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说明了热变形工艺因素,如变形温度(T),应变速率(ε),应变值(ε)对变形材料屈服应力的影响,总结归纳了五种数学表达式:σ=f(ε.ε.T),从中优选出一种精度高,误差小,物理意义明确的描述Mn18Cr18N钢热变形屈服应力的分段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热变形行为的研究对材料动态再结晶发生的判断以及热加工工艺参数的制定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对Fe-Mn-Al-C钢进行单道次压缩变形实验,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完成,变形温度为1 123~1 373 K,应变速率为0.01,0.1,1,10 s-1,测定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合变形组织分析不同变形条件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建立热变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低,越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进行;实验用钢的热变形激活能和表观应力指数分别为343.351 k J/mol和4.683,本构方程为ε=3.926 2×10~(13)[sinh(0.006σ)]~(4.6830)exp(-343.35/8.314T)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卤代苯基四氟硼酸重氮盐-18-冠醚-6络合物的远红外光谱(500-100cm-1),确立了该体系的光谱频率与取代基常数间的定量关系为下列形式的Hammett方程:p(cm-1)=248.5十4.005σ1-15.84σR。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18 O(p, α) 15N 核共振反应技术在研究氧化机理方面的应用。介绍了18O(p, α) 15N 示踪技术的基本原理,尤其是18O(p, α) 15N 核共振反应能谱的测定和标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18O(p, α) 15N 核共振反应技术的新发展,即18O(p, α) 15 N 152 keV窄共振峰的运用。分析了利用窄共振峰测量浓度的深度分布和以往利用宽共振峰相比具有的优缺点,总结了近年来窄共振峰分析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B72LX、B82LX钢进行变形温度为850℃~1050℃应变速率为0.1~10 1/s的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这两个钢种的再结晶规律。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峰值应力σm、应变εp、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cε与温度补偿因子Z的关系式,从而获得动态再结晶产生的条件及动态再结晶激活能。  相似文献   

6.
Banach空间值鞅的两种新型BMO空间和Sharp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p-条件均方算子和p-均方算子,首先引入了Banach空间值鞅的两种新型BMO空间BMO^σ(p)(X)和BMO^S(p)r(X)以及两种新型sharp算子f^σ(p)r和f^s(p)r,并且讨论了BMO^σ(p)p(X)与BMO^+p(X),BMO^s(p)p(X)与BMOp(X)的相互嵌入关系,以及f^σpp与f^#p,f^s(p)p与f^#p之间的凸Φ不等式,所得结果给出了Baanch  相似文献   

7.
SCM435钢热变形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冷镦钢SCM435在温度为950~1150℃、应变速率为0.1~1s-1范围内发生动态再结晶的热/力模拟试验数据,利用其应变硬化速率θ与流变应力σ的θ-σ曲线,准确确定了其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εc、峰值应变εp、临界应力σc和峰值应力σp,用应力-应变(σ-ε)曲线方法计算SCM435钢的动态再结晶Avrami动力学曲线和时间指数n.结果表明:SCM435钢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与峰值应变的平均比值εc/εp=0.73,动态再结晶Avrami时间指数平均值n=1,91;在温度950~1150℃,应变速率0.1~1 s-1范围内,应变速率是SCM435钢的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敏感因素,温度对其影响不大;动态再结晶率50%的时间t50与应变速率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Gleeble-15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9Cr18马氏体不锈钢在850~1 150℃、应变速率为0.01~10s-1变形条件下的热压缩变形行为进行研究。根据真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对9Cr18不锈钢变形抗力的影响,计算其形变激活能,并建立9Cr18不锈钢的变形抗力模型和热变形流变应力方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一定时,9Cr18动态再结晶临界变形量εc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的形变温度和低的应变速率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发生;9Cr18不锈钢形变激活能为461.7kJ/mol;所建变形抗力模型的拟合性良好,数据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模拟试验,测定和分析了Mn18Cr18N钢的压力加工塑性和晶粒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稀土Er对ZK60镁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稀土元素Er对ZK60镁合金的热压缩变形行为的影响。通过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和双曲正弦函数构建了ZK60和ZK60-1.0Er镁合金的本构方程,同时采用应变硬化率θ-流变应力σ关系曲线确定动态再结晶发生的临界应力σc值。结果表明:ZK60和ZK60-1.0Er两种镁合金在热压缩变形过程中,随着变形温度T的升高,压缩流变应力σ值均减小;随着应变速率ε?的增加,流变应力σ值均增加。添加稀土元素Er使得ZK60镁合金热压缩变形流变应力σ值和应力指数n值增加,在变形温度为160~320℃时提高了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力σc值,稀土相的存在促进了再结晶晶粒的形核,降低了平均变形激活能Qˉ值。  相似文献   

