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娟 《科技资讯》2007,(9):100-102
非指称用法的英文人名(non-referential English names)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名的非表层意义,所指具有引申意义;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充分考虑原语的语用用意和译语的语用预设目的,使用适合不同语境的翻译方法以求达到原语和译语的语用等效。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美学与文化两个角度切入,以知名企业商标翻译的成功案例为印证,探讨了"功能对等"论对商标翻译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商标翻译不仅要凸显原语语言"音、意、形"的和谐统一,再现原语文化内涵的同时还要充分体现译入语文化的价值观,以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以期达到与原语商标读者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3.
商标是工商企业为区别其制造或经营某种商品的标志,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词则是以文字形式标识商品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语言形态和文化内涵,所以商标词的翻译应遵循译语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这样企业的商品才易于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商标词翻译文化等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商标是工商企业为区别其制造或经营某种商品的标志,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商标词则是以文字形式标识商品的一种符号,具有一定的的语言形态和文化内涵,所以商标词的翻译应遵循译语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审美观念,这样企业的商品才易于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商标词翻译文化等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顺应论是语用学的理论。将这一理论的核心——动态顺应引入商标翻译中,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商标译者在全面考察原商标词对各种语境和语言规则顺应的基础上,忠实地再现原商标词的标识功能,应将重点放在对目标消费者的文化传统、语言习惯、审美情趣及消费心理等等的动态顺应上。从而,使商标翻译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合作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角度论述商标的翻译。在商标的翻译中应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以达到译语与原语的等值。只有这样商标才能产生良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7.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时既要考虑译入语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又要尽可能保持商标原语的文化和意旨。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英汉商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关联,而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英汉商标翻译时应充分考虑翻译的影响因素,合理采用语音、语义、功能、情感等方面的最佳关联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受原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的制约。由于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仅有一小部分成语在英文中有相对的意象。大部分四字成语蕴涵浓厚的中国文化意象,英译汉时若使用这些成语,便在译文中掺入与添加了译语文化意象,造成文化失真。因此,译者应慎用成语,灵活变换表达法,使文化信息得以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9.
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从情景语境的角度,以《少郎和岱夫》为例探讨了民族典籍英译文本的语境构建。分别对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译语语境的构建并非完全等同于原语,这是由于受到了译语的文化语境和语篇交际情景的影响,是符合情理的。  相似文献   

10.
刘冰冰 《科技信息》2007,(6):118-119
本文首先讨论了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然后阐述了文化语境的含义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语境。本文的讨论表明,文化语境是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有关文化语境,在正确全面地理解原语语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作出既忠实于原文,又能为译语读者所理解的译语语篇。  相似文献   

11.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汉英商标词在构成、类型及寓意等方面均表现出诸多差异,所以,商标词翻译,除了要研究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外,更要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消费心理和审美价值的差异,了解消费者的态度、行为和特征。成功的商标词翻译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从而为商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翻译在帮助商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销路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尤金.奈达“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阐述翻译商标时应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差异、心理接受、审美情趣,使译文读者在阅读商标译文时能产生与原文读者阅读原语商标时基本相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陈晶晶 《科技信息》2007,(32):169-169
商标词的翻译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交际。本文从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我国出口商标的翻译。通过成功或失败的译例,说明了翻译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指出商标翻译必须顾及国外消费者的文化习惯与审美心理,考虑它们对所译商标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商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每个商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商标时,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消费文化心理,语言规则,及地域文化对商标翻译的影响。根据奈达的理论,即在功能对等或称动态对等理论下,能够再现原语商标的文化内涵和特征。这种功能对等翻译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继而激发他们消费的欲望。给商家带来盈利的最终目的。同时在这种原则下翻译出来的商标也会引起消费者好的的文化联想。  相似文献   

15.
潘南竹 《科技信息》2007,(15):102-103
习语翻译必须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进行研究,探索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需要译语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文化所要传达的意义、形式及风格。  相似文献   

16.
史晓岚 《科技信息》2009,(12):88-88
文章认为译者解决翻译问题的关键在于翻译理解问题空间。而翻译理解问题空间文章里引入了“语境理解”这一新名词,语境理解包含了译者对原语语境的理解和译语语境的理解。文章只从汉译日的角度通过实例说明译者大脑里原语语境理解的不同对问题表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处于社会惯例和文化习俗之复杂网络中心的、原创性的、主体性的活动。指出在后现代语境下,译者主体性是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动态平衡的存在,进而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境重构就是译者对语际转换后的文本进行词汇、句法以及语篇层面发挥主体性的创造性重构,以便使读者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欣赏译文。  相似文献   

18.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9.
商标词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规律、地域文化、消费心理和审美取向等诸多因素。在翻译商标词时,译者应在等效翻译原则的指导下,尽可能将商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功效特色等效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20.
赵丽荣 《科技信息》2012,(9):254-254,245
根据关联理论的翻译观,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译者作为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人,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要正确判断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使译语读者的期盼和原作意图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