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苹果块欧姆加热烫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酚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Vc损失率为指标对苹果块进行欧姆加热烫漂工艺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电场强度、料液比对烫漂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65℃,加热时间90s,电场强度100V/cm,料液比1∶5(g∶mL),该参数下Vc损失率均值为21.874%,PPO残留活力为0.07%,POD残留活力的为0.06%.  相似文献   

2.
通电加热制作大米粉凝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大米凝胶为研究对象,以正交法为实验设计方案,以物料比、食盐用量、电压、加热时间为指标,研究了通电加热制作大米凝胶过程中的物料比、食盐用量、电压、加热时间与大米凝胶感官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米凝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5,食盐质量分数0.4%,电压100 V,加热时间为15 min.为推动通电加热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护色剂对速冻青刀豆的烫漂护色效果的影响,以及速冻青刀豆烫漂护色的最佳工艺条件.本研究以青刀豆提取液的吸光度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及分析,确定青刀豆最佳烫漂工艺和最佳护色剂.实验结果表明:确定采用0.8%氯化钙+0.15%柠檬酸+0.10%抗坏血酸为最佳联合护色剂;烫漂温度95℃,时间150s,料水比1∶4为青刀豆的最佳烫漂护色工艺.  相似文献   

4.
以水为提取剂,眉豆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眉豆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眉豆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3 h,料液比(m(料)∶V(液))1∶50;眉豆多糖对光和热敏感,pH为5~7时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法,考察了微波处理功率、微波处理时间、提取溶剂乙醇浓度和料液比等对资木瓜多酚含量的影响,确定了资木瓜多酚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4种影响资木瓜多酚含量的因素依次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乙醇浓度对资木瓜多酚提取影响较为明显.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90s,乙醇浓度40%,料液比为1∶25(g/m L).提取物资木瓜多酚的含量为47.27 mg/g.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热水提取法从麦冬中提取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料液质量比、提取温度、浸泡时间及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对热水提取麦冬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为1∶10,浸泡时间150 m in,提取温度90℃,提取180m in,提取率为66.55%.  相似文献   

7.
以胡萝卜籽为原料,采用碱提酸沉法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料液比、温度、pH值和时间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胡萝卜籽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确定了胡萝卜籽蛋白最佳酸沉pH值,并对所提取的蛋白质功能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料液比为1∶20、温度55℃、pH值为12.0、时间4 h的条件下,胡萝卜籽蛋白的提取率为42.23%,最佳酸沉pH值为4.5,吸水性为3.28 g·g~(-1),吸油性为3.09 m L·g~(-1),乳化性和起泡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地区地榆根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地榆根多酚的工艺条件.在原料粒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设计,优选出超声波提取地榆根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原料粒度380~250μm、超声功率324.8 W、超声时间19.65 min、液料比[V(液)∶m(料)]15.75∶1、乙醇体积分数51.5%,多酚提取率为6.546%,与预测值吻合,由此表明此响应面模型对地榆根多酚提取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简化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达到节能、省时、方便的目的,用水提法提取刺梨多糖,探讨乙醇质量分数、提取温度、加热时间和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工艺,以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水提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75 ℃,时间1 h,料液比1∶40,乙醇质量分数0%.在此条件下刺梨多糖的得率为4.7%.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提高末水坛紫菜资源的利用率,以末水坛紫菜为原料,考察热水法和微波法提取坛紫菜多糖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多糖含量,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浸提温度,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热水法制备末水紫菜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55℃、料液比1∶32(g∶m L)、浸提时间90 min;影响微波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和微波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料液比为1∶43(g∶m L)、微波时间60 s.说明,热水法和微波法均可用于末水坛紫菜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通电加热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电加热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加热手段.它在连续流体食品的加热杀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介绍了通电加热的基本原理、特点、装置、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欧姆加热是快速的体积加热 (1~ 5℃ / s) ,没有传热面 ,不易结垢 ,受热均匀。适合对含有大颗粒 (2 5 mm )、固形物含量 (5 0 %~ 6 0 % )高的食品的灭菌消毒。生产出的食品营养保留高 ,口味好 ,机械损伤小。商品的欧姆加热装置已由英国的 APV Baker公司开发 ,并在欧洲、亚洲、北美等地应用 ,生产高酸或低酸食品。固液两相的电导率是其首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快速晶闸管烧结所用材料进行了分析,对铝箔厚度的确定进行了讨论。重点研究了烧结温度的选取.包括炉体内温度的分布,烧结过程温度曲线的设计等。力图解决晶闸管烧结过程中出现的非“欧姆接触”及粘润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两体二能级系统的动力学演化,分析了两体二能级系统任意初始态的约化密度矩阵。并用类Werner态计算了初始态的约化密度矩阵。进一步通过Concurrence的表达式定量地分析了两体二能级系统的纠缠度在零温玻色欧姆和零温玻色超欧姆环境下随参数t,r,p的变化规律。最后得出:在相同条件下,零温玻色超欧姆环境下的纠缠突然死亡时间要比零温玻色欧姆环境下的纠缠突然死亡时间长。  相似文献   

15.
电磁超材料是指一些具有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人工复合结构或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电磁超材料实际设计中出现的窄带宽和高损耗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对于电磁超材料中贵金属结构的损耗,通过引入增益材料可降低甚至完全补偿其损耗.该文首先回顾超材料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归纳超材料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着重介绍如何通过引入增益材料来弥补超材料中的金属损耗.  相似文献   

16.
利用低压化学气相淀积法(LPCVD)在表面有热氧化二氧化硅的(100)硅衬底上生长80nm厚多晶硅纳米膜,并对其界面进行表征.制作出单层Al金属的欧姆接触样品,在不同退火温度条件下对样片的电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退火使欧姆接触的电阻率降低,接触电阻率可达到2.41×10-3Ω.cm2.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VPE)技术在c面蓝宝石衬底上,引入脉冲原子层外延技术,制备了一系列表面平整度较高的高Al组分AlGaN基异质结构外延片.并采用电子束金属蒸镀技术及优化热退火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欧姆接触电极,进一步将外延片制备成LED管芯.通过对量子结构有源层量子阱混晶组分的设计和调整,掌握并实现了主波长260~330 nm紫外LED结构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用白光快速烧结法制作的n型高浓度离子注入层欧姆接触的特性.选用硅和硫离子,获10~(18)cm~(-3)以上的高浓度.白光快速烧结温度为400~460℃.实测的比接触电阻的最好值达到10~(-6)·Ω·cm~2.该法已用于全离子注入平面型场效应晶体管和GaAs/GaAlAs异质结HOT晶体管,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邓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82-6786
对于电加热采油技术,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是确定合理加热参数的关键。为了满足生产和节能的需要,探讨电加热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从研究井筒温度分布出发,建立了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绘制实际生产井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进而提出一种确定电加热井加热深度和加热功率的方法,为该采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