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牛心朴子甲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杀线虫活性,本研究测定了该提取物对线虫体内总糖、蛋白含量、保护酶活性、神经靶标酶及解毒酶活性等8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心朴子甲醇提取物干扰了线虫体内糖和蛋白的代谢,抑制SOD、AChE和GST活性,破坏了线虫保护酶系统及神经系统.这一结果为利用牛心朴子研究和开发植物源杀线虫农药或先导化合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荷叶是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食品之一。本文对它所含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干荷叶的甲醇提取物及其用乙酸乙酯萃取后,通过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进行分离,得到的馏分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经过两次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各得到9个和5个馏分,甲醇提取物各得到13个和11个馏分,大部分的馏分显示出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表明日常食用的药食两用植物荷叶中含有抗氧化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日常饮食的摄入达到抗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川楝子杀虫成分及其活性探索(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异川楝素.生测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B部分杀蚜虫活性可达95.12%,C部分杀蚜虫(Aphid)活性高达100%,对第4代有抗性的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显示一定的活性.田间试验也有一定的药效  相似文献   

4.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5.
川楝子杀虫成分及其活性探索(I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川楝果实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和各组分杀虫活性的研究,通过了活性跟踪从氯仿提取物D部分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其结构由波谱和化学性质鉴定为Δ^2,3-异川楝素。生测结果表明氯仿提取物B部分杀蚜虫活性可达95.12%,C部分杀蚜虫活性高达100%,对第4代有抗性的小菜蛾-显示一定的活性。田间试验也有一定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从马尾松林中分离获得了230株细菌,并从中筛选出8株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其中JK-JS3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最高.将该细菌培养滤液分别稀释2倍、4倍、10倍处理松材线虫,72h后线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线虫死亡后虫体消解,消解率分别为100%、97.8%、96.4%.测定了该细菌培养滤液对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和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等植物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对不同种的线虫杀线活性有差异.该菌株培养滤液对松材线虫和小杆线虫(Rhabditis sp.)的杀线活性最高,其余杀线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腐生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香蕉穿孔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形态特征和革兰氏染色观察,该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产芽孢、具有周生鞭毛;经Biolog细菌鉴定仪进一步鉴定该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7.
海洋真菌杀虫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集自浙江舟山海域底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及福建省云霄县红树林共18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杀小杆线虫(Rhabditis sp.)和卤虫(brineshrimp)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筛选出#164菌株代谢产物对小杆线虫显示了较好的杀害活性,其LC90小于0.5mg/mL.#122菌株代谢产物对卤虫显示了较强的麻痹效应.#305菌株代谢产物对卤虫的LG。仅为75μg/mL.此外,对188株海洋真菌代谢产物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筛选出#229菌株代谢产物和#170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30/μg/mL和25/μg/mL.这些活性菌株具有产生杀线虫剂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杀线虫担子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YL14是一种首次发现具杀线虫活性的担子菌,12h内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致病率达90%以上,是一株有应用前景的线虫生防菌。本试验观察了该菌对线虫的致病过程,证明其杀线虫机制是产生杀线虫毒素。经液体发酵,活性组分存在于发酵液中,不需线虫诱导能稳定生成,为水溶性,对热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生测法测定了一些外来有害植物以及本地常见植物提取液11种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马缨丹、烟草、一枝黄花、冬青等5种植物提取物的抑杀作用都很强,均有95%以上的校正死亡率.且每种植物不同部位的杀线活性物质的含量不一样.同时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夹竹桃、马缨丹、苦楝等4种植物提取物对线虫的抑杀作用很明显,而且对卵块孵化的抑制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0.
日本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采摘的日本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粉碎后用甲醇浸泡,浸出液依次用正已烷、乙酸乙酯和氯仿萃取,制得相应的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被进一步采用柱层析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三种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1H—NMR、^13C-NMR方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证实其分别为β-谷甾醇、脱镁叶绿酸甲酯(Phaeophorbide—a methyl ester),和10-羟基脱镁叶绿酸甲酯Methyl(10s)-hydroxypheophorbide;其含量分别占乙酸乙酯提取物的0.0234%,0.115%和0.030%。  相似文献   

11.
