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用BALB/C小鼠骨骼细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2.
用CPR技术从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中扩增出perS2-S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带有完整的乙肝表面前S2抗原基因和S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鉴定后,瞬时转梁小鼠L细胞,ELISA法检测到培养上清液有HBsAg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质粒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首次接种质粒DNA3周后,血清抗体开始出现,再次加强2周后,阳性  相似文献   

3.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丙型肝炎病人的阳性血清中提取出丙型肝炎病毒RNA,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丙型肝炎病毒C区基因片段。并将此片段克隆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质粒pcDNA-HCV/C,再将其通过肌肉注射免疫BALB/小鼠后,小鼠产生了抗HCV/C区抗体。  相似文献   

4.
HIV-1和HBV复合型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免疫带有编码病毒和细菌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可以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在本实验中,将HBV的S基因和HIV-1的gp160基因以融合形式插入到载体pcDNA3中,其能表达HBsAg和gp160的融合蛋白,并将此质粒DNA分别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和Swis小鼠.三次免疫后,用ELISA的方法初步检测HBsAg和gp160抗原特异的抗体免疫应答均为阳性.结果说明,带有HBV和HIV-1融合基因的质粒DNA直接免疫小鼠后,均激发了小鼠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个结果为研究和生产多价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PCR扩增,得到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具早晚期启动子元件的p35基因启动子,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多克隆位点上游,使之与pSXIVVI+X3质粒中的人工合成后期启动子(PSyn)、多角体XIV启动子(PXIV)串联构成早期、晚期、极晚期能持续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转移载体质粒pSX35.将pSX35用于组建含HBsAg基因并形成多角体的重组TnNPV,HB-sA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表达时间亦明显提前,从而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全期、高效表达.mRNA引物延伸试验结果显示,Pp35在重组病毒中可产生2套转录本,分别于病毒感染的早期和晚期起始HBsA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HSV1-tk基因的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R技术从商品质粒pHSV106扩增出HSV1-tk基因(1128bp),PCR产物用BamHI和EcoRI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然后以重组质粒pcTK为模板tk基因的5端引物为DNA测序引物进行部分DNA序列分析,部分DNA序列分析证明PCR产物为HSV1-tk基因正确无误,成功筛选到HSV1-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TK,并为利用tk基因在实验动物体内进行自杀性基  相似文献   

7.
小鼠B7—1cDNA克隆,测序,表达及其抗瘤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反转录PCR的方法,从BALB/c小鼠脾细胞中扩增出B7-1cDNA后,插入pcDNA3质粒中构建成小鼠B7-1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pCD-mB7.1,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此表达载体中插入的B7-1cDNA的序列与献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8.
蓝细菌新质粒载体pPRS—1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蓝细胞Plectonema boryanum内源小质粒pPbs(1.5kb)和E.cali质粒载体pBR322(4.3kb)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laI分别消化,经T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E.coli 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Amp(Ap)和含Tet(Tc)的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Amp^rTet^s的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用ClaI消化,得1.5kb和4.3kb两片段,表明转化子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以蓝细菌Plectcnemaboryanum内源小质粒pPbs(1.5kb)和E。coli质粒载体pBR322(4.3kb)为材料,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ClaⅠ分别消化,经T_4DNA连接酶连接,转化E.coliHB101感受态细胞,在含Amp(Ap)和含Tet(Tc)的LB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Amp ̄rTet ̄s的转化子,提取转化子的质粒,用ClaⅠ消化,得1.5kb和4.3kb两片段,表明转化子所含质粒是pPbs和pBR322的重组质粒,定名为pPRS-1。  相似文献   

11.
bFGF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构建可在哺乳细胞中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简称bFGF)的真核表达载体,以便用于研究bFGF基因治疗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已经克隆的bFGF基因从PBR322-bFGF载体上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上,构建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转染3T3细胞,36h后观察瞬时表达情况,酶切,PCR和DNA测序结果均证实了插入片段的正确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FGF的表达分泌情况,结果显示部分经转染的细胞呈阳性(棕色颗粒)。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了bFGF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并且bFGF能够在3T3细胞表达。  相似文献   

