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双双 《科技信息》2013,(19):216-216
明、清是中国封建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也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而得到了发展,而作为中国历代文人志趣的承载者,古琴之发展亦不甘落后,本文将从琴谱、琴派、琴曲、琴论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古琴音乐于该时期繁盛之原因。  相似文献   

2.
11月7日,在巴黎联合国总部,以中国古琴艺术为代表的28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着三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古琴,又称琴、七弦琴,文献记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作为历史渊源最久远的中国弹弦乐器演奏形式,其整体艺术可概括为琴制(形制与制作)、琴弦、琴谱、琴人、琴曲、琴史、琴歌、琴论、琴社、琴派等。古琴艺术是持续三千年不断的、以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人群落为传承表现形式的、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琴、棋、书、画自古以来被视…  相似文献   

3.
古琴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西汉琴学家桓谭在他的琴论《新论·琴道》中说到“八音广博,琴德最优,古者圣贤玩琴以养心。”由此可见,古琴在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已经超越了普通乐器的意义,而是古代每个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之器,亦是华夏千年文明的精神载体和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4.
庙底沟彩陶代表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制作年代虽已久远,但它的艺术造诣却令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的原始艺术文化,在我们整个民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绘画观念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从艺术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深入探讨庙底沟彩陶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绘画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手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来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古代文人士大夫追求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隐逸生活、是哲学和美学意义上超越世俗生活的体现。这种理念是以儒学和道家文化思想为土壤,从中国的文人阶层乃至文人化的官僚、宗教人士中产生并注入园林艺术的,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和文化灵魂。营造匠师和园艺匠师都在为贯彻实现这样的理念提供技术手段。综观古代一些造园家理论家的研究总结,中国古典园林造景的基本手法不外乎这么四点: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以水为主,多重构建;有法无式,重在和谐;善于借景,引伸空间。  相似文献   

6.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古琴音乐风格独特,意蕴深厚,曲目数量众多,琴学理论丰富,琴家杰出,流派纷呈,在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瑰宝.在当前大力提倡非遗保护的环境下,亟须全面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古琴音乐,既将古琴音乐原汁原味地保护和传承下来,又立足时代要求,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与合理利用,从而使古琴音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从弥生时代开始一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一直处于中国大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这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汉字、儒学、佛教的东传以及古籍和艺术的传入等多个方面。可以说,日本文化正是在大量吸收中国古代文化的过程中加以创新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画论是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发展的产物,现代的研究应从艺术功用、艺术思维、艺术创作中的物我关系、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关系四个主要方面找出其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才能从深层次发掘中国式的绘画艺术创作中主体的能动性和在其发展中的轨迹.阐发在这些艺术领域里创造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明代王邦直所著的《律吕正声》六十卷中,有14卷是专门讨论乐器的,而有关古琴的文字即占据了乐器篇幅总量的近一半,足见王邦直对古琴艺术的偏爱。王邦直主要从十个方面对古琴进行了阐述,即《琴说》十篇,从古琴的历史沿革、制作、形制、演奏、审美等多层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其间透露了王邦直对古琴文化内涵的深刻研究。王邦直所重视的古琴文化内涵着重有二:其一,古琴的自然本性;其二,古琴的道德内涵。王邦直在他的古琴艺术研究中融入了明显的政治思想,他对古琴艺术内涵的研究也折射出了他的政治理念,所谓"乐与政通"。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中唐文人城市观念一定程度上超越传统文人单一的道德批判的惯性,逐渐形成了肯定城市文化的价值取向,反映到诗歌创作中,就是关注视点下移,发现城市多元色彩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丰富的美学特征,在审美趣味和创作风格上趋向世俗化,在文学传播过程中形成雅俗良性互动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秦汉园林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园林在中国园林文化中具有开拓之功.其主要特征为: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结合,山、水、建筑三位一体景观要素的形成,园林情趣多元化.它奠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格局与基调,催生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绪,山水怡情成为文人永远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朱桂新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0):134-135
中国古代文人画以古代文人“士大夫”为主体,推崇作品的文学性、娱乐性和神似观。随着时代更迭,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已经变得模糊,而文人画派那种返璞归真、摒弃华艳、大巧若拙、脱俗取真及作者必备多方面文化素养的独特体现,被职业画家与爱好者视为终身追求。文人画是一个没有固定成法、紧随时代风貌从而在中国绘画史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颜色词语数量较多,其文化含义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词语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中国的君主政体历时久远,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在中国古代君主文化语境下紫颜色词语及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由最初单纯地表示颜色,发展出象征皇族和高官的意义。其特殊意义更是在文人的笔下流传至今,成为繁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片流光溢彩的树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哺育了中国艺术,中国艺术从深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的关系问题的研究,阐明了艺术的模糊美是中国艺术美的一个重要特证,而这一特证是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色--模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旅游审美观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儒家的比德观,道家的天人合一观,魏晋文人爱山水的时尚,自唐以降人们对江山之助说的丰富与完善。孔子与庄子的意义在于发明,魏晋以后文人的意义在于发展,其合力形成了中国士大夫的一种共识:山水世界是人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特殊的价值与魅力,它既能产生美的愉悦,又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功能。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哪一种文化如中国古代文化这样将人与自然界融合得如此亲近。在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诸因素中居于主流地位的或具有规范意义的文化是士大夫文化,正是士大夫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契合的执着追求,使中国人最虔诚地接纳山水世界进入人生。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68-168
几千年不绝的古琴音乐文化有其强大的活力,它承裁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它以“大音希声”,“自然无为”,“自娱”等思想深深影响了古琴艺术的发展,对彤成古琴艺术独特的魅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漫谈古代文人的自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古代文人自号的文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讨探了号的由来及其发展,详尽地分析了文人自号的方法及其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文人自号的特点及其风格,并指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之中国民众的一种选择。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舞台艺术。因此不少戏曲理论家皆认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写意美学观,而戏曲的这种写意特征又与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画写意有异曲同工之妙,数百年来一直与观众的审美情趣相契合,成为最受大众喜爱的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是与中国古代教育密不可分,而课程则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古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其影响因素,力求为当今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天涯海角"摩崖石刻不仅是对当地自然景观的题刻,也是历代文人贬谪漂泊心理的艺术投射。从符号学的角度研究"天涯海角"摩崖石刻艺术,从文字符号特征、艺术风格符号特征、文化与叙事符号特征等角度解读其形成过程、文字内涵、艺术特点、文化心理等,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具有的文字符号特征与文化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