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中间苍白杆菌SCUEC4菌株中与尼古丁降解相关的ocnC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并对OcnC蛋白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通过PCR扩增获得ocnC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cnC,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异源表达,采用不同的IPTG浓度、诱导温度和诱导时间对OcnC蛋白进行诱导表达.结果表明:ocnC基因大小为1344 bp,编码蛋白分子量为48.0 kDa,重组表达菌株在IPTG浓度为1.0 mmol·L~(-1)、诱导温度在37℃及诱导表达时间在20 h的优化表达条件时,OcnC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腈水合酶基因的重组表达水平,提出了3种基因策略: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共表达激活子序列、在重组毕赤酵母中表达以及对α亚基的起始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结果表明:对α亚基的起始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的基因策略为最佳方案,突变后的腈水合酶基因在重组E.coli XL1-Blue(pUC18-NHBAM)中表达时,腈水合酶的比酶活(以干菌质量计)提高到51 U/mg。进一步以pET28a为载体,插入突变后的腈水合酶基因,构建重组菌株E.coli BL21(DE3)/pETNHM。对优选菌株进行培养条件和诱导条件的优化,腈水合酶的最高比酶活达到450 U/mg。  相似文献   

3.
采用RT-PCR技术从番茄中扩增谷光甘肽转移酶基因ShGSTU1,构建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hGSTU1和pET32a-ShGSTU1,并对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主要对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及诱导剂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在表达载体pET28a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为1mmol/L IPTG,37℃诱导4h;在表达载体pET32a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为1mmol/L IPTG,30℃诱导5h.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中表达外源重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交链孢菌激活蛋白辅助蛋白基因p42A.并将该基因按正确阅读框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KG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基因的下游。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建立重组菌生长时间与OD600值的关系,及对菌液密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和温度等条件的摸索,根据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判断融合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适诱导时期为重组菌生长对数中期;IPTG的最佳浓度为1.0mmol/L:37℃下诱导培养4h时产物表达量最高。超声波破碎菌体细胞,离心及电泳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为可溶性蛋白。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预测hIL7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信号肽预测、跨膜蛋白、亲疏水性,构建pGEX-4T-1-hIL-7原核表达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LB21(DE3),优化hIL-7表达条件,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蛋白.表明hIL-7与猴的同源性一致,是一个含有13个磷酸化位点及3个糖基化位点,具有信号肽的亲水性分泌蛋白.重组载体经DNA测序,显示包含正确的hIL-7编码序列.将pGEX-4T-1-hIL-7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后,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含GST标签),相对分子量约为43 000 Da,表达形式为包涵体表达.采用单因素方法对诱导时间、诱导温度、IPTG浓度进行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的统计学优化,得到的最优表达条件为37℃、6 h、IPTG浓度0.5 mmol/L.  相似文献   

6.
通过PCR扩增获得中间苍白杆菌SCUEC4菌株中与尼古丁降解相关的ocnH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cnH,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进行异源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组表达菌株的马来酸异构酶活性.结果表明:ocnH基因大小为585 bp,编码蛋白分子量约为20.6 kDa.重组表达菌株在IPTG浓度为0.6 mmol·L-1、诱导温度为25℃、诱导表达时间为20 h时,OcnH蛋白的表达量较高.转入pET28a(+)-ocnH的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具有将马来酸转化为富马酸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innexin基因沉默后对涡虫表型的影响,构建了涡虫innexin基因的干扰表达重组质粒L4440-innexin.将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HT115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后喂养涡虫.结果表明,涡虫表型发生明显变化,干扰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8.
重组融合蛋白GST-SLT-ⅡeB表达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在不同温度、不同诱导时间、不同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条件下,对重组大肠杆菌PPSLT-ⅡeB表达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与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B亚单位(SLT-ⅡeB)的融合蛋白(GST-SLT-ⅡeB)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试条件中,温度是影响表达的主要因素,重组大肠杆菌(PPSLT-ⅡeB)在28℃温度条件下,可以明显表达融合蛋白GST-SLT-ⅡeB. 在IPTG为1mmol  相似文献   

9.
从人脑组织中提取mRNA,通过RT-PCR扩增出目标cDNA,构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1-pEASY-E1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进E.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转化到E.coli Transetta感受态细胞中表达SHP-1.进一步对SHP-1表达的诱导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所克隆的SHP-1基因片断经PCR鉴定和测序分析,与目标基因完全相符.通过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发现20℃,0.4mmol/L IPTG对表达菌株进行诱导时,SHP-1可溶性蛋白表达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ChMIL18-HN在毕赤酵母中最适宜的表达条件,采用小型摇瓶培养系统,通过对重组毕赤酵母菌X-33/pPICZαA-ChMIL18-HN在不同诱导时间、培养液pH值、甲醇诱导剂剂量及培养温度的条件下表达目的蛋白的分析,以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重组菌X-33/pPICZαA-ChMIL18-HN在pH6.5,甲醇诱导浓度为1.5%,培养诱导温度为30℃的条件下诱导156h,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遗传转化的合适条件为:愈伤诱导培养基MS+6-BA 0.4 mg/L+2,4-D 1.2 mg/L;浸染之前对愈伤组织进行6d的避光培养可提高愈伤组织在共培养过程中的成活率;愈伤组织在OD600=0.4~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10 min,农杆菌LBA4404的生长情况最好;在28℃黑暗条件下共培养放置16 d对转化最适宜;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250 mg/L;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125 mg/L.经PCR检测,初步证明外源目的基因已整合到骏枣基因组中,初步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骏枣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与以骏枣茎叶外植体建立的遗传转化体系相比,以骏枣愈伤组织为外植体共培养时间长,有利于转化.  相似文献   