11.
0引言 1996年,Ushio等[1]从人的肝脏细胞中克隆了人的白细胞介素18(IL-18) 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IL-18是国际上最新获得的细胞因子[2].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DS18820的分布式温度传感系统,其原理通过单总线协议从各个节点读取温度信息,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及硬件电路;该系统核心器件DS18820的工作原理是采用一线制的串行总线通讯方式,针对数据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最后分析了系统的软件结构,给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说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具有诱导T细胞和NK细胞产生IFN-γ,增强T细胞和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等免疫调节功能,在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抗超敏反应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IL-18的来源、分子结构、生物学作用以及应用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鹿角菜18S rDNA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制备鹿角菜DNA,PCR扩增得到鹿角菜18S rDNA序列.测序拼接后全长1733 bp,碱基A、T、C、G含量分别为25.45%、26.72%、26.72%、21.12%,序列已提交Gene Bank登录号为GQ433994.该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其他褐藻18S rDNA序列比对后,得到可变碱基位点184个,简约信息位点161个,单碱基变化位点23个.转换碱基值Si为44,颠换碱基值Sv为30,转换颠换比值R约为1.5.NJ法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18S rDNA在褐藻门中具有保守性,可用于辅助传统分类.PLACE数据库预测发现在鹿角菜18S rDNA保守区有多个与水分胁迫、光诱导、Ca2+信号传导等相关转录元件,这表明18S rDNA可能参与细胞重要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电渣重熔准稳态过程的温度场为初始条件,采用ANSYS与CFX商业软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电渣重熔补缩过程中的温度分布,考察了无补缩操作、直线降流方式和阶梯降流方式三种条件下电渣锭热节的最终位置.结果表明:在无补缩操作条件下,电渣锭热节附近糊状区离渣-金界面的最远距离为162 mm,直线降流方式距离为130 mm,大阶梯降流方式距离为70 mm,而小阶梯降流方式的热节位置几乎保持不变.因此,阶梯降流方式更有利于1Mn18Cr18N护环钢电渣重熔补缩工艺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将含有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SGIV)ICP18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ICP18转染到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s,FHM)中进行融合表达,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ICP18 GFP融合蛋白呈点状分布于FHM细胞的细胞质中。根据SGIV ICP18的序列,设计并体外化学合成了特异性干扰SGIV ICP18的siRNA(siRNA ICP18),与pEGFP ICP18共转染到FHM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化。与序列非特异性siRNA(siRNA negative)阴性对照相比,转染后24~48 h,共转染siRNA ICP18和pEGFP ICP18的实验细胞中发荧光的细胞数量较阴性对照少60%~80%左右,说明体外化学合成的siRNA-ICP18可有效抑制FHM细胞中外源导入SGIV ICP18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通过自行设计引物, 扩增且测定了泥鳅和黄鳝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 并讨论了后生动物18S rRNA基因的碱基含量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泥鳅和黄鳝的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1 204 bp, 泥鳅该基因序列GC含量为53.74%, 黄鳝该基因序列GC skew为0.082, 两条序列同源性为99.67%. 将它们和大西洋鲑3个物种的18S rRNA基因与其线粒体12S rRNA,16S rRNA,Cyt b和D loop区4基因进行序列比较, 发现核18S rRNA最保守, 而线粒体D loop区基因进化速率最快. 从GenBank中选择已测定的4种鱼纲动物和11种脊索动物的同源序列, 分别运用NJ法、 MP和ML法, 构建6种鱼纲动物和13种脊索动物的分
子系统树, 结果均显示, 在鱼纲动物系统树中, 6种鱼纲动物被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支; 在脊索动物的系统树中, 鱼纲与脊椎动物的四足类形成姐妹群, 表明它们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枝孢属11个种单孢分离菌株18S rDNA进行了序列测定,并与其近似属尾孢菌属、假尾孢属、钉孢属、色链隔孢属、柱隔孢属及其有性型属球腔菌属进行了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色链隔孢属与枝孢属之间系统关系较近,尾孢属、钉孢属和柱隔孢属相互之间系统关系很近,而与假尾孢属系统关系较远.球腔菌属与所有参比无性型属的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新型18F药物研究和应用的需要,研制多功能的自动化合成装置迫在眉睫.BNU F-A2型自动化合成装置是北京师范大学研制、以"多功能"和"自动化"为设计原则、一款用于自动化合成18F-放射性药物的装置.该装置可一次加载9种溶液,通过夹管式电磁阀控制流动,反应温度可在当前室温至最高150℃的范围内任意设定,满足单步、多步法18F药物标记及纯化的需要;装置控制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反应流程划分为若干步骤,通过在每步中设定装置动作和反应条件,完成相应的实验操作流程.装置可通过手动、无线遥控和工作站3种方式操作,以全自动和步进2种方式运行,这样可减少对操作人员的辐射损伤、更好地保护操作人员.应用该装置,自动化合成了乏氧组织显像药物[18F]FMISO和[18F]FET.结果表明:BNU F-A2型合成装置硬件结构设计灵活、控制程序友好、操作简单,满足了新型18F药物研究的需要,正在成为新型18F标记正电子药物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基于嵌入式和DS18B20的温度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CU、温度传感器、Flash芯片和USB控制芯片设计一个基于嵌入式USBX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该系统能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存储在自己的Flash芯片中,能将数据通过USB接口存储到USB移动存储设备中,同时还能够作为PC机的一个外设,通过USB接口连接到PC机上,直接在PC软件上进行温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重点论述了温度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