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溴化磷酸酯阻燃PET纤维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新型添加型阻燃剂FR-PBO制成了阻燃涤纶,对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阻燃剂的加入使聚酯纤维(PET)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特性粘度、表观粘度以及熔融结晶过程中的特征温度有所降低,且使PET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无溶剂法FFA-2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及对氟化氢的吸附应用研究FFA-2型氟化氢吸附纤维是一种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材料,由普通工业合成纤维经多元胺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接枝改性,再经稳定、清理等工序制成。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本项目在大量实验室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微波对纤维素Ⅰ超分子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考察了水润胀的纤维Ⅰ经微波处理后结晶度、晶区尺寸的变化.FTIR结果显示微波处理对纤维素的化学结构没有影响,但红外结晶指数(N-O’-KI)增加。WAXD分析显示纤维素Ⅰ保持了原来的结晶形态,但结晶度和晶区尺寸增大。当微波功率大于128W及处理次数大于4时,微波功率及作用次数的增加对结晶度和晶区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抗静电阻燃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地分析了抗静电阻燃剂的制备,阐述该技术在含涤纶面料及塑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速纺卷烧丝POY为原料,经过调节不同的牵伸速度和温度等参数制备了具有10-60%收缩性能的涤纶长丝,测试了高收缩涤纶长丝收缩前后的结晶度和取向度的变化,讨论了收缩温度和时间对纤维收缩的影响,以及高收缩纤维的收缩率和纤维强伸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测试了广东肇庆产多功能涤纶纤维的截面特性、机械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并与普通涤纶纤维及日本SPikio仿毛涤纶纤维作比较,为制织仿毛织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挤出共混制备纳米碳酸钙/β-成核聚丙烯/短切涤纶纤维复合材料,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改善相容性.研究了材料中PP的结晶和熔融行为,用修正Jeziorny法、Ozawa法及莫志深法处理了PP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涤纶纤维和CaCO3能够促进PP的结晶和诱导形成β晶.加入β-成核剂后可得较高β晶含量的复合材料,相容剂对β-成核剂的协同作用使得β晶含量进一步增加.莫志深法能够很好地描叙复合材料中PP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而Jeziorny法和Ozawa法分析的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8.
在有少量水存在情况下,将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1000和4000的聚氧乙烯二胺(PEO胺)与等克分子的己二酸成盐后,再与己内酰胺共聚制得PA6-PEO胺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按PEO胺0.03和0.04(质量分数)配比分别与涤纶(PET)切片共混,进行熔融纺丝及拉伸。研究发现,由Mn=1000的PEO胺制得的PA6-PEO胺嵌段共聚物中低聚物含量较少,分子量分布窄,与涤纶切片共混后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和拉伸性能;而PEO胺Mn=4000的共混纤维可纺性、可拉伸性都差。共混纤维断裂强度较纯涤纶有所下降,而吸湿性得到明显提高,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耐洗涤性。共混纤维分散兰染料上染率较纯涤纶提高两倍,同时具有酸性染料可染性  相似文献   

9.
PVF和CaHPO4对Nylon6的热行为和晶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DSC法研究了甲酸部分酯化聚乙烯醇(PVF)和二价金属盐CaHPO4对晶态-非晶态Nylon6/PVF共混体系中Nylon6的熔融、结晶及晶型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态PVF虽降低了Nylon6的结晶能力,却使Nylon6能同时形成α和γ两种晶型;γ晶型的相对含量(Iγ)随共混物中PVF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α晶型则相反;在相同的共混组成条件下,CaHPO4有利于Nylon6γ晶型形成.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非晶态PVF对Nylon6的结晶生长速率和结晶生长方式均有显著影响;CaHPO4导致Nylon6从熔体中结晶出现前期和后期结晶,前期和后期结晶的结晶生长速率均明显增大,表明CaHPO4影响Nylon6的成核并起成核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纳米ZnO对涤纶织物抗紫外线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钛酸酯偶联剂对ZnO纳米粉进行了表面改性,使用改性后的纳米ZnO处理涤纶织物,测试了涤纶织物的紫外线透过性能及对亚甲基蓝的光催化能力,借助SEM、DSC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粉和涤纶纤维与偶联剂的结合性能进行了表征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作用下,涤纶织物经纳米粉处理,抗紫外线能力得到增强,ZnO纳米粉为薄片状结构,主要分布在涤纶纤维之间,偶联剂与纳米粉发生了偶联结合,而纳米粉通过偶联剂以物理吸附方式附着在涤纶纤维表面。  相似文献   

