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借鉴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和最新学术思想,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乡资源配置政策不公平导致的贫富差异扩大问题,克服"增长极"思想的不利影响,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到新型城镇化实施的过程之中,以人为本,努力探索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可行之路,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智慧发展、绿色发展,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完善,要加快推进城乡体制机制一体化,建立全省统筹的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集聚机制,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要素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动态的耕地占补平衡机制,健全城镇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即,要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公平性,坚持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城镇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是临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区.2012年,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均超过了34%,进入了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长期以来经济带城镇化呈现典型的粗放外延发展特征,存在城镇化水平总体滞后、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以霍州为代表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乏力、土地资源供给趋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带应积极推进城镇化战略转型,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互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两个维度对河南省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状态进行评价,得到如下结论:(1)时序特征方面,2000-2011年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耦合强度从0.498 4降至0.473 5,耦合状态基本处在颉颃阶段;2000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伴随着"十一五"、"十二五"城镇化建设的深入而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而环境综合发展指数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0年以来河南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状态,作用强度经历了从中强度耦合的低等水平向中强度耦合的中等水平过渡.(2)空间分异方面,耦合度和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空间分异呈现较大的差异,个别等级呈倒置分布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虽与耦合度、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分布有些许类似,但其主要受城镇化系统与资源环境系统竞争、合作关系影响.基于时空分异的研究结果,提出了采取综合措施,构建"两型"社会城市;控制环境污染,增强综合承载力;坚持城镇体系协同发展,促进城市群整合发展;制定差别化的政策,缩小地区间的差异水平等结论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探索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压力影响前景,对指导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保护协同演进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以安徽省为例,选取15项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指标,采用熵值赋权法,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资源环境压力状况进行了探索;运用LMDI分解模型,测算了城镇化进程对资源环境压力贡献份额;借助SPSS数理分析软件,采用曲线回归最佳拟合优度分析方法,构造了城镇化与其引致资源环境压力耦合函数关系式;运用Logistic模型,对2020年、2030年城镇化演进趋势进行了预测;依据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耦合关系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值,估算了城镇化演进对资源环境压力影响前景.结果表明:1城镇化进程引致的资源环境压力指数由2001年的0.004 222增加至2013年的0.038 479,其增幅明显高于城镇化水平升幅;2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间契合S型函数关系;3中性预测2020年、203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达57.96%、68.23%;42020年、2030年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指数将分别升至0.047 788、0.075 531,基于研究结果,就新常态背景下如何推进城镇化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苏北地区城镇化经历了波动徘徊—缓慢发展—快速发展—稳步发展等主要阶段。当前总体上正进入城镇化中期的快速扩展阶段,但存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较大脱节、城镇化质量不高、大城市蔓延和低密度扩散趋势加剧、城乡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及新趋势,应当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坚持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工业化为先导的产业支撑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坚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分工协调、城镇聚合轴和都市圈有机结合的战略布局,优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坚持优先发展特色镇、重点中心镇的“小城镇、大战略”,以科学分类考核推动城镇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为例,采用熵值法对资源要素组合综合指数进行了测算;基于Romer经济"增长阻尼"模型及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发展间半对数关系,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就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增长阻尼"进行了测度;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其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资源要素综合指数由1997年的0.138 8提升至2012年的0.869 0;2资源要素组合对经济与城镇化年均"增长阻尼"分别为0.000 246 0,0.002 851;32015年、2020年资源要素组合对城镇化的"增长阻尼"将分别达0.004 487,0.005 675.基于研究结果,从依靠科技创新、增强技术要素对资源环境的替代性等6方面,提出了减缓资源要素对城镇化演进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彭俊杰 《创新科技》2019,19(10):62-69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强调集约、节约、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以产业为支撑、以粮食安全为保障,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实现"四化"协调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新契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保障粮食安全不可割裂,既相互竞争、相互约束,又相互促进。