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三乙胺为缚酸剂,以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乙二胺为原料,经胺化、水解反应制备了活性染料中间体——N,N′-二(4-氨基苯基)磺酰乙二胺.用FTIR,MS,1 HNMR表征了该物质的结构,研究了其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性质,通过实验建立了关键步骤胺化反应的优化条件,n(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n(乙二胺)∶n(三乙胺)=2.1∶1.0∶2.4、投料温度0~10℃、胺化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h.结果表明,该物质的收率83.6%,纯度98.93%(HPLC).  相似文献   

2.
利用N,N,N′,N′-四(2-羟乙基)乙二胺(THEED)与四丁基碘化铵(TBAI)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二氧化碳(CO_2)与环氧烷在常压无溶剂条件下进行耦合反应生成环状碳酸酯.系统地探讨了温度、助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THEED/TBAI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4 h,为最佳的反应条件.在最佳条件下,THEED与TBAI共催化活性最好,合成的环状碳酸酯的产率达90%以上,产物的选择性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3.
2-巯基苯并咪唑与N-氯苯磺酰亚胺钠盐(氯胺B、氯胺T、氯胺Cl、氯胺M和氯胺N)进行反应,生成了相应的N,N′-二(芳磺酰)亚磺酰胺-S-(2-苯并咪唑)钠盐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由元素分析、IR、MS和~1H-NMR得到确证。这些化合物在色盲乳剂中的感光性能经测试后发现,具有较好的超增感作用。  相似文献   

4.
N,N′-二烷撑基环脲类化合物做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溶剂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工艺以烷基二胺、尿素为原料,经环合和N-烷基化绿色高效制备了1,3-二甲基-2-咪唑酮(DMEU或DM I)、1,3-二甲基-2-嘧啶酮(DMPU),收率分别为74.5%和75.6%,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该工艺已顺利完成了1 000 L反应釜的中试.从而建立了高效、通用、绿色的N,N′-二烷撑基环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5.
研究N,N,N′,N′-四甲基乙烯基二胺(TMEDA) 在丁二烯阴离子聚合中的微观结构调节作用及其它影响.TMEDA是一种强的1,2-结构调节剂.TMEDA用量对聚丁二烯分子量分布没有影响。用普适性微观结构定量关系式对TMEDA调节体系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各常数值及与温度的关系,总结出一个TMEDA调节体系适用的1,2-结构含量与调节剂用量及温度的公式.  相似文献   

6.
用激光光解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60 / C70)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特征. 通过观察在近红外区瞬间吸收带,富勒烯(C60 / C70)激发三线态,富勒烯(C60 / C70)阴离子自由基和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阳离子自由基的出现,测定了在苯腈溶液中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到富勒烯(C60 / C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和电子转移常数.  相似文献   

7.
以2-磺基苯甲酸环酐为原料, 溴代后与苯酚反应合成3,4,5,6-四溴酚磺酞粗产品, 并用溶剂抽提和重结晶方法进行纯化. 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的纯度为97.45%, 收率为36.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的绿色合成方法.应用分段减压蒸馏方法使产物与溶剂甲醇(MeOH)和过量试剂乙二胺(EDA)分离,在较低真空条件下(0.06MPa).MeOH和EDA的回收率高达98.1%.对较低真空条件下的回收液进行气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尝试了回收液的直接循环使用实验.对经过50次循环使用的回收液进行分析,未见杂质积累现象.该法用于合成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可省去回收液的分离纯化过程,节能降耗,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L-(+)-酒石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酯化、甲基化、水解、酰化合成(R,R)-(+)-2,3-二甲氧基-N,N,N’,N’-四环己丁二酰胺化合物,其结构和(R,R)-(+)-2,3-二甲氧基-1,4-丁二酰氯的结构通过IR,^1HNMR进行分析确证,对合成条件和纯化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合成聚酰胺-胺时回收液处理复杂、能耗大、并污染环境的问题,以合成N,N,N',N'-四(2-甲酯基乙基)乙二胺(TMCEDA)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真空度条件下的回收液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分段减压蒸馏分离合成TMCEDA中的过量原料与溶剂,直接循环使用真空度在50 kPa-100 kPa的回收液的新工艺.应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跟踪分析循环使用的回收液的成分,结果表明,经过40次循环使用的回收液,仍未见明显的杂质积累现象.该工艺对回收液的直接使用率高达98.0%,实现了TMCEDA的实验室绿色合成,可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图7,表2,参11.  相似文献   

