.6%;37℃发酵40h的醪液酒精含量分别为12.03%(V/V)、12.06%(V/V)和12.14%(V/V),比目前生产使用的菌株高10.0%~11.7%。这3个菌株具有提高甘蔗糖蜜发酵醪液酒精含量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