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高速铁路大型临时设施土地复垦利用过程的基础上,以京沪高速铁路江阴制梁场为例,对其进行复垦工程分区、复垦规划制定与复垦方案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布置、硬化特点及复垦难度可将江阴制梁场划分成7个亚区,结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在复垦适宜性评价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待复垦区中的制梁区和存梁区最宜复垦为设施农业用地,而其他亚区最宜复垦为林地,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网地区河网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度高,河道比降小,水流流泄不畅,极易造成内涝灾害.但由于河流众多,水面面积大,河网的调蓄能力也相当可观.以太湖流域1991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采用河道非恒定流的计算方法,分析太湖河网的调蓄水量.经计算表明,太湖流域的河网调蓄水量约为太湖调蓄水量的50%,对缓解太湖洪涝灾害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入区位熵评价方法,对县域内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进行差异分析,探讨从空间角度统筹协调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耕地减少的关系.并以泗阳县为例,分别测算各乡镇的区位熵值.结果表明,泗阳县不同乡镇经济发展对耕地减少的影响程度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与空间布局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出发,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条件,构建区域发展综合评价模型,选取表征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支持3个子系统的27个指标,采用痛值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综合发展指数对江苏省65个县(市)进行评价O在区域发展差异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省区域发展的新格局,并对区域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O 关键词:区域发展差异;空间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定级综合评价中权重系数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定级作为农用地分等和估价的中间环节,用以反映因农用地自然质量、现实或实际可能利用水平和效益的不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力水平差异.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其定级评价是在对土地评价单元进行加权求和的基础上,通过等间距法、数轴法或总分频率曲线法进行土地级别的划分,此过程中指标权重对评价结果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虽单个或组合赋权方法在农用地定级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就具体地域而言,采用何种赋权方法更为有效,以及不同赋权方法对定级结果的量化影响研究却较为鲜见.本文在对常用赋权方法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熵值赋权法,以金坛市为例,就不同赋权方法的定级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赋权和定级分类方法对定级结果具有较大影响,为了减小由于不同赋权方法选用所造成的误差,在农用地定级综合评价实践中建议采用组合赋权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能值理论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  金晓斌  展炜  周寅康 《河南科学》2009,27(7):857-861
在对传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能值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理论,提出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步骤、因子选取和测算方法,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运河片项目区通过土地整理增强了农产品的生产、大气调节、土壤形成、营养物循环及涵养水源等5种生态效益,系统无偿能值投入导致产品和服务的能值量增加了3.10×1018sej/a,相应的能值货币价值为1.03×106│S/a.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与无偿划拨相并存,而有偿使用又以出让方式为主,在分析土地出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立土地年租制的必要性,并在深圳土地年租制试点的基础上,对引进和推广土地年租制,实行双轨制并轨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剖析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内涵的基础上,利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整理绩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可量化土地整理的效益水平。案例分析表明,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对较弱。建议从完善土地整理管理体系、制定绩效评价规程等方面入手,建立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①苏南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最为集约,苏中次之,苏北城市土地低度利用,这是因为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的;②在江苏省域空间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其直接原因是城市区位的不同,而城市自身发展条件的差异和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的不同是其内在原因,也是导致个别城市存在特殊性的根本原因;③通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关分析,发现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初步分析研究,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和城市土地储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当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制定相关规划,明确重点区域与建设时序是有效开展工作的保障,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缺乏相关研究,仅依靠其规定要求难以确保建设区顺利落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传统方法包括图层加权叠加法、逻辑规则划分法和综合区划法,这些方法侧重考虑数据的客观性、分区的主观能动性和图层的纵向叠加性,易忽视地块之间的水平扩展效应.本文从地块单元受相邻地块的水平影响入手,采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以陕西关中地区作为研究区,选取社会经济基础、农业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条件三个方面构建分区阻力面指标体系,以高等级耕地作为扩散的"源",依据累积阻力值的突变性建立了关中地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案,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为重点区、限制区和禁止区.研究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的面积为14828km2,占区域总面积的30.22%;其限制区面积31897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5.00%;其禁止区面积2345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78%;通过与传统的综合区划法比较,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区在现状耕地延续性、分区连续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