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以乙醇为提取溶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使用DA201大孔树脂对其进行纯化;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考察了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形成和黏附性的影响,使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测定了银杏叶黄酮对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的MIC为4 mg/mL;银杏叶黄酮对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黏附有抑制作用,其质量浓度为1倍MIC时,生物膜形成抑制率为59.09%,黏附性抑制率为28.99%;其质量浓度在1倍MIC以上时,对大肠杆菌生物膜多糖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复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研究了苦参水煎液与环丙沙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及协同杀菌效果,结果显示,1/16、1/4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的苦参水煎液可显著增加1/41、/2 MIC的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抑菌活性,两药合用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浮游细菌及生物膜的影响,本研究以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临床分离株作为受试菌,采用Alarmar-Blue液体药敏法测定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平板涂布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晶紫染色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及形态结构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了RT-qPCR探究黄芩提取物对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芩提取物对脓肿分枝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977以及8株临床分离株的MIC90为50~100 mg/mL,MBC为50~200 mg/mL;黄芩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脓肿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量(P<0.05),破坏生物膜的结构,并且显著降低分枝菌酸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P<0.01).本研究表明黄芩提取物能够抑制脓肿分枝杆菌的生长以及生物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研究狼爪瓦松提取物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抑菌效果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和氯仿相对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各提取物对实验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差异较大,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液对伤寒杆菌的MIC为1.5 mg/mL,乙酸乙酯提取液对痢疾杆菌的MIC为1mg/mL;各种瓦松提取液作用于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可导致菌体内有电解质渗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即瓦松提取液可能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以及抑制生物被膜的形成而抑制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生长,其抑制作用随提取液质量浓度的提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黄连醇提物对三七根腐病致病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抑菌效果,将黄连剪成0.5 cm~3左右的小块,用95%乙醇浸泡提取其有效成分,得黄连醇提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显示: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抑制效果非常好,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菌率逐渐增大.第4 d抑菌率最大可达78.13%,抑菌率最小为67.19%.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有不同的抑制效果,平均抑菌率均大于40%,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1 mg/mL.总之,黄连醇提物对腐皮镰孢菌有非常好的抑菌效果,且不同浓度黄连醇提物均对腐皮镰孢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MIC小于1 mg/mL.  相似文献   

6.
蛇含委陵菜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对蛇含全草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藤黄微球菌作为受试菌,测定各萃取部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最小抑菌浓度(MIC)≤0.33mg/mL.  相似文献   