12.
采用乳糖作为诱导物,对φ启动子控制下重组蛋白rhNTA(a new thrombolytic agent)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为培养12h(诱导6h)后湿菌体重量86.0-100.2g/L、目标蛋白占细胞总蛋白的40%-50%。研究了关键基质组分、乳糖诱导等对表达的作用。结果表明,基础料和补充氮源中酵母膏的比例、诱导时机和乳糖流加方式等对表达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影响。实验显示,采用乳糖诱导时重组蛋白的可溶性部分占有较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适用于多个大豆品种的萌动胚真空渗透辅助的外源基因转化方法,对影响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有关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的优化条件为:预培养3d,在菌种活化液的OD600值为0.6并加以2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农杆菌菌种活化液,侵染时间为6h,共培养3d。在优化条件下,将携带GUS基因的35S启动子驱动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4的根癌农杆菌菌株GV3101分别转入鲁豆11和潍6823中,获得510株鲁豆11再生植株和591株潍6823再生植株,其中,抗性再生植株分别为444株和462株。通过PCR和GUS检测,证明分别获得了13株和15株转基因植株,转化率分别为2.2%和2.5%。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转化实验中加入质粒DNA的量、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制备和质粒转化过程中冰置时间长短对感受态细胞最终转化效率的影响,分析其最佳转化效率参数,优化感受态制备和转化方法.结果表明,加入质粒(pBR322)DNA量为1~10ng,感受态制备过程中菌液冰浴时间在30~60min,以及感受态细胞加入质粒DNA并混匀后的冰置...  相似文献   

15.
利用均匀设计法和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对重组大肠杆菌生产类弹性蛋白多肽-1,3-丙二醇氧化还原酶(ELPs-PDOR)重组蛋白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装液量为30%,诱导剂浓度为6.3mmol·L-1,诱导温度为30℃,诱导时间为2h的优化条件下进行培养,重组菌融合蛋白表达量是原始表达量的3.3倍,酶活力提高到10.84mkat·L-1,提高2.1倍.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角摇瓶来优化基因工程菌表达重组鲨鱼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SCAIF)的最佳发酵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在Biotop CF-10L自动控制发酵罐进行发酵培养.基因工程菌BL21(DE3)/pET3c(SCAIF)诱导表达SCAIF蛋白的最佳摇瓶培养条件是:接种量为2%、装液量为75 mL/500 mL、加入IPTG的诱导时间为培养2 h后、IPTG浓度为0.25 mmol/L、诱导时间为2 h.BL21(DE3)/pET3c(SCAIF)菌种在Biotop CF-10L自动控制发酵罐中的条件为:以10%的接种量接种到10 L发酵培养基中,设定pH 7.0,温度37℃,培养4 h后,加入终浓度为0.5 mmol/L的IPTG,诱导2 h后终止发酵.发酵罐中获得的菌体量为10.2 g/L,蛋白表达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乳糖诱导重组工程菌pET(32a+)-rmIL-9/BL21(DE3)高效表达rmIL-9融合蛋白的实验条件,探讨规模化生产rmIL-9的可行性.分别考察乳糖诱导时机、诱导浓度、诱导时间等参数对rmIL-9融合蛋白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最佳的乳糖诱导条件.结果显示,对于rmIL-9融合蛋白,乳糖作为诱导剂可达到良好的诱导效果,诱导产物的表达量可优于IPTG诱导产物.最优诱导表达条件为:当菌液OD600值为1时,添加终浓度为5g/L的乳糖,诱导9 h可以高效表达目的蛋白.实验表明,采用乳糖可以诱导rmIL-9融合蛋白基因的高效表达,此为动物实验评价rmIL-9治疗黑色素瘤提供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8.
CVNH(Cyanovirin-N homology)蛋白家族是具有抗HIV活性的蓝藻抗病毒蛋白-N(Cyanovirin-N,CVN)的同源物。在前期研究中,已首次获得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CVNH基因的全长序列,构建了pET32a-CtCVNH的原核表达载体。以此为基础,对CVNH在大肠杆菌Rosetta 2(DE3)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分别探讨了最佳培养基类型及成分、培养基初始pH、诱导时机、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时间。优化后的诱导条件是:含24 g.L-1酵母提取物和72 g.L-1胰蛋白胨的TB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为8.0、菌液A600nm为0.6时加入1.6 g.L-1乳糖诱导6 h。CVNH蛋白的表达量较优化前提高了1.9倍。这为进一步开展CVNH的药物研制和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抗生素浓度、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共培养时间对转基因油菜中油821外植体分化的影响,并分别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5 d苗龄的带柄子叶作为转化受体,转化率高;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对转化影响较大,最终确定11 mg/L为该实验筛选的临界浓度;侵染时间为5 min,菌液浓度OD600为0.4时,其外植体转化率最高;共培养时间为48 h时效果最好,不仅有利于外源基因的整合,也不会造成农杆菌的过度增殖;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200μmol/L乙酰丁香酮(AS)和5~10 mg/L的硝酸银,可明显提高转化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拟南芥多效性基因CPR5转化水稻中花11,同时优化了其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相比27 ℃、暗培养,32 ℃、持续光照培养可使诱导率提高到100 %,且缩短了诱导周期;〖JP2〗预分化培养后,在附加5 mg/L 6 BA和1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上分化率和再生率可分别达到100 %和90.50 %。同时探索了较高转化频率的条件为 A600≈ 0.05~0.1的农杆菌菌液浸染5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同时添加1张用AAI培养液浸湿的无菌滤纸。对部分转化植株进行PCR、Southern blot和半定量RT PCR检测,结果表明AtCPR5基因已经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在所试验的转化植株中均为单拷贝,但表达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