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7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moara)和褐石斑鱼(E.bruneus)为石斑鱼属内近缘种,外形相似常被混淆.本研究改良建立了Nest—tetraprimerspecificPCR方法,获得了云纹石斑鱼和褐石斑鱼线粒体DNAND2基因内的3个特异性条带,分别为内参序列NCl(394bp)、特异性条带ND2-M(268bp)和ND2-B(122bp),以及核基因组中核糖体DNAITS1区的5个特异性条带,分别为内参序列NC2(588bp)、NC3(563bp),特异性条带rDNA—M(426bp)、ITS1-M(488bp)和ITS1-B(304bp).研究结果不仅为两种石斑鱼的鉴别提供了稳定、可靠、快捷的特异性分子标记,而且也为鱼类近缘种的DNA鉴别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我国对虾养殖已出现逐步复苏的态势,产量自1996年以来逐年上升,至1998年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12万t,其中以广东、海南和广西三省的发展势头最好,在对虾养殖技术和单位产量方面甚至要优于1993年虾病暴发前的养殖形势.  相似文献   
3.
条纹斑竹鲨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结合秋水仙素活体注射,取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脾脏经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完成条纹斑竹鲨染色体核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染色体组由20对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2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对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14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构成,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02=28t 10st 24sm 40m,染色体臂数NF=166,其中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带有明显的次缢痕.与其他软骨鱼类相似,条纹斑竹鲨同样具有数目众多的染色体二倍体数,但以中部着丝粒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为主.  相似文献   
4.
以PHA和秋水仙素注射直线竹蛏(Solen linearis Spengler)体内,取其鳃组织进行低渗、固定、制片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直线竹蛏的染色体2n=38,核型公式为2n=28m 6sm 2st 2t,染色体臂数NF=72,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将我国沿海分布的直线竹蛏、长竹蛏和大竹蛏进行比较,发现3种竹蛏的核型较相似,而西班牙加利西亚沿海的S.marginatus的核型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3种蛏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技术对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尖刀蛏(Cultelles scalprum)和直线竹蛏(Solen linearis)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初步研究.经28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255条扩增片断,片断长度为150~2 000 bp.通过POP-GENEI.32种群遗传分析软件计算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并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得到系统树.在UPGMA聚类中,尖刀蛏先与缢蛏聚在一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直线竹蛏.缢蛏、尖刀蛏和直线竹蛏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357 8、0.493 0、0.382 4,其遗传距离已达到科的水平,研究表明3种蛏不宜同归为竹蛏科,支持徐凤山(1997)将3种蛏分别归为灯塔蛤科、刀蛏科和竹蛏科的分类观点.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其种类繁多,大部分营定居性生活.由于种间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区别特征,石斑鱼的分类一直是鱼类系统分类学中的一个难题,存在着很多争议和混淆.通过DNA序列分析在分子水平重建物种的系统进化关系是当前系统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是传统系统学研究的重要补充和佐证.本文简要综述了石斑鱼类传统分类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及当前石斑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进展,并对石斑鱼类的系统学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蛸类养殖生物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蛸类养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系统地阐述了蛸类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养成以及加工和市场前景,并对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大黄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采用秋水仙素腹腔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对取自厦门市火烧屿网箱的养殖大黄鱼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具有48条A型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46t+2st,NF=48。  相似文献   
9.
通过PCR扩增出中国近海石首鱼科(Sciaenidae)6属8个代表种的线粒体16S 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多个生物软件对序列变异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计算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平均核苷酸变异数、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等遗传信息指数,并结合GenBank上大斑石鲈(Pomadasys maculates)同源序列构建UPGMA,NJ,ME和MP系统树.结果表明,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为最早分化的一枝,其次为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而黄鱼亚科(包括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黑鳃梅童鱼(Collichthys niveatus)和鮸鱼(Miichthys miiuy))分化最晚,这支持了形态学得出的结论.在分子水平上明确了叫姑鱼亚科和黄鱼亚科的系统进化地位,并得出黄姑鱼比白姑鱼更早分化的新推论,但对于形态学上将白姑鱼和黄姑鱼归属于同一个亚科的结论还有待使用多个不同进化速率的基因加以分析考证.为探讨中国石首鱼类分子系统进化做了尝试,并就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该科鱼类系统进化研究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
闽东海域刺激隐核虫的生活史观察及乙酸杀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感染引发的"白点病"为闽东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业带来连续重大损失.大量针对该病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展,但仍未找到治疗"白点病"安全、有效的方法.本实验从福建省福鼎市八尺门海域取得一种寄生虫,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相关鉴定方法,证明了所取寄生虫为刺激隐核虫.利用乙酸对大黄鱼幼鱼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价,同时开展杀灭不同生活史阶段刺激隐核虫的时间效应与剂量效应实验.结果显示:刺激隐核虫包囊对乙酸的耐受力显著强于幼虫,乙酸在杀灭幼虫的同时,对大黄鱼幼鱼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在实际用药中应严格控制剂量.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生产中防治"白点病"时,要以刺激隐核虫幼虫为目标,使用157.4mg/L乙酸,累计处理2h,可以有效杀灭全部幼虫,又不会对鱼体造成危害,是一种治疗"白点病"的安全用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