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回正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增强电动客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回正性能为目标,提出了模糊自整定PID回正控制策略.以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和转向盘转速传感器获取的转角和转速信号为控制信号,采用模糊自整定PID方法进行回正控制,输出回正控制电压,使助力电机将转向盘迅速带到中位.综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双重优点,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根据所设计...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某微型轿车的转向性能,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控制策略的研究.针对微型轿车,设计了EPS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和阻尼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EPS控制系统模型;运用MSC.ADAMS/CAR建立带EPS的微型轿车虚拟样机模型;参照相关国家标准,采用联合仿真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微型轿车的操纵稳定性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加入EPS控制的微型轿车转向轻便性和转向回正性能良好,所设计的EPS控制系统提高了汽车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的问题以及解决传统EPS系统所带来的汽车回正性能降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创建了基于系统环和控制环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转向盘转角和目标操纵转矩的PID控制方法,通过仿真与试验拟合出转向盘转角θh——目标操纵转矩TdMap图.运用MATLAB仿真EPS助力效果与实车试验对比验证设计的控制策略,改善了汽车的助力回正性能,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装备有EPS系统的汽车,具有低速时回正不足和高速时回正超调的缺点。针对这一问题,从工程化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转角信息的主动回正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转向盘转矩和转速进行回正状态识别,以此为基础建立转角-转速双闭环回正补偿控制策略。从仿真验证结果和实车验证结果来看,该主动回正方法可以使转向盘快速回正并有效减少了回正不足和回正超调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李铎 《科技资讯》2012,(34):107-108
本文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回正性能为研究内容,通过ADAMS建立了模型汽车的整车的虚拟样机模型,在一定的助力特性条件下,分析并设计了EPS系统的回正控制策略,在MATLAB软件中搭建了回正控制系统,通过ADAMS与MATLAB的联合仿真的EPS助力效果与纯机械转向系统的对比验证了设计的回正控制策略可以很好的改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回正性能,获得了较好的助力效果,提高了行车的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具有变传动比功能的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并建立EPS系统变传动比数学模型.采用固定转向增益的控制策略,鉴于特征车速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转向盘转角对操纵性的要求,提出变动比控制规律的2种方案:方案1是由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和侧向加速度增益得到的变传动比控制规律进行分段线性叠加得到的控制规律;方案2是在方案1...  相似文献   

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简称EPS)是根据汽车运行状态,在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下把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转向轴或转向齿条,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转向的机构。昌河作为国内首先批量采用EPS的主车厂,在国内无相关经验与开发资料的前提下,通过对EPS技术深入地分析与探讨,增加对EPS的认识,引导EPS的国产化开发工作,对EPS的主车厂技术认可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本文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市场优势及发展前景、控制理论、控制原理、控制策略,重点对EPS开发过程中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并针对北斗星车国产EPS开发项目的认可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解决汽车EPS系统非线性问题,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相结合,采用了基于T-S(Takagi-Sugeno)模型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ANFIS)控制策略;仿真试验验证了系统模型和控制理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复杂机电一体化的系统,在助力过程中控制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动力学分析基础上,根据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了EPS的Simulink仿真模型.在确定控制系统的结构后,对给定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同时采用转向盘扭矩反馈和电流环反馈进行闭环控制,降低了系统的跟踪误差.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采取适时主动阻尼的低通滤波控制措施降低了跟踪误差,助力效果明显,系统动态响应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基于笛卡尔坐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和整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EPS进行了助力控制研究,并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能够良好反映转向系统负载特性的特点,对EPS进行了回正控制研究;最后进行了基于Matlab的仿真和基于LabVIEW的实车硬件在环试验,验证了EPS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仿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电动液压助力转向(EHPS)系统的参数,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车速参与系统控制时对助力特性的影响.相同扭矩下,高速时提供助力较小,低速时提供助力较大.既可保证转向轻便性,又防止高速时转向盘发飘.转向盘角速度参与控制后,提高了系统的跟随性.改善了系统的回正性能.