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文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1):3069-3072
以肝素钠的效价为指标,以猪小肠黏膜为原料,从中提取抗凝血药物肝素钠,提出酶法结合膜技术提取肝素钠;并将纯化工程中的传统静态树脂吸附改为动态吸附,与传统工艺相比。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后产品的效价提高了33%,最后收率可提高了34.7%。加入膜技术除去杂蛋白和核酸后,以效价衡量产品纯度,对比粗品提高了125%,对比精品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报道连续生产精品肝素钠的新工艺。猪小肠粘膜的提取液在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之前,先经过氧化除杂蛋白和脱色过程,既提高了树脂对肝素钠的吸附率,同时也减轻提取液中杂质对树脂的竞争和毒害。肝素钠从树脂上被洗脱后,再连续地进行再氧化、除酸、碱性蛋白和核酸、酒精反复沉淀等工艺过程,生产出精品肝素钠,效价为156±5u/mg,得率为1.092±0.035亿单位/1000kg粘膜,本工艺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在酶法生产紫菜降血压肽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从紫菜蛋白中制备降血压肽,采用8种商业蛋白酶进行筛选,确定了以中性蛋白酶作为水解用酶和相应的酶解条件.研究了超声波处理紫菜蛋白后对酶解过程的影响,超声波处理后紫菜蛋白水溶液中游离氨基酸、酸溶性肽的质量浓度未变化,紫菜蛋白的紫外可见差示光谱也未出现变化;超声波处理的紫菜蛋白经酶解的产物,与未超声处理紫菜蛋白在同样条件酶解的产物相比,水解度增加1.1倍,IC50值降低29.5%.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没有破坏紫菜蛋白的分子结构,可能使它的分子空间构象发生变化,更加容易与酶分子结合,促进了酶解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Alcalase酶解鸡肉蛋白及产物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Alcalase酶解鸡肉蛋白过程中氨基酸、肽的释放规律,并通过邻二氮菲-Fe^2+氧化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析产物的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在酶解过程中逐渐增加;酶解产物中肽的总量在前16h不断增加,随后下降;不溶性蛋白的溶出以厦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肽段的降解在酶解初始4h内基本结束;相对分子质量在5000一10000间的肽占总肽的量值在酶解初始4h内显著增加,4—8h内明显下降,随后变化不大(P〉0.1);相对分子质量在3000—5000间的肽占总肽的量值在整个酶解过程中变化不明显(P〉0。1);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000的肽在水解初始8h内占总肽的量值显著增加,随后也无明显变化(P〉0.1).鸡肉未酶解样、不同酶解时间产物均具有显著的羟自由基、超氧自由基清除活性,但前者活性更强,这与鸡肉酶解产物中肽和氨基酸的组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咖啡因试验A项、B项外观和荧光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全合成法制咖啡因(加氢还原)的精制过程中水、高锰酸钾和活性碳的配比;pH值;氧化时间及脱色时间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精制水配比为500%、高锰酸钾配比为1.2%、活性碳配比为5%、pH值为3、氧化时间1.5h、脱色时间1.5h。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产品为我国赚取了大量外汇,但大部分以粗品形式外销,且精品大多系台商在大陆投资企业所生产.为此,我们对尿激酶纯化方法与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摸索的工艺具有精制环节少、成本低、收率高、方法新(国内一般用DEAE─S精制)等特点.一般的精制收率(指比活在15000iu/mgp左右)在33%左右.而我们的产品收率在41%.摸索的工艺条件对714树脂和CM—S破坏性小,去杂提纯效果好,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木瓜蛋白酶法去除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多糖提取物中的蛋白成分,以蛋白去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考察了酶用量、温度、pH及酶解时间对除蛋白效果的影响。酶法除蛋白适宜工艺条件为:木瓜蛋白酶液占底物料液体积的10%,温度55℃,pH6.0,酶解1h。木瓜蛋白酶法可作为淫羊藿多糖的除蛋白方法,蛋白去除率可达90%,同时多糖损失率为16%。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鹿茸酶解工艺条件。方法以鹿茸酶解液中总氮转化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最佳酶配比。结果酶解工艺最佳酶配比为蛋白水解酶A浓度1.5%,蛋白水解酶B浓度1.2%,蛋白水解酶C浓度0.4%,鹿茸总氮转化率为70.3%。结论本试验结果可为鹿茸酶解工艺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效价高、特异性强、能用于检测内源性VMP1蛋白的抗体,采用RT-PCR法,从L929细胞株中克隆鼠VMP1基因,重组入pCMVS载体,用PCR扩增与其氨基酸132-239区域对应的DNA片断,将该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ST parallel中,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大量表达,经谷胱甘肽-琼脂糖树脂纯化后,得到高纯度的VMP1抗原.免疫新西兰兔,获得抗VMP1蛋白的兔抗血清,将血清纯化后即得到抗VMP1的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分析手段检测了该抗体的特异性及效价.在用该抗体检测外源性和内源性VMP1蛋白的试验中,证实该抗体效价高,特异性强,效果很理想.此方法可用于获得大量廉价的抗VMP1蛋白的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抗体,为进一步研究VMP1在细胞内,尤其是在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功能和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PCR法从发菜总DNA中克隆到编码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前645bp的催化位点保守序列的片段,将该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符合预期大小的重组蛋白.将该重组蛋白纯化回收用于制备该酶的特异性抗体.检测表明抗体具有较高效价.利用该抗体检测干旱胁迫下发菜藻丝体中该酶的表达量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该酶的表达量增加:且与海藻糖积累量呈正相关,可能参与发菜的抗逆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快速渗透剂T的制备新工艺(Ⅰ)相转移催化剂的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该文报道了由马来酸酐制备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过程中产生的产物和副产物作磺化反应的催化剂的研究。对以来酸单酯钠盐,马来酸双酯的磺酸钠盐和磺化废水的相转移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对比。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温度、pH值、光照、抗氧化剂、氧化剂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肝素钠的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肝素钠适宜低温条件下保存;最适pH为7-8;抗氧化剂Vc和光照对肝素钠稳定性均无显著影响;氧化剂H_2O_2和高离子强度对肝素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亚硫酸氢钠对肝素钠的稳定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 通过使用 NaCl 作为一种选择抑制剂(只抑制亚硝酸氧化菌(NOB)的生长而不会以抑制氨氧化菌(AOB) 的生长) 在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含盐生活污水过程中实现硝化种群的优化。实验考察了不同盐度对 AOB 和 NOB 的抑制程度以及对系统硝化性能的影响, 选择 7. 6 g/ L的盐度作为种群优化的最佳盐度。长期抑制实验实施 4 个月后, 亚硝酸盐积累稳定在 95% 以上, 短程硝化稳定。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 检测到AOB (Nitrosospira) 已经成为硝化菌群的主导菌种, NOB(Nitrobacter)基本检测不出, 证明 NOB 已经被淘洗出系统,硝化种群得到优化。同时讨论了盐度对 NOB 的选择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14.
