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白冠长尾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消化系统的形态学作了观察与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小肠相对较长,盲肠发达,中还就白冠长尾雉的消化系统与部分鸡形目鸟类及猛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盖度显著降低,所以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的使用受到限制,夜栖树种类也主要限于常绿针叶树种.调查显示,冬季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一般靠近水源、远离林缘,位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夜栖树通常高大并且盖度良好.对夜栖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影响白冠长尾雉夜栖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海拔、栖位下方盖度、灌木密度、坡度、栖枝高度、夜栖区乔木的密度和胸径、栖位上方盖度、坡向以及距水源的距离等.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有季节、天气和性别因素.为保护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保护区应重视人工针叶林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开始对妥打保护区内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与1993年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目前白冠长尾雉的分布变狭窄且数量大为减少。核心区内已少有分布,部份转移到缓冲区。相反,白腹锦鸡Chrgsolophus amherstiae和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已从缓冲区逐渐转移至核心区,且数量呈上升趋势。调查中发现人为干扰是造成白冠长尾雉分布外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7~2008年对妥打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发现鸟类85种,隶属于12目34科.其中发现原来在核心区大量分布的白冠长尾雉现已消失,而白腹锦鸡和雉鸡则占领了核心区.本文对白冠长尾雉消失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对白冠长尾雉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脑作了形态学观察,并与部分鸟类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的心脏占体重比例为0.7%,雄性精巢左右几乎等大,不同于家鸡。  相似文献   

6.
X射线衍射对3种雉类卵壳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我国特产3种珍稀雉类的卵壳,即野生和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um)、哈曼马鸡(C.harman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所产的卵壳.首次报道了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的大小.野生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104.5,211.8和145.3nm,差异较大;笼养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224.0,308.7和162.5nm,差异较大.同一种类不同环境,其卵壳晶粒大小差别明显,3种野生卵壳均比其笼养卵壳晶粒度小,差别最大的是褐马鸡,其笼养环境卵壳晶粒与野生环境卵壳晶粒大小之比为2.144;差别最小的是白冠长尾雉,其比值为1.118;哈曼马鸡的比值居中为1.458.野生雉类卵壳的晶粒较小,因此其硬度将明显高于笼养卵壳,由此可推测出野生雉类所产卵的结构更为致密和坚实,因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董寨观鸟记     
在我居室的墙壁上,挂着一根1.5米长的野鸡翎,外金内白的羽片上均匀排列着38道栗黑色横纹,这是我多年以前做饲养员时珍存的一根白冠长尾雉的尾羽。白冠长尾雉是中国4种长尾雉中尾羽最长的一种,硕长艳丽的尾羽是雄鸟求偶炫耀的资本,可惜人们常常“杀鸡取羽”,用其做传统戏剧中的冠饰,使这种珍禽分布区域极度缩减。作为中国特有的鸟类,白冠长尾雉已被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w>1 mg.g-1,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l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共有雉类(雉族phasianini)26种,占全世界总数(49种)的53%。其中黄腹角雉、绿尾虹雉、藏马鸡、蓝马鸡、褐马鸡、蓝鹇、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9种,为特产种;在世界环颈雉的30个亚种中,有19个分布在我国。雉类雄鸟一般具有绚丽多彩的羽毛、矫健的  相似文献   

10.
昊至康  许维枢 《贵州科学》1991,9(3):215-219
白冠长尾雉(Syrmalicus reevesii)是中国的特有种、现今分布仅限于中国中部的山地,约当北纬26°~34°,东经104°~117°之间,是典型的东洋界物种。垂直分布的高度为海拔200~2,600m,海拔1,000m左右为最适宜的栖息范围。白冠长尾雉是典型的林栖鸟类,栖息的生境为亚热带常绿林和常绿、落叶混交林。典型栖息地的种群密度每平方公里为6只左右。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手掌识别定位方法。该方法对无定位的手掌自动识别具有较好的定位结果。研究过程中采用平板扫描仪进行图像采集。对手掌图像进行旋转、剪切处理,从而为同一个人的不同手掌提供相同的参照系;将手掌边界像素与质心的距离(边心距)作为描述手掌形状的特征,计算边心距的多尺度小波变换的模极大值,并由尺度a=25的小波模极大值的分布确定基准点所在区间;在每一区间上选取唯一的候选基准点,再对候选基准点进行筛选,最终定位手掌的基准点。该定位方法具有算法简单、准确、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应用本方法定位出的手掌基准点不仅可以为掌纹的匹配提供参照系,同时也可为结合手掌的其他特征如指纹、手形、手指上的纹理实现基于多特征识别提供必要的参照系。本方法对旋转和平移具有不敏感性,能够提高识别的准确率。通过M atlab仿真试验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DBCOD),根据距离阈值对数据点进行聚类,在聚类过程中记录每个数据点的密度,并根据密度阈值确定数据点是否为孤立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够对数据集进行正确的聚类,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算法执行效率优于DBSCAN,具有对噪音数据、数据输入顺序不敏感等优点,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孤立点检测.  相似文献   

13.
笔者首次介绍了机场鸟情物候日历的编制方法及其在鸟情预测预报中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预期结果.这是机场鸟撞防范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和重要的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14.
建立无废矿山可行性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无废矿山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环境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矿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论述了建立无废矿山的目的意义,并用事实和数据论证建立无废矿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引起凸轮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测时的角度基准与理论设计时的角度基准不一致,本文利用凸轮的一次离散实测数据,采用分段抛物线拟合函数,以角度搜索法插值得到不同角度基准下的多组测量数据.从各组测量数据与设计数据的各个最大偏差值中,找到最小值,它所对应的角度基准即为该凸轮的准确的角度基准.通过编程并在实测凸轮中验证了此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波动方程基准面技术一直作为解决不规则的地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也是解决深层勘探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基准面的下移 ,可以使深部的信号增强 ,变多值走时为单值走时 ,从根本上消除了上覆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 .使依赖近双曲线的分频叠加的去噪技术有可能用于深层资料 ,也可以在基准面上做深度偏移 ,既能提高计算效率 ,又能改善深层成像效果 .本文以大庆的“陆相断陷模型”为例 ,利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有限差分法做的各种实例证明上述论断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和密度的聚类和孤立点检测算法.该算法根据距离和密度阈值对数据进行聚类,同时发现数据中的孤立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对高维数据有效,能够很好的识别出孤立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类型为基础,试点城镇土地定级估价为参考,样点地租地价资料为依据,建立一定地区范围内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案例研究表明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其研究成果不仅为兵团农垦城镇的土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其它地区城镇土地等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在波场延拓算子的成像效果 ,其运算效率及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情况或处理措施下 ,利用波场延拓算子将基准面下移 ,以提高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效果 .在集成基准面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种不受地表不规则程度和速度函数变化限制的基准面向下延拓方法 .实践证明 ,该方法用于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勘探时 ,可以使偏移成像得到更好的效果 ,其运算速度与叠前深度偏移的运算速度相当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经纬仪光学对点器,在基准层和施工层上分别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基准层上的控制点逐层往施工层上投测,将建筑物测量控制网逐层向上传递,该法仅用经纬仪即可实现对高层建筑物垂直度的控制,因而具有成本低、控制过程简单、操作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