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和探讨了MnO_2的几种主要结构和在这些结构中外界粒子的可能插入位置,以此阐明了MnO_2的结构与其电化学活性的关系,就放电性级而言:γ-MnO_2>β-MnO_2>α-MnO_2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高分子溶液雾点线和旋节线的测定方法及其实验装置,测定了环己烷-聚苯乙烯(M_w=190000;M_w/M_n=1.04)、甲基环己烷-聚苯乙烯(M_w=37900;M_w/M_n=1.01)系统的雾点线和旋节线,经与文献数据比较,表明本方法及其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乙酰基二茂铁与酯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五个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化合物FcCOCH_2COC_nH_(2n+1)(Fc=C_5H_5FeC_5H_4,n=5~9)。用元素分析、UV─Vis、IR、1 ̄HNMR、MS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β─二酮化合物仅以烯醇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4.
F是n元多项式环K[x_1,…,x_n]上以{e_1,…,e_n}为基的自由模,f_1,…,f_t∈E[x_1,…,x_n],K[f_1,…,f_t]是f_1,…,f_t生成的子代数,利用Grobner基给出了一个简单算法决定F的给定元素g是否属于M;如果是属于M,该算法同时给出g的表示,即求得t元多项式h_1,…,h_t使.特别当g∈K[x_1,…,x_n]时,该算法能决定g是否属于子代数K[f_1,…,f_t]及相应的表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彩色热镀锌工艺及彩色涂层的成色原理,进行了一系列镀浴成分和彩色热镀工艺的试验,筛选出Zn_Ti_Ni和Zn_Mn_Cu两种镀液成分,在一定的浸镀温度和冷却方式下,可以获得表面光滑、成色均匀鲜艳的彩虹、金黄、紫、蓝色镀件。通过理论分析和俄歇电子能谱、Xray衍射分析,发现Zn_Ti_Ni彩色热镀锌层表面形成均匀的Ti的氧化物膜,Ti与O的化学计量比接近Ti2O3;ZnMnCu彩色热镀锌层表面形成含MnO和ZnMn2O4的氧化物膜;Zn_Ti_Ni彩色热镀锌镀层表面产生颜色是由于氧化膜使光发生干涉而产生,表面颜色取决于氧化膜厚度;Zn_Mn_Cu彩色热镀锌层表面成色是由于配位场中过渡金属锰离子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Sn的元素的阶的集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O_n表示n次对称群S_n的元素的阶的集合。本文综述O_n的两种刻划On={[n_1,n_2,…,n_u]|n_i是正整数,且n_i≤n},为互异质数,且与两种求法,并且给出用计算机求得的O_n的一些结果。最后,对于O_n提出一些问题,以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氧化铈对Cu-Mn-O燃烧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反-色谱技术考察了Cu-Mn-O及Cu-Mn-Ce-O催化剂的甲苯完全燃烧活性;通过改变氧的浓度,研究了CeO_2对Cu-Mn-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用TPR、TPOT和氢氧滴定法测定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CeO_2能够增加催化剂表面的贮氧量,提高吸氧能力,改进供氧性能,进而提高Cu-Mn-O催化剂在低氧比时的无化活性,也能使还原后的Cu-Mn-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Durrmeyer-Bernstein多项式D_n(f;x)的导数与函数f的光滑性之间的关系,即其中f∈C[0,1],0<a≤1,0<β≤2,M_1,M_2,M_3,M_4为正常数.  相似文献   

9.
采用准分子激光诱导CVD淀积SnO_2透明导电薄膜,并在其生长过程中进行掺杂Sb的实验,研究了薄膜生长速率及薄膜电阻率与激光能量密度的关系,得到了电阻率为1.49×10 ̄(-3)Ω·cm的高质量的SnO_2薄膜。  相似文献   

10.
用消光法、交替磁场法和磁光调制法测量了不同温度下、不同组分的稀磁半导体Cd_(1-x)Mn_xTe和Cd_(1-x)Fe_xTe的巨法拉第效应。实验表明:对较高组分的,法拉第旋转角为负,用单振子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稀磁半导体Cd_(1-x)Fe_xTe表现出与Cd_(1-x)Mn_xTe同量级的巨法拉第效应,当组分较低时,法拉第旋转角随入射光子能量出现由正到负的变化,必须用多振子模型才能很好解释实验结果。当样品很薄或磁场较低时,磁光调制法以其很高的测量精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容拉格朗日-欧拉法,求解可渗透弹性悬臂梁式薄板在理想流体横向绕流下的小变形问题。通过具体算例,分析了流速、板的几何尺寸及渗透参数对可渗透弹性悬臂梁式薄板挠度、应力大小的影响。假设弹性薄板的孔很小且均匀分布,不会对其弯曲刚度及外部流场产生影响,忽略小孔所造成的阻力。根据弹性薄壳理论和接触面动力学方程得到可渗透弹性梁式薄板的变形方程。利用线性渗透关系式及质量守恒定律求解薄板的阻滞压力。采用泰勒展开方法得到挠度函数和引起薄板变形的流体势函数待定参数的方程式,解方程求出待定参数,即得到薄板横向绕流发生小变形的挠度,进而可求出应力分量。  相似文献   

