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CuCl2 /NaY体系的EXAFS研究表明 ,当CuCl2 在NaY分子筛表面分散时 ,Cu2 与NaY分子筛表面的氧有较强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在分散阈值前 ,样品的Cu -O吸收峰明显高于Cu -Cl吸收峰 .同时 ,通过对干混焙烧、0 .1mol·L-1HCl的CuCl2 水溶液浸渍和无水乙醇CuCl2 溶液浸渍三种方法制备的CuCl2 /NaY体系的EXAFS结果比较分析发现 ,不同的制备方法将影响其分散相的Cu -O、Cu -Cl配位状态 .实验结果表明 :CuCl2 /NaY体系分散阈值后的分散相中 ,Cu2 的配位数为 4~ 5,与阈值前比较 ,存在不饱和配位 .这是该体系作为吸附剂的结构根源 .  相似文献   

2.
用EXAFS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合成甲醇催化剂Cu/ZnO/Al2O3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选择较温和的还原气氛和还原温度有利于制备高分散的Cu催化剂,在还原前较小的焙烧温度有利于制备较小颗粒的ZnO粒子,此研究表明Cu0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3.
ZnO/NaY催化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ZnO/NaY催化剂,采用XRD、BET、异丙醇探针反应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尿素和1,2丙二醇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减压条件下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负载适量的ZnO没有改变NaY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且ZnO高度分散于NaY分子筛表面.当ZnO质量分数为5%时,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尿素的转化率和碳酸丙烯酯的收率分别达到86.2%和82.3%.N2气氛下异丙醇探针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与碱性位分布直接影响催化剂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负载CuCl2催化剂上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胺基官能团化介孔分子筛负载型CuCl2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甲醇转化率和碳酸二甲酯(DMC)收率以及较好的催化剂寿命.采用XRD、XPS和BET等对催化剂的体相结构和表面物种进行研究表明:(1)所合成介孔分子筛具有2~4nm的规整孔通道.足以容纳胺基官能团和CuCl2物种,同时留下供反应分子扩散和反应的适度空间,产生足够高的反应活性;(2)CuCl2与胺基之间存在的配位作用.有利于稳定活性中心铜离子.并使在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制碳酸二甲酯反应条件下Cu(II)/Cu(I)之间的“氧化-还原”过程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5.
氧化物和盐类可在分子筛内外表面及孔穴中自发形成原子水平的分散,原因是分散后体系的熵可大大增加,同时在表面生成的新键,其强度和未分散时化合物内部的键强度不相上下,结果导致体系的总自由能下降。熔点较低的化合物的分散可通过它们与分子筛混合在适当温度下加热来实现;熔点较高的化合物的分散,则需要通过用其溶液浸渍分子筛后烘干和热分解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超声辐射制备Fe3+/γ-Al2O3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3+/γ-A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3+/γ-Al2O3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3O4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半峰宽也较宽,这表明此时Fe3O4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钛酸四丁酯和NaY沸石为原料,经浸渍、焙烧等工序制备出TiO2/NaY复合催化剂。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及透射电镜表征,结果显示:在NaY沸石表面上形成了二氧化钛粒子(尺寸5~7nm)。以紫外光为光源,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检验,证实该催化剂具有紫外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表面吸附Sr2+ 的锐钛型纳米TiO2系列样品,通过XRD法和XPS法研究了Sr2+在纳米TiO2表面单层分散的阈值。两种研究方法测得的阈值均为1.0个/nm2,按照密置单层模型计算得到估算阈值为5.3个/nm2,大于所得实际阈值。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四丁酯和NaY沸石为原料,通过浸渍、焙烧等工序制备出TiO2/NaY复合光催化剂,经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征显示,在沸石表面上形成了粒径5~7 nm二氧化钛粒子;该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呈现紫外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浸渍法,采用Fe3+、Cu2+和Ag+对高比表面活性炭(AC)进行改性,制备出3种改性的AC(Fe3+/AC、Cu2+/AC和Ag+/AC).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定改性AC吸附乙腈溶液中二苯并噻吩(DBT)的吸附等温线,应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测定DBT在未改性AC及3种改性AC上的脱附峰面积,并采用Boehm滴定法测定这4种吸附剂的表面总酸性基团含量.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AC相比,Fe3+/AC、Cu2+/AC和Ag+/AC表面的总酸性基团含量增加,其对乙腈溶液中DBT的吸附容量也增大;各吸附剂表面的总酸性基团含量顺序为Fe3+/AC>Cu2+/AC>Ag+/AC>未改性AC,它们对乙腈溶液中DBT的吸附能力在298K下分别提高了30%、20%、14%.