7.
金线莲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水和 95%的乙醇提取金线莲有效成分,用滤纸片扩散法检测提取物对4种细菌和2种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线莲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供试的4种细菌和2种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两种提取物抑制细菌的作用均大于真菌,对4种供试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不高于12.5mg/mL,对2种供试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不高于25mg/mL.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以乙醇浓度、液料比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实验;以黄精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精多酚的提取条件;以盐酸四环素为对照,采用96孔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来评价黄精多酚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黄精多酚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2%,液料比22∶1mL/g,超声时间51min,在此条件下黄精多酚提取量达到20.02±0.27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00%,说明提取方法可行。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黄精多酚提取液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50mg/mL和100mg/mL。响应面法优化的黄精多酚提取方法科学、合理,且提取的黄精多酚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石家庄市及附近郊县养殖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新乐市最高,为72.13%,新华区最低,为33.33%.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细胞破壁中草药乳康体外药敏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表明:乳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125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稍差,其MIC为250 g/L;对无乳链球菌作用最差,其MIC在1 000 g/L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单方及复方中草药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源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noii)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乌梅(Prunus mume)、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和五倍子(Galla chinensis)等82种单方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抑菌作用较好的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并选择更敏感的中药进行复方作用评价. 结果显示:36种中草药对维氏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乌梅、苏木、五倍子、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和艾叶(Artemisia argyi)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直径介于15~25 mm,MIC < 125 mg/mL,且MBC < 500 mg/mL. 复方中草药中,乌梅+丁香、乌梅+五倍子对维氏气单胞菌抑制作用较好,抑菌圈直径>19 mm,MIC为15.6 mg/mL,MBC介于31.25~62.5 mg/mL,但联合抑菌指数分析显示它们呈现无关作用. 该研究表明:单方中草药乌梅、苏木有利于体外抑制和消除花鲈源维氏气单胞菌,为水产中草药物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减少精油作为抗菌剂的实际使用量,研究了对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蔬菜腐败菌)的群体感应具有协同抑制作用的精油成分组合。基于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分级抑菌浓度,从9种精油成分中筛选出与己醛具有协同抑菌作用的4个精油成分组合,利用紫色杆菌CV026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筛选其中对二者群体感应具有协同抑制效应的精油成分组合,进一步利用能够判别两种物质是否具有协同作用的金氏公式验证,发现己醛只有与香叶醇组合才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协同抑制效果,而且有效浓度仅为己醛和香叶醇单体最小抑菌浓度的1/8和1/16。该组合对紫色杆菌CV026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的群体感应相关指标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群体感应指标中的产紫色菌素、游泳运动、群集运动、产胞外多糖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52.91%、58.19%、51.49%、65.03%和69.84%。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到己醛联合香叶醇对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协同抑制腐败菌群体感应作用的己醛与香叶醇组合,可以在降低精油成分实际使用量的同时,有效抑制腐败菌的腐败特性。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纯培养与模拟培养法考察不动杆菌LM1与假单胞菌LY1组成的复合菌对17β-雌二醇(E2)的协同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当细胞数量比为1时,复合菌对E2的降解率分别为菌株LM1和LY1单独作用的2.2倍和2.6倍,降解过程中菌株LM1和LY1的细胞数量比趋于1;在28℃,150r/min条件下培养7d后,复合菌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5,10,20mg/L的E2降解率分别为99.6%,97%,93%,85%;当培养基中氯化钠添加的质量分数为3.5%时,复合菌对E2的降解率显著下降(p0.05);在25℃时复合菌对鸡粪、猪粪及土壤样品中E2的降解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7,3.0,2.8倍.即由菌株LM1和LY1组成的复合菌可通过协同作用降解E2.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一套由氧化沟、生物膜池、上下行滤池、蓄水池、紫外消毒器五部分组成的水产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并直接应用于鳗鲡养殖生产.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浊度、化学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5.2 %、52.2 %、46.1 %、77.4 %和52.6 %;处理后的出水,上述各指标的量依次为0.471 mg/L、0.039 mg/L、0.270 mg/L、3 6 NTU、6.25 mg/L;经紫外消毒后的出水,细菌总数从2.87×103 CFU/mL减少到5.63×102 CFU/mL,弧菌去除率达100 %.养殖实验期间鳗鲡生长良好,本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改良完善后可应用于鳗鲡等水产动物的循环水养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体细胞胚胎发生条件的筛选和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建立其完整的体胚发生体系及超低温保存条件,为红皮云杉优良种质资源的大量繁殖及保存提供基础。【方法】以红皮云杉合子胚为外植体,以两种基本培养基、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培养条件,筛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并将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和体胚发育与成熟萌发试验,以3种脱落酸(ABA)和Gelrite浓度以及4种基本培养基为培养条件,筛选出体胚成熟和萌发的适宜培养条件。【结果】①两种基本培养基相比较,改良RJW(诱导率为30.00%)优于1/2 LV(诱导率为22.50%)基本培养基。当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3.0 mg/L、6-苄氨基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0.5 mg/L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50.00%;② 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培养3个月后进行超低温保存试验,经恢复培养10 d 左右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成活的胚性愈伤组织,3个细胞系的胚性愈伤组织均可成活;③ 体胚发育阶段,改良RJW培养基添加Gelrite 6.0 g/L和ABA 20 mg/L时,3个细胞系体胚数量均较高,但是畸形胚比例也偏高,特别是HY-1细胞系畸形胚比例高达77.14%;当Gelrite质量浓度增加到8.0 g/L时,3个细胞系畸形胚比例均降低, 其中HY-2细胞系体胚数量为396.00个/g,畸形胚比例为10.33%;④ 红皮云杉体胚成熟培养两个月进行体胚萌发,在1/2 LM上体胚萌发能力最弱,其次是LM基本培养基,改良RJW体胚萌发能力最佳。不同细胞系体胚萌发能力也不同,体胚萌发能力最高为65.00%。【结论】① 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改良RJW基本培养基,适宜的激素组合为NAA 3.0 mg/L + 6-BA 0.5 mg/L;② 本试验进行超低温保存的细胞系均可成活;③ 体胚发育与成熟适宜的ABA质量浓度为20 mg/L,适宜Gelrite质量浓度为8.0 g/L;④ 体胚萌发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改良RJW基本培养基。本研究建立了红皮云杉体胚发生体系并成功进行胚性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条件,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红皮云杉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M)不同菌株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侵袭以及在细胞内增殖的差异,本实验利用LM90SB2、LM3、LM4,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无害李斯特菌(L.innocua)感染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BHI平板计数,测定细菌黏附率、侵袭率及不同时间细胞内增殖情况。结果表明:LM90SB2、LM3、LM4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率为3.14%~7.83%,统计学分析其差异不显著;LM90SB2、LM3、LM4对人/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侵袭率(0.036%~0.128%)均大于L.seeligeri(0.0315%、0.00148%),L.innocua不侵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LM90SB2、LM3、LM4对人/鼠2种细胞的侵袭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临床分离株LM90SB2增殖速度、菌量及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其它菌株。以上结果提示LM不同菌株的毒力不同。  相似文献   

16.
摘 要:本文研究了Cl-对AZ91镁合金微生物腐蚀的影响。硫酸盐还原菌(SRB)在镁合金表面形成生物膜,能够对Cl-穿透生物膜到达金属表面起到阻挡作用。随着Cl- 浓度的增加,镁合金在含菌培养基中的平均腐蚀速度逐渐增加,腐蚀电位逐渐降低。当含菌培养基中的Cl-浓度小于1.5g/l时,Cl-对镁合金微生物腐蚀的影响不大;当Cl-浓度大于1.5g/l时,微生物生物膜的存在显著地降低了镁合金对Cl-的腐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艾草(Artemisia argyi)水煎液的抑菌抗炎作用。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牛津杯法测定艾草水煎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和抑菌直径;用乙酸致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试验、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试验及小白鼠棉球肉芽肿增生试验测定艾草抗炎效果。结果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艾草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125和0.25 g/mL;艾草水煎液(1.0 g/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622 mm,为高度敏感。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率分别是29.107%、27.143%和16.607%;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耳肿胀抑制率分别是25.045%、21.779%和5.082%;艾草高、中、低浓度组对小白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是19.990%、9.101%和2.611%。这表明艾草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炎作用,且抑菌抗炎作用在有限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