12.
Nd掺杂ZnO薄膜的制备及室温光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Nd掺杂ZnO薄膜.XRD和AFM分析表明,Nd掺杂没有改变ZnO结构,薄膜为纳米多晶结构.随Nd掺杂量的增加颗粒减小,表面粗糙,起伏较大.室温光致发光谱显示,薄膜出现了395 nm的强紫光峰和495 nm的弱绿光峰,Nd掺杂量和氧分压对PL谱发射峰强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PECVD法在聚酰亚胺上沉积氮化硅薄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牺牲层上生长氮化硅薄膜;利用微旋转结构测量氮化硅薄膜的残余应力;讨论沉积温度、射频功率、反应气体流量比等工艺参数对氮化硅薄膜的残余应力的影响,并把薄膜的残余应力分为热应力和本征应力加以分析,得出适合制作射频MEMS开关器件中的桥式梁的氮化硅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薄膜的残余应力是影响MEMS器件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微旋转结构法能够简单有效地测量薄膜的残余应力.文中采用MEMS工艺制作Al薄膜微旋转结构,根据微旋转结构法对m薄膜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溅射Al膜的残余应力为张应力,大小在80~110 GPa之间.对Al薄膜悬梁进行静电驱动,其驱动电压为31 ~34 V,与根据Al膜残余应力的测量值所计算出的驱动电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Nd掺杂对ZnO薄膜结构及室温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Si(111)衬底上制备了不同含量的Nd掺杂ZnO薄膜.XRD和AFM分析表明,Nd掺杂没有改变ZnO薄膜的结构,薄膜为纳米多晶结构,未掺杂ZnO沿c择优生长.Nd掺杂使ZnO薄膜表面粗糙,起伏较大,薄膜中随Nd掺杂量的增加颗粒减小.室温光致发光谱显示,薄膜出现了395nm的强紫光峰和495nm的弱绿光峰,同时,Nd掺杂不改变PL谱的峰位置,Nd含量对PL谱的峰强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PCVD法)制备的复合膜SnO2/Fe2O3界面电导特性是由于非平衡反应生成的过渡层的结果。其电导机理可用半导体薄膜理论来阐明:当锡在Fe2O3中的浓度低时,由于准自由电子补偿机制起作用,电导率升高;当锡与铁在过渡层中浓度接近时,杂质散射和晶界电阻增大,电导率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淀积法 (PCVD法 )制备的复合膜 Sn O2 /Fe2 O3界面电导特性是由于非平衡反应生成的过渡层的结果 .其电导机理可用半导体薄膜理论来阐明 :当锡在 Fe2 O3中的浓度低时 ,由于准自由电子补偿机制起作用 ,导电率升高 ;当锡与铁在过渡层中浓度接近时 ,杂质散射和晶界电阻增大 ,电导率急剧减小  相似文献   

18.
变刚度薄壁杆件的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有限单元法,研究无阻尼条件下受轴向周期性动力荷载作用的变刚度薄壁杆件动力稳定问题,承受轴向周期性变化外荷载的薄壁杆件,其非线性几何刚度矩阵随着轴向外荷载的变化而改变。因此,所研究的问题在本质上为变刚薄壁杆件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用有限单元离散变刚度薄壁杆件,通过公式变换,将无阻尼条件下变刚度薄壁杆件的振动方程转化为Mathieu方程,应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确定在轴向周期性动力荷载作用下,变刚度薄壁杆件可能发生的相应于弯曲振动,扭转与翘曲耦合振动的动力不稳定区域,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晶粒三维尺寸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的尺寸大小对薄带的性能和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薄带铸造过程中由于晶粒的生长具有三维特征,采用传统表征方法无法实现对薄带凝固组织中晶粒三维尺寸大小的表征,本文运用定量金相和概率论知识,在对晶粒形状作出合理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双辊薄带凝固组织中柱状晶粒和等轴晶粒三维尺寸的表征表达式,实现了柱状晶粒等轴晶粒三维生长特征的定量描述。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的特性,采用真空热蒸发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稀土Dy掺杂纳米CdO薄膜并进行热处理,对薄膜进行结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给出:掺杂稀土Dy后CdO薄膜沿(111)晶向的衍射峰增强,随掺Dy含量增大峰强度逐渐减弱,掺Dy含量为5%时可促进CdO薄膜晶粒的生长,改善薄膜晶相结构特性。制备的薄膜表面颗粒均匀,存在颗粒聚集现象。掺Dy含量为9%时,在波长大于900 nm的范围透光率可达90%,高于纯CdO薄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