以上结果表明AC类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与其表面的酸性基团含量成正比;应用浸渍法可提高吸附剂表面的酸性基团含量,从而增加吸附剂表面吸附乙腈溶液中DBT的吸附活性位,提高对DBT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研制有机纳米的光电器件。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含长链烷基的8-氨基喹啉衍生物,2-十二烷基丙二酸二(8-氨基喹啉)酰胺(H2A)两亲配体,研究了亚相不同金属离子对其成膜性能的影响,特别是不同浓度的亚相Cu^2 和不同铜盐对H2A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Cu^2 离子对H2A具有特殊的配位作用。结论:新型配体与铜离子的特殊配体作用,可使其单分子膜或多层膜在化学传感器方面存在潜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稀醋酸溶液中,微波辐射下壳聚糖与Zn^2 反应制备了壳聚糖Zn^2 配合物,然后将制得的配合物与环氧氯丙烷在微波辐射下进行交联反应后,用稀酸除去Zn^2 ,合成了具有Zn^2 离子孔穴的交联壳聚糖树脂。实验考察了该树脂对一些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并对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氮唑类金属配合物是含能材料中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类材料,其结构易于调控,且具有高能低感的特性。本文选用1,2,4-三氮唑、四氮唑和5-氨基四氮唑这三类配体,与Zn2+、Cd2+、Cu2+等金属离子合成得到系列金属有机骨架结构,并对这些物质进行了热重、差热分析和燃烧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参与配位后,氮唑类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明显增强,其密度也随之增加,而热能数据表明合适的金属离子与含能配体参与配位能有效提高含能配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的配位聚集程度对生成焓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对今后如何选择合适的金属离子与含能配体进行含能配合物的合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标题配位聚合物[Cu(C5H5N)2Cl2]n中,每个铜离子与4个氯离子和2个吡啶氮原子配位,形成[4 2]拉长的八面体几何构型.其中2个铜离子通过μ-Cl-桥连中心对称的二聚体,同时二聚体再通过μ-Cl-桥连,得到1-D链沿着a-铀方向延伸,这种无限1-D链进一步通过氢键C-H…Cl相连,在(001)平面内得到2-D网状的超分子.  相似文献   

15.
在水热条件下,用Cu(Ⅱ)盐与邻菲罗啉(phen)进行反应,得到了三维超分子[Cu2(phen)2(H2O)4]·(SO4)2(化合物1).化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a=4.233(2)nm,b=1.3844(8)nm,c=0.7025(4)nm,β=90.230(7)°,V=4.117(4)nm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吸附量测试、纯矿物浮选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过程及对蛇纹石浮选的活化机理。 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能够自发进行,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共同作用,Cu2+和Ni2+离子在蛇纹石表面的吸附量随pН值升高而增大。 Cu2+和Ni2+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对蛇纹石具有活化作用,活化机理为铜镍的氢氧化物沉淀和羟基络合物作用于蛇纹石表面,形成活性位点,黄药在活性位点上吸附生成黄原酸铜或黄原酸镍,从而使蛇纹石表面疏水性增大,浮选受到活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固相反应法制备了Sr14(Cu1-xZnx)24O41(x=0, 0. 01, 0. 02, 0. 03)系列多晶样品. X射线衍射谱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单相,且样品晶格常数大小随Zn掺杂量x的变化存在微弱波动.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Sr14Cu24O41中Cu离子以+2价形式存在,Zn掺杂对体系中Cu离子化合价不造成影响. 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在10~300 K温度范围内Zn掺杂使体系磁化率降低,拟合结果表明随着Zn掺杂量x的增大,居里-外斯项对体系磁化率贡献逐渐减弱,二聚体耦合能JD 逐渐降低,每个分子中CuO2 自旋链内二聚体个数ND 与自由Cu2+离子自旋数NF 均逐渐减少,进一步分析显示替换二聚体内Cu2+离子的Zn2+离子数少于替换自由Cu2+离子的Zn2+离子数. 电阻率测量结果表明Sr14Cu24O41体系具有半导体特性,并且Zn掺杂会使体系电阻率降低,降低程度随掺杂量x增大而增大,但并未使体系发生金属- 绝缘体转变. 认为电阻率降低可能是由于Zn2+离子掺杂使体系内CuO2 自旋链中二聚体发生退耦,破坏了电荷有序超结构,从而使更多的空穴释放出来并转移到导电性好的Cu2O3自旋梯子中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用EXAFS技术测定了非晶态合金Cu_XZr_(1-X)(X=33,50)和Cu_(80)Ti_(20)中Cu原子K吸收EXAFS谱,得出了原子间距和配位数等结构参数。本文通过对上述非(?)态合金EXAFS数据的分析,给出了Cu_XZr_(1-X)和Cu_XTi_(1-X)体系中化学短程有序的研究结果。当Cu原子含量为50%时,体系中不显示化学短程有序,Cu原子的含量增加,此类非晶态合金中异类原子趋子互相结合;Cu原子的含量低于50%时,同类原子倾向于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一种新型的纤维型浓缩柱填料来富集水溶液中的Cu^2 、Pb^2 离子,详细讨论其富集条件和解吸条件。为了研究这种柱填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重现性,还进行了精密度试验和回收率试验,并用低压离子色谱检测浓缩后的Cu^2 、Pb^2 离子浓度。试验结果表明,Cu^2 、Pb^2 离子在球形纤维素填料上的浓度缩效果取决于溶液的pH值,pH值越大,浓缩效果越好。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2.5%,回收率在97.6%和99.8%之间。由此可见,这种新型的浓缩柱填料可用于富集水溶液中的微量Cu^2 、Pu^2 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