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教师已成为"职业枯竭"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造成高校教师"职业枯竭"的因素有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社会、政治、经济及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层面上来处理高校教师的"职业枯竭"心理疾患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职业高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指出了当前职业大学教师素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职业大学教师素质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师负担加重,职业压力不断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教师压力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文献阅读及参考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江西省的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三所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在校任职教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高校教师的压力源、压力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的现况,从而探讨高校教师压力及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深化和完善高校制度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师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了解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状况,是增强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基本前提。通过对上饶师范学院等江西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职责意识、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职业归属感状况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上积极向上,但部分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上存在模糊认识;高校党员教师职责意识清晰,敬业精神强;高校党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法律意识强;高校党员教师热爱教师职业,但职业归属感荣誉感缺失。不同性别、年龄的高校党员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辽宁省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现状、特点和规律,运用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总体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教师的患病率远高于全国人群的患病比率。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患病率明显的提高,身体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从职称上看,讲师患病率显著高于助教,副教授和教授的身体健康状况继续恶化。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疾病预防意识单薄、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和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辽宁省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的现状、特点和规律,运用问卷调查等综合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总体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教师的患病率远远高于全国人群的患病比率;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患病率明显的提高,身体健康状况持续下降;从职称上看,讲师患病率显著高于助教,副教授和教授的身体健康状况继续恶化;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疾病预防意识单薄、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和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在这种作用上的差异。方法:以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也对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个别因子产生直接影响,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变量;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情绪衰竭、认知枯竭因子,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就感因子;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则直接影响非人性化因子,并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8.
从高校教师精神症状的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中得出,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正处于亚健康状况,而造成这一状况的诱因有很多,除了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科别等因素的影响外,与当前社会变革与转轨时期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社会要求、学校管理、教育对象因素以及个人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教师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并比较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在这种作用上的差异.方法:以29所高中阶段学校763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教师教学效能量表、应对效能量表、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量表,对其教学效能、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两类学校教师的教学效能主要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同时也对应对效能和职业枯竭的个别因子产生直接影响,应对效能区别于教学效能,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变量;普通高中教师的教学效能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中的非人性化、情绪衰竭、认知枯竭因子,并直接影响个人成就感因子;职业中学教师的教学效能则直接影响非人性化因子,并以应对效能为中介作用于职业枯竭的四个因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4所普通高中、15所职业中学673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对普通高中、职业中学教师的应对效能和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枯竭的预测作用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应对效能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存在差异;2)工作压力对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存在差异;3)通过对工作压力和应对效能的联合考察能够更好地预测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教师的职业枯竭.  相似文献   

11.
以山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山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已普遍存在,尤其以情绪耗竭较为严重;教龄、任教班级、班级规模、幼儿园性质及婚姻情况对山西省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如何使用Lisrel进行二分数据的结构建模.随机调查中小学教师的神经质人格特质和工作倦怠状况,通过对预设模型的检验,从潜变量层面考察神经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由于EPQ的数据形式为二分数据,使用Lisrel建模时,需要先从原始数据计算出多项相关矩阵和渐进协方差矩阵,然后根据这些矩阵估计相应的模型参数.856份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①神经质分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②神经质对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情绪衰竭在神经质与去个性化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72.8%.Lisrel关于二分数据的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将对社会科学研究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绪劳动策略在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以485名中学教师为被试考察了情绪劳动策略在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情绪劳动策略各因子与教学效能感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职业倦怠各因子呈负相关。2)教学效能感各维度与职业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因子都显著负相关。3)情绪劳动策略在教学效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修订后的Maslach(1981)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EBI)对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中学教师进行随机抽测。结果发现,在随机抽取的129位教师中,整体上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等水平。考察业源性因素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中发现,教龄、收入、教师社会地位、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专业自主性、工作时间等相关因素会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而教师的职称、职务、所获荣誉、所教学科、专业与职务关联性、受培训状况等并不会显著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对教师职业倦怠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依次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自主性、收入、社会对教师的尊重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马斯拉弛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对韶关学院141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粤北高校教师有部分存在工作倦怠,并且工作倦怠子维度在不同性别、学历、主要工作、教龄上存在显著差异;(2)粤北高校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倦怠认识还较模糊;(3)影响粤北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因素主要是外部因素,如待遇、工作负担、升职空间、管理等因素;(4)粤北高校教师应对工作倦怠的方式较为理性,并且对学校应对工作倦怠寄予较大期望.  相似文献   

16.
教师职业倦怠及其与工作满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教师职业倦怠问卷(MBI)和教师工作满意量表为测量工具,以北京市411名中小学教师作为被试,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强度和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满意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其他国家的教师相比,中国教师没有报告高水平的职业倦怠,他们的情绪耗竭水平更低。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不受性别、所在学校、地区以及是否教毕业班的影响。年轻教师比更大年龄教师体验更大程度的性格解体,以及更低的个人成就感。教龄长的教师比教龄短的教师有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学历高的教师比学历低的教师有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另外,结果表明工作环境因素如工作强度、领导关系和同事关系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大,工资收入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小,个人因素如自我实现对职业倦怠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的组织承诺、工作倦怠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高校体育教师的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状况,并对组织承诺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师存在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水平低的状况;不同职称和月薪差异对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的影响显著;工作倦怠和组织承诺存在很强的相关;研究初步建立了组织承诺为因变量工作倦怠各因子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西安市30名幼儿教师为对象,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幼儿教师已经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组织因素、待遇低下以及幼儿园工作的封闭性和低创造性是导致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问卷,对贵州省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表明贵州省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业倦怠。男大学生在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与女大学生达到显著水平,男大学生在身心耗竭和学业疏离方面高于女生,女生在低成就感方面高于男生;理科大学生学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文科和体艺科大学生;不同民族、生源地和年级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心理疾病,由于特有的社会、组织、个体及工作因素使得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职业倦怠给教师、学生和教学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越强,个体的职业倦怠就越弱,因此,通过继续教育以培养自我效能感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良好的继续教育设计应当包括科学的教育目标、具有可选择性的教育内容、完善的教育评估机制及经费投入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高校教师对工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