两株松材线虫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松材线虫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方法】以分离自南京、洛阳、上海的松树茎部的137株内生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培养滤液和菌悬液浸渍法对这些菌株进行杀线活性的测定,并对筛选的高效拮抗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通过培养滤液浸渍试验筛选出3株细菌对松材线虫有较高的杀线活性,使用3种菌滤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均达到100%,其中菌株LYMC-3的培养滤液还可使线虫虫体出现消解。将3株菌的培养滤液分别稀释2倍、4倍和10倍后处理松材线虫,随稀释倍数的增加,培养滤液的杀线活性逐渐降低。处理线虫48 h后,菌株LYMC-3的10倍稀释滤液与其他两株菌滤液相比对线虫的致死率最高,为94.7%; 在菌悬液浸渍试验中筛选出菌株NJSZ-13对松材线虫有较高杀线活性,105 cfu/mL 浓度的菌悬液处理线虫48 h后,线虫死亡率达81.5%。通过对LYMC-3和NJSZ-13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Biolog鉴定和16S rDNA序列以及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菌株LYMC-3、NJSZ-13分别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结论】从松树体内筛选到两株对松材线虫有高效拮抗活性的菌株LYMC-3和NJSZ-13,对生物防治松材线虫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细菌XSJS3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菌XSJS3是一种新发现的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细菌,试验比较了细菌XSJS3培养液、细菌培养液滤液及含菌体水溶液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发现细菌菌体本身对松材线虫无杀线活性,杀线活性物质存在于细菌的培养液滤液中。通过对该细菌培养液滤液对松材线虫致死过程的观察发现:松材线虫接触该细菌培养液滤液30min后就表现为行动迟缓;在5h后所有虫体均不活动,针刺无反应;24h后部分僵直虫体出现局部膨大,且膨大部位出现体液外渗而虫体最终被消解。对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菌XSJS3滤液杀线活性的比较试验表明: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在10d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含量增加,杀线活性逐渐提高,不同培养时间下滤液的杀线活性差异明显;但培养15d后,稀释10倍的滤液对松材线虫杀线活性比培养10d时同样滤液的杀线活性则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因此获得该细菌分泌的杀线物质较理想的培养时间为10d。将细菌XSJS3培养液滤液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测定对松材线虫的杀线活性,结果表明引起松材线虫死亡和消解的物质是两个不同物质,存在于培养液滤液中的对松材线虫有杀线活性的物质是热稳定的,而引起松材线虫虫体消解的物质是热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3.
细菌JK JS3对松树线虫的杀线活性及菌种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自马尾松的细菌JK JS3是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为了解该菌株对松树体内其他植物线虫的杀线活性并验证经形态学和Biolog方法得到的菌种鉴定结果,笔者测定了该细菌培养滤液对大核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macronucleatus)等7种松树体内植物线虫的杀线活性,并对该菌株的16SrDNA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培养液原滤液对测试线虫24h的杀线率均达到了100%,说明该细菌的杀线谱较广,但培养滤液的不同倍数稀释液对不同种线虫的杀线活性有显著差异,10倍稀释液对霍夫曼尼伞滑刃线虫(B.hofmanni)的杀线活性最高,杀死率为96.9%;其次对李氏长尾线虫(Seinura lii),杀死率为73.7%;再次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B.mucronatus),杀死率分别为48.7%和39.0%。而对大核滑刃线虫、吴氏长尾线虫(S.wuae)和外滑刃科线虫(Ektaphelenchidae sp.)的杀死率较低,分别为15%、1.5%和0;该菌株的16SrDNA基因序列BLAST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与菌株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FZB42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9.86%,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进一步验证了其形态学和Biolog细菌鉴定仪的鉴定结果,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4.