随着"北雁南飞"人口大规模流动新趋势、粮食生产重心北移以及气候、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加剧了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境,进一步折射出保障粮食安全所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新时代下应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耕地集约节约利用新机制、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稳定持续发展新格局及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绿色生产消费新模式等路径,促进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相互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2013年12月15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表示,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需要破解的难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新型城镇化,作为省一级行动2006年发源于浙江省.2010年,河南发展高层论坛第31次会议专题讨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引起省委书记卢展工高度重视,并对会议纪要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8月1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舞钢市调研时提出,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新观点,并全面推动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经调查研究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中需要破解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与传统城镇化整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筹措、居民就业、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七个难题,并通过确立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新理念、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确实通过新型城镇化推动"三化"协调发展等对策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结论认为,要全面理解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新型城镇化具有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相关政策持续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奠定科学技术与管理创新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新常态"背景下,对城镇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2000—2014年海南省及其各市县城镇化率和产业城镇化率作为人口和产业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和构建离差系数模型,对海南省及其各市县的"人口-产业"城镇化的时空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1)海南省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虽整体呈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但其增长速度仍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国;2)海南省各市县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各市县间差异特征依然存在;3)海南省各市县"人口-产业"城镇化的离差系数整体呈好转趋势.在空间布局上其失调等级总体呈现"马蹄形"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以提升城乡文化、公共服务为中心,实现城乡社会和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社区体育服务是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方面,但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为新旧价值取向错位、边缘人群体育活动参与不足、体育文化服务不到位、终身教育理念缺失等几个方面。解决这些矛盾的对策,主要包括强化社区体育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加强城乡体育文化服务的引导,更加明确地倡导终身教育的价值取向,并借此实现新城镇化过程中社区体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八大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对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分析,对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采用标准值法和钱纳里标准法对重庆市及各个区县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重庆绝大多数区县的工业化发展未能带动城镇化进程;绝大多数区县也存在部分聚集在城镇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造成城镇化率偏高的现象。本文针对重庆发展现有问题提出了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就业体制,大力推进农民工待遇平等化,加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尽快落实户籍制度的改革,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以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从人VI、经济、社会生活、空间四个方面构建了福州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体系,应用熵值法对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城市资源压力指数对福州市城市资源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9年间福州市城市化水平持续增高;在城市化水平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城市资源压力也相应的发生着变化,二者存在极强的相关性,其中“经济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之间的相关性尤为显著.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探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资源压力的影响,从而为福州市未来城市化发展朝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推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军 《河南科学》2014,(6):949-952
城镇化的内核是人的城镇化,在人口大省、农业人口大省的情况下,本质上就是大量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化.在一个整体工业化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现时城市经济社会承载力有限,农民进城纠结、彷徨,欲进不能.欲罢不休背景下推进城镇化,政府事实上面临着究竟向怎样的城市转移和怎样实现稳妥转移的严峻考量.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方面还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遵循客观规律,让农民进城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注意在当前城镇化发展热中进行冷思考的问题,以利于科学推进城镇化,走一条有自己地域特色的、实实在在的城镇化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绿色交通当前的发展态势,结合国内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分析了绿色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绿色交通的发展应该关注各城市、各地区的差异化特征,并需要在不断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协调性,同时应全力优化交通结构,关注细节,建立"公共交通+慢行"主导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基于194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软件,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和模型预测三个方面对韶关市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韶关城市化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诺瑟姆“S”曲线的第二个阶段,即加速发展阶段;韶关城市化受到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增长因素和一、二、三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的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工业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着力于以韶关市区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对于韶关未来城市化进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充市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南充土地城市化的形成过程与机制,发现了土地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南充在今后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体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对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体育必须协调发展.据此提出:建立覆盖农村的各级政府体育财政制度;优先发展农村体育服务业;加快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步伐,扩大其对农村体育的辐射作用;开发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广泛开展农村体育科学普及工作;建立健全农村体育组织,提高农村体育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城乡体育交流,实现城乡体育等值化;实施城市反哺农村体育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