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徐安喜 《科技资讯》2008,(35):147-148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指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种类及人才规格,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应当依据社会人才分类、规格和结构、我国社会人才现状及需求、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以及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确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  相似文献   

2.
“加强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坚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遵循创新型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思路新方法”是落实“2011计划”,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大学创新能力的关键,已经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解决如何通过观念和机制更新,不断丰富和拓展高校人才培养的渠道和资源,推动科学研究真正融入高等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针对这些问题,近一年多来,本刊一直在努力探索科学研究如何支撑和引领高等教育,并组织开展了“科教融合”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讨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最近,就“科教融合”育人的有关问题,专访了我国著名的超导电子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吴培亨先生。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高校人才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提升人才的群体素质,是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而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渠道。本文从人才培养的模式、机制入手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并从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评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形象设计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教育要求培养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这就应突破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要依据的构建,建立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评价体系。“当代大学生形象设计”正是体现教育观念转变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新设想。目前的高等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人才的培养标准,并确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创新教育,尤其是高等院校的创新教育。而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严重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尽快改革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高等教育体制,以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柳冰 《创新科技》2011,(10):20-21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人才竞争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竞争。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的重要标志之一。高校已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适时转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社会需求,在就业市场上出现了“有人无岗”和“有岗无人”这两种就...  相似文献   

8.
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业科技,核心是农业人才,基础是高等教育。农业院校应改革办学方式、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加强产学研结合,构建农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9.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科学发展时代要求。本文提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从改变教育观念、优化专业结构、课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与利用、强化实践教学、卓越人才教育计划、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教学改革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目前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不均衡现象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希望从高等教育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开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有效地拓宽了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渠道,对于整合体育资源、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当前"体教结合"运动员培养模式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国家的制度支撑不够、后备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高素质人才缺乏以及训练经费投入有限等.因此,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应当从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支撑、改革现行人才选拔模式以及提供充足的人员经费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合格+"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核心岗位、核心能力、核心知识和核心课程"为主线,以"三阶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为抓手,政、用、产、学、研协同,重构实用技能型卓越园林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基于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时序合理化的课程体系改革;从整体出发优化各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施行了"基于园林行业标准或标准工作流程"的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分类推进;建立了"三化三结合"技能训练体系;进行了"专兼结合"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农林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新时期社会对商务管理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简要分析了我国高校经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并在原有基础上采用“平台+模块+项目”结构模式全力打造创新型实验平台,以综合素质拓展、开放自助和创新创业3大实验模块与具体实验项目来支撑商务管理型人才“乐商务服务、懂商务管理、会商务调研、能商务策划、善商务运作”5大能力的培养。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证明该项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改革,以安徽省计算机网络省级示范教学团队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实践为基础,提出了以项目式教学体系为核心,"1.5+0.5+1"的"三元式"人才培养方案,组建专业项目教学团队,明确项目开发流程,学生根据团队项目实践中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到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而可以快速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完成以项目式教学体系为核心的"三元式"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相似文献   

15.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中心工作和关键。由于人才基础薄弱、缺乏学术梯队等,新建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尤为艰难。肇庆学院创新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以教学和创新科研团队为抓手,构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6.
车辆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国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全新的"层次递进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生源和师资建设的保障下,"国际化基础层"→"国际化提高层"→"国际化创新层",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无缝连接,协调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国际化意识,提高了国际化思维,增强了国际化能力。经教学实践检验,该模式实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上的不足,本文以机械设计创新基地为对象,研究其改革与实践措施:通过重新配置教学实验比例、举办和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建立部分开放实验室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来建立一个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平台,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基地的改革与实践,是培养高素质和具有竞争性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深圳特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深圳大学结合地域经济发展优势,对相关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改革。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定培养方案入手,提出"全面融入工程环境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构建"三位一体"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投入,营造能力层次化、内容多元化的学生实践平台,相关措施经过近5年的实施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科竞赛体系 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之一,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结合实践,构建学科竞赛体系,实现学科竞赛"体系化、学分化、平台化、项目化";紧密结合教学改革,开放实验室,组建创新基地并实现校企合作,打造学科竞赛"品牌化",使学科竞赛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剑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24-127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明显存在着不少薄弱点以及与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诸如专业设置滞后;人才培莽模式改革的重点有偏差;教学理念落后;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弱,创新精神匮乏等。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专业建设的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应用性、复合型专业;着力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快教育教学观念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需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