11.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纯PET和PET/MWNTs-COOH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分析了MWNTs在乙二醇中的分散情况。用邵氏硬度计分析仪研究了MWNTs对PET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WNTs提高了PET的邵氏硬度。用红外和透射电镜结合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WNTs与PET分子发生了反应,很好地分散在PET的基体中,增强了PET的硬度。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纯PET和PET/MWNTs-COOH纳米复合材料.用透射电镜分析了MWNTs在乙二醇中的分散情况.用邵氏硬度计分析仪研究了MWNTs对PET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WNTs提高了PET的邵氏硬度.用红外和透射电镜结合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WNTs与PET分子发生了反应,很好地分散在PET的基体中,增强了PET的硬度.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PET的阻燃性能.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PET/AlOOH纳米复合材料.对纳米复合材料做了TEM,TGCONE和SEM的测试.结果显示:PET/AlOOH是纳米复合材料;其活化能比纯PET要高;纳米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都明显的比纯PET低很多.因此,PET/AlOOH纳米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PET薄膜进行表面处理,并诱导引发AAc在其表面接枝聚合,制备PAAc-g-PET复合膜,用化学氧化方法使PPy接枝聚合在PAAc-g-PET表面,制备出PPy-g-PAAc-g-PET复合膜.利用ATR-FTIR和SEM对制备的复合膜分别进行结构和表面形貌分析.导电性测试结果表明,PPy-g-PAAc-g-PET复合膜的导电性也明显提高.同时考察了温度、时间、浓度等对PPy-g-PAAc-g-PET复合膜接枝率的影响,得到PET薄膜接枝PPy的最佳条件为温度60 ℃,反应时间6 h.研究结果表明,PPy能很好地接枝到PAAc-g-PET复合膜的表面.  相似文献   

16.
在室温下长时间存放以及再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经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其热谱在玻璃化转变区域出现单一的或双重的附加吸热峰。单一吸热峰和双峰中前吸热峰与样品热历史有关,反映有序非晶区的存在,双峰中后吸热峰与拉伸历史有关,可能反应介晶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玻璃纤维、碳纤维、Kevlar 浆粕等增强纤维对PET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能促进PET的结晶,其效果与纤维种类有关,以碳纤维最好,Kevlar浆粕次之;玻璃纤维最差.同时还比较了等离子处理增强纤维及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体系的结晶形态研究发现,增强纤维的引入没有改变PET的结晶形态,但纤维表面的晶核密度比基体大而形成一层柱状的微晶区.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和裂解气相质谱(Py-GC/MS)研究不同组成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共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并与PET和PTT均聚物作了比较.TGA结果表明,PET-PTT共聚酯的热稳定性介于均聚物PTT与PET之间,并随PET组分的增加而提高.利用Py-GC/MS得到PET-PTT共聚酯及均聚物的裂解产物的结构及分布,探讨PTT降解机理,并推测PET-PTT共聚酯的可能降解过程.发现PET-PTT共聚酯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不同于PET和PTT裂解产物的组分,但不同组分的含量很小,这可能是由共聚酯中PTT(PET)序列长度较短所致.PET-PTT共聚酯在裂解过程中比PET和PTT均聚物产生了更多的挥发性产物.当PTT(PET)在共聚酯中的摩尔分数增大时由该链段降解产生的产物质量分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9.
Cation Dyeable Polyester(CDP)was made by copolymerizing dimethyl terephthalate(DMT),S-sodium sulfonate dimethyl isophthalate(SIPM) with a weight fraction of 4.5% and ethyleneglycol (EG).Blend of PET and CDP was spun into hollow fiber.The fiber was then treated withaqueous NaOH.In this paper,kinetics and mechanism of alkaline hydrolysis of PET,CDP andtheir blend PET/CDP fiber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pecific area measurement,scantl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other chemical analyses.It was showed that the rate of alkaline hydrolysis isCDP>PET/CDP>PET.Because of blending effect,the alkaline hydrolysis of PET/CDP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ET.CDP phase in the PET/CDP fiber is predominantly hydrolyzed,andhence some pieces of fiber(micro-fiber) fall off the fiber because of etching.  相似文献   

20.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