将仿真所得调试控制参数用于实际控制系统中,进行了台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实际控制效果与仿真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转矩传感器、输入转向轴、输出转向轴及助力电机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直线型EPS助力特性曲线。提出了一种带输入信号相位超前补偿的增量式闭环PID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EPS系统仿真模型,对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提高了EPS工作的实时性,可以满足汽车行驶时低速转向的轻便性和高速转向保持较强路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汽车对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制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包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及阻尼控制,并通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该控制策略,可对汽车转向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为检验所制定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软件的合理性,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进口系统装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进口系统性能接近,不仅转向操纵平顺,而且具有良好的助力特性,基本达到装车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于兰芝  刘芬 《科技资讯》2012,(33):15-16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的原理和工作流程,考虑到在不同车速和转向扭矩时系统应提供的助力方式不同,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软件平台,将EPS软件中的信号采集、故障诊断、助力控制、回正控制、阻尼控制等子程序以多任务的形式进行了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优先级别,达到各个任务的协调运行。控制器采用PIC18F458芯片,通过其增强型的PWM脉宽调制模块ECCP控制助力电机,实现EPS系统的各种助力方式。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可移植性、易于维护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轮-地摩擦因数是对车辆控制尤其是车辆主动安全控制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量,但现有的方法却很难对其准确地测量,在介绍Brush轮胎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轮胎侧偏特性做了不同载荷下的单轮台架试验,验证了轮胎模型的准确性.在深入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动力学特性的基础上,利用EPS自带传感器测量了转向系总的回正力矩,并推导出了最大回正力矩与轮-地摩擦因数间的线性关系.通过提出3个假设,理论推导了利用现有传感器判断回正力矩峰值时刻的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轮-地摩擦因数的最大回正力矩估计算法(MAMM).通过多种工况下的仿真计算和试验分析发现该估计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路面且具有很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AMESim的EPS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EPS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系统主要模块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构建了EPS系统的仿真模型.在Matlab Simulink中设计了控制器模型,进行了联合仿真.对电机使用"传统PI 速度负反馈"控制,可以动态改变EPS系统的阻尼,减小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盘摆振,兼顾转向的轻便性与稳定性.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以明确EPS系统的关键参数对EPS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为EPS的设计与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系统多模式切换的平稳性角度出发,建立EPS模型和整车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EPS模糊切换控制策略,设计相应的模糊切换控制器;在模糊切换控制的基础上进而提出可拓模糊切换控制策略;在不同测度模式内分别设计对应的控制算法,构建基于EPS多模式切换的可拓控制器;对提出的2种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切换控制对EPS性能有较大提高,大大改善了EPS各模式切换过程的不稳定性;可拓模糊切换控制相比于模糊切换控制对切换过程中的EPS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实现了EPS多模式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18.
袁传义  刘成晔  黄学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1):5396-5399,5403
在二自由度车辆转向和EPS动力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设计了EPS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对不同转向盘转角输入工况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机械式转向系统相比,有助力时车辆的横摆角速度峰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少了5.2%和11.2%;车身侧偏角的峰值和标准差分别减少了29.2%和28.7%,结果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采用单片机进行控制响应速度慢、实时性差、转向过程不平滑等缺点,给出了基于32位高性能定点DSP芯片TMS320F28016为核心的控制器设计方案;介绍了其硬件组成及软件结构;采用PID控制策略对电流进行闭环控制;利用PWM技术控制电机的电压,以调节助力电流的大小.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助力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MBD)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CACSD)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在多体系统动力学(以MSC.ADAMS软件为支撑)基础上建立包括转向系统、前后悬架系统和前后轮胎的整车动力学模型,作为考察EPS系统对整车性能影响的外部环境;在CACSD(以Matlab/Simulink软件为支撑)基础上建立EPS系统控制模型,研究其助力特性和控制策略.经试验验证,联合仿真模型相对误差在6 %以内,准确地反映了整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