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昆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生长特征,建立了快速、稳定的优质饲养层细胞培养体系.从不同日龄的胎鼠均分离到胚胎成纤维细胞,但最佳分离时间为13.5~14.5d;三种分离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中胰酶消化法效果最好,能在较短的周期内获得大量原代及传代细胞;MEF细胞形态以小梭形为主,呈漩涡状、火焰状生长;增殖速度较快,每1~2d可传一代,按1∶3比例常规传代;5代以内适宜制作饲养层用,5代以后细胞开始变形呈现典型的衰老特征.  相似文献   

2.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分离与培养。方法取BALB/c小鼠胚胎分离成纤维细胞,利用体外培养体系,对MEF的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并对传代细胞培养液、胚胎胎龄、胰蛋白酶浓度进行筛选。结果 MEF在体外为贴壁生长型细胞,第三、四、五代细胞纯度较高且增殖最为旺盛;添加血清的M199和DMEM均能较好的满足原代细胞的生长,两种培养液中细胞增殖的速度无明显差异;11.5~16.5d胎龄的小鼠胎儿MEF分离效果最好;0.1%胰蛋白酶消化MEF时间以8~11min为宜。结论通过对MEF分离培养影响因素的筛选,为MEF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系统建立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克隆形成以及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构建LentiCRISPRv2-sgRNA TP53基因敲除质粒,用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转导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敲除细胞系,进行PCR、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分别用MTT、流式细胞分析、单层培养以及Transwell小室进行测定。结果 TP53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中P53表达缺失;TP53敲除引起细胞迅速增殖,DNA合成加速,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获得了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细胞培养法和组织块培养法从原代培养人胎儿成纤维细胞,并在不同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BS)(0%、4%、8%、10%、12%)的条件下观察人胎儿成纤维细胞培养的状况并采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活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早期由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获取的细胞形态要比单细胞培养法原代培养获取的细胞稍好些,且在细胞传代后极少出现无法贴壁的死细胞.FBS对hFFs生长影响比较明显.在实际应用中,在体积分数8%FBS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胎儿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快速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门塔尔肉牛为材料,采集已被屠宰的奶牛乳腺组织,利用机械剪切组织块及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分离和培养.结果发现,组织块接种法成功地培养出原代乳腺上皮细胞,而胶原酶消化法没有成功.研究表明,组织块接种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牛乳腺细胞培养方法,经数次传代后,细胞增殖依旧旺盛.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对鲤鱼的吻端和尾鳍进行细胞的离体培养,观察所获得细胞的形态,并总结每种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同时绘制F5代细胞的生长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在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鲤鱼吻端细胞生长较快,以上皮样细胞为主,而鲤鱼尾鳍细胞生长较慢,以成纤维细胞居多.传代培养发现,通过控制胰蛋白酶消化的时间,尾鳍组织经2~3代筛选后可获得较纯的成纤维细胞.从F5代生长曲线看出,鲤鱼尾鳍细胞增殖能力略强于吻端细胞,因此鲤鱼尾鳍组织是较适宜的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材料.  相似文献   