12.
建立稳定表达HIV-1p24MEG复合多表位基因的p815细胞克隆.设计引物,以HIV-1标准株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PCR扩增获得p24基因片段;合成改造后的多个表位基因MEG并且与p24片段相连接,克隆入pcDNA3.1(+).在阳离子聚合物作用下重组真核质粒转染的p815(H-2d)细胞, 以G418压力筛选,RT-PCR检测mRNA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表达.通过PCR获得了HIV-1 p24片段,获得了与多表位基因连接后的p24MEG融合基因,成功构建了p24MEG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p24MEG.转染p815细胞后, RT-PCR检测到融合蛋白mRNA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显示 p815细胞内有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建立了稳定表达HIV-1p24MEG融合蛋白的p815细胞克隆,为评价多表位抗原p24MEG在BALB/c小鼠体内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构建泛素分子pcDNA3.1-Myc-ubiquitin真核表达载体,实现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采用人工合成ubiquitin基因序列并加入c-Myc标签序列及EcoRⅠ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方法,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重组表达质粒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脂质体法转染入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重组质粒在细胞中的蛋白表达及定位情况。菌落PCR及测序等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cDNA3.1-Myc-ubiquitin真核表达载体。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Myc-ubiquitin重组表达质粒在293T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蛋白定位于胞浆。由此可知,成功构建pcDNA3.1-Myc-ubiquitin融合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课题组进一步探讨与泛素化修饰相关的neuritin的作用机制及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编码乙肝表面抗原中蛋白的卡那霉素抗性真核表达质粒pVAX-CpGS2S,其中通过PCR克隆了若干CpG motifs到质粒载体中。经酶切鉴定和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COS7细胞,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HBsAg呈阳性,说明重组质粒pVAX-CpGS2S在体外能够有效表达HBsAg,为探讨CpG motifs克隆入DNA疫苗载体后对体内免疫反应的影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11型(HPV11)E7 DNA疫苗质粒.方法 从尖锐湿疣病变组织中提取DNA制备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PV11-E7基因,将E7基因经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cDNA3.1( )中,测序鉴定.结果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了全长HPV11-E7基因,并正向插入载体pcDNA3.1( )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结论 HPV11-E7 DNA疫苗质粒构建成功,为今后进行防治尖锐湿疣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进行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并分析其在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含有丙肝病毒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BRTM/HCV1-3011表达载体中PCR扩增出HCVNS3基因片段,将其与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得到重组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然后采用阳离子多聚体将其转染人肝细胞QSG7701,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CVNS3蛋白的表达。结果:所得到的NS3片段正确,序列正确,所构建的真核质粒成功转染QSG7701细胞并表达蛋白,表达的NS3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70000。结论:成功构建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3,并且该载体在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特异性HCVNS3蛋白。  相似文献   

17.
克隆小鼠白细胞介素-18(mIL-18),并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isB重组,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采用RT-PCR,从小鼠肝细胞中扩增IL-18的全长cDNA.经Hind Ⅲ,EcoR Ⅰ双酶切,将该cDNA片断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HisB.通过酶切、PCR及测序对重组体进行鉴定.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正确,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IL-18,为下一步进行IL-18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通过PCR法扩增出HCV包膜糖蛋白E1-E2的全长基因片段.将测序正确的片段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HCV包膜糖蛋白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再采用脂质体法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利用RT - PCR、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目的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进行分析与鉴定.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含有HCV包膜糖蛋白E1-E2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细胞中能瞬时表达.重组真核质粒的构建及表达为下一步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及进一步研究HCV包膜糖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的真核表达以及表达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基因克隆、重组等方法,将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hsBLyS)基因从人胎盘cDNA文库中克隆出来,测序鉴定后得组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hsBLyS,然后用磷酸钙法和脂质体法分别转染真核宿主细胞COS-7,并在其中表达48h、36h、72h、96h;表达细胞经超声处理后离心,上清进行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对于hsBLyS来说,磷酸钙法比脂质体法转染效果好,而且对于磷酸钙法,表达量是72h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