11.
在合成4-苯甲酰基-3-硫代氨基脲时意外地得到了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N,N′-二苯甲酰基双硫脲。该化合物为一乳白色针状晶体,在315℃升华,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能力。并可与Cu~(2+),Ni~(2+),Co~(2+),Zn~(2+),Fe~(3+)等生命元素形成颜色鲜艳的配合物。本文报导其最佳合成路线及其光谱数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以乙酸为溶剂,以马来酸酐和间苯二胺为原料合成间苯撑双马来酰亚胺的合成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反应的优化条件;通过熔点、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对合成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溶剂乙酸的用量为间苯二胺质量的3倍,反应容易操作进行;催化剂与间苯二胺的摩尔比为0.05到0.3;马来酸酐与间苯二胺的摩尔比为2.1/1,在此优化条件下产物的得率为90.2%;红外光谱图与标准图谱一致,合成产物的含量为96%。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了二茂铁季铵盐的表面活性的基础上,制备了含二茂铁季铵盐/氯仿/苯/二次蒸馏水的反相微乳液及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单分子膜,并通过电导率仪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等对所制备的微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和氯仿的体积比为7∶3的混合溶液为该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有机溶剂;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二茂铁季铵盐的浓度为0.10~1.00mmol/L,10mL微乳液中增溶水量为6~8μL时为佳。若加助表面活性剂正戊醇,则其最佳体积含量为20%。二茂铁季铵盐很难单独在气/液界面铺展成膜,而其与十八酸的混合体系可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且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体系的成膜性能随十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以1,1'-联萘为骨架的酰胺类开链冠醚配体稀土配合物的组成和荧光性质,合成了N,N,N',N'-四苯基-1,1'-联萘-2,2'-二(氧杂乙酰胺)(L)及其5种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对其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稀土配合物组成为RE(pic)3L·H2O(RE=La3 ,Ce3 ,Eu3 ,Tb3 ,Yb3 ).室温下,对该系列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发现只有Eu(Ⅲ)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Eu3 特征发射,说明配体L的三重态能级与Eu3 的激发态能级匹配较好.同时,测定了Eu(Ⅲ)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强度,发现随溶剂配位能力的增强而减弱.  相似文献   

15.
以二异丁胺、二硫化碳、三氧化二锑(或三硫化二锑)为原料合成了N,N-二异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用量,重结晶溶剂等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研究了该产品的提纯工艺,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技术(1HNMR,13CNMR)探讨了其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利用热分析技术(TG,DTA)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非水介质中合成了六种轻稀土氯化物与配体 N,N′-二甲基 - N,N′-二苯基 - 3,6 -二氧杂辛二酰胺 (DMDD)形成的固体配合物 ,通式为 [L n(DMDD) Cl2 (H2 O) 2 ]Cl(Ln =L a~ Eu,不包括Pm)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 TG- DTA分析对这些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在这些新配合物中 ,配体 DMDD表现为四齿配位行为  相似文献   

17.
邻苯二胺与硫酸二甲酯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给出高产率的N,N′-二甲基邻苯二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化合物Bu_2 NCO(CH_2)_4 CONBu_2(TBAA),并与稀土硝酸盐制得一系列配合物,其化学式为Ln_2(TBAA)_3 (NO_3)_6 (Ln=La,Nd,Sm,Eu,Gd,Tb,Dy,Tm,Lu)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有关性质,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红外和拉曼特性,所有的NO_3均为双齿配体.三个有机配体分别以羰基中的氧与两个Ln(Ⅲ)配位,每个Ln(Ⅲ)的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19.
用激光光解方法研究了富勒烯(C60/C70)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电荷转移复合物的特征.通过观察在近红外区瞬间吸收带,富勒烯(C60/C70)激发三线态,富勒烯(C60/C70)阴离子自由基和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阳离子自由基的出现,测定了在苯腈溶液中从N,N,N′,N′-四-(对甲基苯)-4,4′-二胺-1,1′-二苯碲醚到富勒烯(C60/C70)激发三线态的量子转化产率和电子转移常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