7.
培养原代小鼠组织细胞检验细胞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培养小鼠原代组织细胞,检验本科室己建立的一套细胞实验室技术操作规程能否满足细胞培养要求。方法培养小鼠原代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和胚胎成纤维细胞。计算原代培养成活率、传代成活率、冷冻及复苏成活率。结果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肝细胞、肺部细胞、脑部细胞、骨髓间充质细胞、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成活率分别为89%、96%、100%、100%、100%、80%、100%和90%;传代成活率分别为76%、93%、100%、92%、100%、66%、80%和92%;冷冻及复苏成活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100%、100%和100%。结论通过计算KM小鼠8种组织细胞原代培养、传代、冷冻与复苏的成活率,证明现有的细胞室技术操作规程基本上能够保证成功培养出常规原代细胞,并能传代、冷冻和复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的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方法,尝试先体外分离新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层,再从分离后的上皮层分离培养上皮细胞的技术路线,取新生3-4日龄的小白鼠子宫角,4℃下置于1%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中温和消化90 min,将巴斯德吸管的管径拉成等于或略小于子宫角直径大小,采用吹打的方法机械分离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层与基质层.结果表明:采用胰蛋白酶温和消化子宫角结合机械分离法可成功体外分离新生小鼠子宫角的子宫内膜上皮层,使先体外分离新生小鼠子宫内膜上皮层,再从分离后的上皮层分离培养上皮细胞的技术路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长曲线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培养正常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初步了解该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改良组织块法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通过MTT比色法研究细胞的生长曲线.结果:改良组织块法原代培养细胞成活率达80%,培养细胞呈梭形,从第3天呈对数生长,第4-5天进入平台期.结论:改良组织块法能简便快速地获得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初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bFGF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高效分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分泌表达。方法:bFGF缺乏典型的分泌信号肽,将鼠抗体轻链基因Igx的信号肽序列引入该基因的5′端得到新的IgK-bFGF重组体基因。同时考虑到人源细胞氨基酸编码密码子的偏好性,对整个基因序列密码子的第3位摇摆碱基作了偏好性调整,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得到的重组质粒用酶切的方法线性化,尽量去除质粒载体上大肠杆菌起源的基因序列,然后通过电穿孔的方法将线性质粒转导入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结果:与野生型的bFGF基因相比,嵌合体bFGF被大量分泌到培养基中,同时对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这种嵌合体基因的构建可以明显提高成纤维细胞对bFGF。的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11.
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条斑星鲽鳍细胞系,为其细胞工程及病毒学研究奠定基础,对经Ⅱ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消化法所得鳍组织碎块分别用DMEM/F12、L-15和M199培养液(pH7.2)在18~26℃进行了鳍组织的体外培养,并在所筛选出的最适培养液和培养温度下通过添加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bFGF)和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启动了鳍细胞的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结果显示,条斑星鲽鳍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DMEM/F12培养液,最适培养温度为22℃,原代培养鳍细胞的生长分裂状态旺盛,细胞形态主要为成纤维样,20d后便可形成汇合细胞单层,经过连续的继代培养已建立了条斑星鲽的连续性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135代;生长特性检测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9h,其生长分裂状态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第60代鳍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2sm+44t的正常二倍体核型,证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条斑星鲽连续性鳍细胞系。该细胞系为条斑星鲽的细胞工程育种和病毒-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体外研究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胚胎大鼠肺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19d胎鼠肺组织块,经差速离心和反复贴壁法,分离、纯化肺成纤维细胞后采用加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细胞培养.用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分离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细胞培养24h后有一定量细胞贴壁,48h后贴壁细胞开始生长.结论:该实验方法可以成功地培养大鼠胚胎肺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建立树鼩角膜内皮细胞(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 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稳定技术,为人类眼科角膜疾病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通过比较揭膜法、双酶消化法及揭膜-消化两步法,确定每种树鼩原代 CECs 取材方法的优劣性。分别使用 DMEM /F12,M199,Ham’s F12 /M199 三种培养液以确定树鼩 CECs 原代细胞最适培养液。使用 TGF-β 抑制剂、低血清培养法及梯度消化法来探讨树鼩 CECs 纯化的可行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根据树鼩神经元烯醇化酶( NES) 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使用 PCR 方法检测细胞 NES 表达情况并用 NES 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揭膜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到高纯度的树鼩 CECs 细胞。Ham’s F12 /M199 培养液是树鼩 CECs 的最适培养液。使用 TGF-β 抑制剂可以达到 CECs 的纯化目的。结论 优化的树鼩 CECs 细胞培养纯化方法对树鼩 CECs 的体外培养更适宜,优化条件下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 CECs 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胚龄14.5~16.5d(E14.5~16.5)的大鼠胎脑组织获得大鼠胎脑神经干细胞(rat fetal neural stem cells,rFNSCs),培养于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无血清培养液DMEM/F12中,用^3[H]胸苷掺入试验检测EGF和bFGF对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分裂和增殖的影响.BrdU结合反应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培养细胞在早期时代约90%以上具有分裂增殖能力并显示nestln阳性,而且这些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分化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证明分离培养的是神经干细胞,可用于移植、定向分化和基因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探讨微血管段孵育方法能否与原代平滑肌细胞培养一样检测蛋白表达,以用于初步的基础研究,解决原代培养耗时、不易存活的问题。分离大鼠肠系膜动脉三级以下分支,使用胶原酶和木瓜蛋白酶混合消化单个血管平滑肌细胞,获取的平滑肌细胞采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经特异性的α-actin进行免疫组化鉴定;血管段孵育是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肠系膜动脉三级以下分支,培养基孵育72 h。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尼氟灭酸(niflumic acid,NFA)孵育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和肠系膜三级分支血管段24 h,观察平滑肌细胞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的变化。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表明,培养的原代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不同浓度NFA处理原代平滑肌细胞能够使Cx43表达量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相对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NFA处理血管段能够使Cx43的表达量也呈浓度依赖性下降,相对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此可知,观察平滑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x43的表达情况,使用血管段孵育的方法检测结果与细胞培养的结果相似。血管段孵育简单易行,可以作为类似实验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传代最适培养液.方法:0.02%II型胶原酶灌注脐静脉消化15min获得细胞,用不同的培养液培养.24h后观察细胞贴壁状况,细胞计数法得到贴壁细胞数量;内皮细胞标志性蛋白vWF进行细胞鉴定.传代培养后,用MTT法比较不同培养液对HUVECs活力的影响.结果:用含ECGS、20%FBS的ECM组进行原代培养,可获得贴壁细胞数量最多的HUVECs,且与其他组间有显著差异;用含30ng·mL-1 VEGF165、10%FBS的M199进行传代培养,HUVECs活力较ECM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UVECs原代、传代培养分别选用优化后的培养液,既保证原代HUVECs的质量和数量,又使传代培养成本降低60.8%.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流感病毒在KMB17细胞上培养的可行性.将3株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A/Wisconsin/67/2005H3N2,A/New Caledonia/20/1999 H1N1和B/Malaysia/2506/2004)分别接种于KMB17细胞上,在无血清的条件下于不同pH值和不同胰酶浓度的维持液中35℃培养72 h后收获病毒,测定血凝效价.实验结果表明,所用的3个毒株中的H3N2亚型毒株(A/Wisconsin/67/2005 H3N2)血凝效价明显高于另外的H1N1亚型(A/NewCaledonia/20/1999 H1N1)和B型(B/Malaysia/2506/2004)毒株.因此认为KMB17细胞可作为培养流感病毒的备选培养基质.  相似文献   

18.
用199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和0.25%胰蛋白酶,以鸽胚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贴壁的细胞,并观察到细胞开始生长,72H后长成单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3T3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含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培养基血纤维上的生长行为。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相差显微镜观察、吉姆萨染色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方法,结果:在低血清含rhbFGF的培养条件,3T3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在血纤维上能够良好生长。结论本研究揭示,血纤维不仅可以作为一种低免疫原性或无抗原性的生物支持材料用于三维组织培养,而且也可作为r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