熔盐辅助煅烧法制备纳米M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水硫酸镁、氨水和月桂酸钠作为原材料,采用醇水体系一步法制备了表面修饰纳米 Mg(OH)2,经熔盐LiNO3辅助煅烧制备纳米MgO。用XRD和FT-IR表征前驱物Mg(OH)2的结构及形貌,通过TG-DTA确定煅烧温度,用XRD和TEM对纳米MgO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讨论了氨水浓度、氨水用量、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和熔盐添加量对纳米MgO颗粒尺寸和硬团聚程度的影响。初步认为纳米MgO是通过成核、长大过程形成的。通过调控煅烧时间、煅烧温度、熔盐比例,可以将MgO平均粒径有效控制在20~100nm范围。  相似文献   

15.
研究肝素钠与碱性亚甲基蓝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pH 4.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肝素钠与亚甲基蓝碱性染料形成离子缔合物时,染料发生明显褪色,并且在最大吸收波长664 nm处的吸光度显著下降,下降程度与肝素钠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肝素钠含量的新方法.线性范围0~1.6 mg/L,相关系数为0.9964,相对标准偏差为0.8%.该法简便、快速,对样品中肝素钠的测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铜钼浮选分离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硫化钠抑制剂消耗量过大、生产成本过高的现象,使用硫离子选择电极动态监测不同条件下硫化钠溶液中硫离子电位,来初步研究硫化钠大量消耗的机理.结果表明: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空气的鼓入和矿浆的未加温处理会增加硫化钠的氧化消耗,是硫化钠消耗量大的原因之一.浮选矿浆中的矿物(如辉钼矿、黄铜矿和黄铁矿)有着催化硫化钠氧化分解的作用,加上矿物本身对硫化钠的吸附作用,是造成铜钼浮选分离过程中硫化钠大量消耗的又一原因.此外,矿浆中溶出的少量金属阳离子(如Cu2+和Fe3+)对硫化钠的氧化分解也有一定作用,进一步加剧了硫化钠的消耗.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碳纤维在无机酸及其相应盐溶液中的循环伏安特性.结果表明,碳纤维在酸性溶液中呈现出最大的双电层充电电流,在碱性溶液中的双电层充电电流较中性溶液中小.碳纤维在酸性溶液中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形成比在碱性和中性溶液中多的表面氧化产物.  相似文献   

18.
以CS2 为萃取剂对粗品M的钠盐水溶液进行了萃取精制 在常温常压下 ,考察了萃取溶剂量、萃取次数、M Na盐的浓度及pH等因素对精制工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利用此工艺得到的促进剂M ,其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标要求 ;与现行工艺相比较 ,产品收率有所提高 ,能耗物耗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弧氧化技术(MAO), 以纯钛(TA2)为基体, 在醋酸钙和磷酸二氢钠电解液体系中, 制备含羟基磷灰石(HA)的生物活性陶瓷膜, 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X射线衍射(XRD)、 X射线[KG*8]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 IR)对膜层进行表征, 通过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检测膜层的生物活性. 结果表明, 纯钛经微弧氧化处理10 min后, 在其表面能生成一层含羟基磷灰石成分的多孔陶瓷膜, 该膜层经模拟体液浸泡48 h后, 其表面覆盖一层含有CO2-3的羟基磷灰石(类骨磷灰石), 即该陶瓷膜层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以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研究不同钠盐催化剂及其用量对微分热重曲线的影响,确定小球藻热解最佳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利用自行设计的直接热化学藻类油化实验装置,通过改变最佳催化剂用量,调查其对小球藻油化产物分布以及油产率的影响,并利用GC/MS分析得到油产品成分的含量,同时对油化过程进行了能量衡算.结果表明:3种钠盐催化剂均使小球藻热解反应向低温区移动,钠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依次为Na2CO3Na2SO4NaCl,其中碳酸钠催化作用最显著;从微分热重曲线分析可知,催化剂中钠离子质量为小球藻样品质量5%时为理想用量,在直接热化学液化法小球藻油化实验中,碳酸钠的钠离子质量为小球藻质量的5%时,可获得较大的油产率62.58%,与热重分析结果相吻合.通过GC/MS分析得到产品油化学成分与重油相近.产品油的热值很高,为32.4,MJ/kg.能量回收率为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