杨希 《武夷科学》2010,26(1):38-46
采用常规检测法(贝尔曼漏斗法)研究了松枯死木中的线虫种类、相互存在关系和检出情况。初步将线虫分为4大类: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其在枯死木中的存在关系有14种类型。(1)松材线虫;(2)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3)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4)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5)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6)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7)拟松材线虫;(8)拟松材线虫和伞滑刃属其它线虫;(9)拟松材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0)拟松材线虫、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1)伞滑刃属其它线虫;(12)伞滑刃属其它线虫和非伞滑刃属线虫;(13)非伞滑刃属线虫;(14)无线虫。2008~2010年,松材线虫检出率分别为34.59%、28.21%和24.19%,呈逐年下降趋势;拟松材线虫检出率为14.04%、16.03%和0.8%。每年松材线虫检出率与季节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但常年基本上都有松材线虫,为枯死木的取样增加了难度。应用指示剂1号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对于松材线虫病木,其准确率达100%。随着时间流失,松材线虫在枯死木中慢慢消失,影响常规检测和快速检测结果,所以尽量在松树枯死初期取样。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富阳市各乡镇1:10000林相图,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并结合实地调查,对富阳市5个受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乡镇(新义乡、环山乡、大源乡、受降镇、高桥镇)的森林景观格局与各乡镇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绘制了景观类型格局图,然后分别比较总体景观指数和类型景观指数与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富阳市各乡镇森林景观格局的共同特点是景观格局的基质,是松林景观,这是松材线虫病在富阳市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2)总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和松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均强烈地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破碎化程度越高发病程度越大;(3)森林景观的异质性也影响着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异质性程度越高松材线虫病发病程度越大;(4)森林景观、松林景观聚集度高、连通性好的乡镇松材线虫病的发病程度低。  相似文献   

16.
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的松属树种上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因此,对松材线虫致病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致病性的差异,通过活体染色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泌-排泄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线虫分泌-排泄物存在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可能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松材线虫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引物对K09F2/R对枯死松树内分离的松材线虫、拟松材线虫及其他线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松材线虫株系均扩增出一条340 bp的清晰、明亮的条带.而拟松材线虫、其他线虫均无扩增产物.利用引物对K09F2/R构建了松材线虫检测试剂盒.采用该试剂盒可使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2.5 h;该试剂盒检测灵敏度为1/7 条线虫,达到了对幼虫成功鉴定的目的,且检测结果便于判读,检测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8.
以采自内蒙古鸟海市的沙冬青及骆驼蓬为植物材料,研究其提取物对松材线虫的生物活性.将水煮浓缩膏与线虫液分别混合配制成浓度为12,6,3,1.5,1,0.5,0.25和0.125g/L的线虫药液,每日统计线虫死亡率.结果显示,沙冬青的杀虫活性好于骆驼蓬;沙冬青药液浓度在1g/L及以上都有杀虫效果,骆驼蓬药液浓度在6g/L及以上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沙冬青和骆驼蓬处理松材线虫1d后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6和1.39g/L.  相似文献   

19.
利用松墨天牛早期监测松材线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希 《武夷科学》2009,25(1):36-43
探索快速检测松墨天牛成虫携带线虫的情况。利用室内松枯死木段中羽化的和FJ—MA—02引诱剂及活虫捕捉器林间诱捕的松墨天牛成虫,用解剖方法和显微镜,对其携带的线虫部位、线虫量和速检做了研究。结果表明;5min后就能检测出其体内有无病原线虫的存在,15—30min后线虫游离率达92.04%-100%。松墨天牛携带线虫率高达44.59%~78.98%,平均为68.63%。在检测有线虫的天牛中,携带线虫量最高为116333条·头^-1,最低为398条·头^-1,平均为10303.85条·头^-1;雌成虫平均线虫携带量(14134.14条·头^-1)高于雄成虫(1366.5条·头^-1)。天牛携带的线虫量以腹部最多,占整个身体线虫量的77.78%以上,平均为82.62%,头胸部线虫量最高仅占25.90%。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头胸部有线虫的,其腹部一定也有线虫。因此,在利用松墨天牛成虫预测松材线虫病时,可取成虫含线虫量高的腹部进行分离镜检即可。该方法具有在病害传入早期及时发现和检测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松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与其所携带的细菌复合侵染所引起。为进一步明确松材线虫与其携带细菌的关系,笔者用无菌线虫体表浸泡物处理细菌,再将无菌线虫各虫株与细菌共培养,结果表明细菌的存在可促进线虫的繁殖,线虫体表浸泡物质可促进细菌繁殖,无菌线虫与细菌共培养后线虫繁殖数量较无菌线虫单独培养有明显增加,说明松材线虫与其体表细菌的关系为一种互惠关系。此外还设计了无菌线虫对细菌的趋向性试验,考察线虫与自身体表所携带细菌之间的趋向性是否具有特异性,结果表明所有无菌线虫对成团泛菌具有明显的趋向性,各无菌松材线虫对于分离自各自体表的细菌菌株没有特异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