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提取、分析地椒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检出挥发性成分56种,其中以酚醇类、萜类、烯类、酯类、醛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芳樟醇(27.8%)、龙脑(9.12%)、樟脑萜(8.12%)、柠檬烯(7.81%)等。本实验首次对山东地区地椒挥发性成分进行HS-SPME结合GC-MS研究,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胶束电动色谱法(MEKC)建立了2类共11个中国红茶样品的色谱指纹图谱,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产地来源的红茶加以区分.红茶样品的处理方法:去离子水(100℃)浸取10 min.MEKC色谱条件:缓冲溶液25 mMNa2HPO4-KH2PO4-100mM SDS-0.6%甲醇(V/V)-1 mM EDTA(pH7.0...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阿胶溶解物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物质.结果表明:在阿胶溶解物中鉴定出7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内酯类化合物、酸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杂环类(吡嗪环、呋喃环)化合物;并在GC-MS基础上,利用感官分析模拟出香气饱满、逼真、协调的牛奶香精;通过感官评定法确定了改善阿胶风味的最佳牛奶香精的添加量为0.04%.  相似文献   

4.
不同萃取头对荔枝酒香气成分分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对荔枝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涂层纤维的萃取头对荔枝酒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和特点.研究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65,μm的PDMS/DVB萃取头萃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蜂蜜经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萃取得到的样品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确认得到蜂蜜中挥发成分种类.以糖浆作为蜂蜜模拟物,通过在其中添加不同量的苯甲醛建立HS-SPME GC-MS标准工作曲线.结果表明,定量模型苯甲醛的线性范围为0.022 4~0.224μg·g-1,r2=0.995 6,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45%;采用质谱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定性确认7种不同品种蜂蜜挥发性成分,得到了135个组分信息,其中7种蜂蜜中共有的化合物仅有44种,其中主要成分脱氢芳樟醇的含量为6.86×10-3~1 222.7×10-3μg·g-1,不同品种的挥发成分及同一蜂蜜样品中的不同结构特征的挥发成分相对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以恩施市山胡椒果实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仪(GC-MS)结合保留指数鉴定出24种物质,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7.516%,有萜类、醛类、酯类.其中萜类共计22种,占比82.422%,含量较高的是柠檬醛(32.638%)、橙花醛(顺式柠檬醛)(32.459%)、3,7-二甲基-3,6-辛二烯醛(4.868%)、香茅醛(3.568%)、β-石竹烯(3.431%).挥发性成分中的73.58%具有抗菌活性,因此山胡椒可作为食品天然杀菌料复合于食品调味料中,达到杀菌防腐、协调风味的多重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法(S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花锚不同部位(根、茎、叶、花)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GC-MS技术对所提取到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结合NIST2012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种不同提取方法从花锚的根、茎、叶、花4个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69个挥发性成分.采用同一方法提取不同部位得到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似,主要差异表现在含量上.不同方法提取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略有差异,SE法和SD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大致相同,主要是苯类、芥酸酰胺、酯类、酮类等,但其含量相差较大,而HS-SPME法提取的花锚不同部位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与SE、SDE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醛类、酸类、酮类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质联用(GC-MS)相结合对甜面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了五种质量浓度(甜面酱样品添加量分别为2g、3g、4g、5g、6g,相对应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33g/mL、0.5g/mL、0.67g/mL、0.83g/mL、1g/mL)对甜面酱挥发性成分的萃取效果和特点。结果表明,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质量浓度为0.67g/mL(样品添加量为4g)时萃取到的色谱总峰面积和化合物种类最多,且在对其它类化合物(杂环类)的分析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我国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山西、四川、新疆7省区蜂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鉴定出黄酮、酚、醌、萜、甾类等14类79种物质.其中黄酮、酚、醌、萜类物质含量较高.实验表明,不同产地蜂胶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基本相似,但各种单一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蜂胶具有代表性的组分,可通过GC-MS方法检测不同蜂胶中的挥发物相对含量和不同地区蜂胶的特征代表物来鉴别蜂胶的产地.  相似文献   

10.
热风干燥与冻干对香葱挥发性成分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与固相微萃取法(SPME)提取新鲜香葱、热风干燥和冻干香葱的挥发性成分,并经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各种挥发性成分及百分含量.结果表明,SDE提取的新鲜、热风和冻干香葱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百分含量分别为6.24%、2.33%和38.45%,SPME提取的3种香葱的挥发性成分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五个肯尼亚红碎茶和我国的滇红工夫进行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从六个茶样中一共检测出152种香气成分,其中1号茶样59种,2号茶样66种,3号茶样52种,4号茶样61种,5号茶样63种,滇红工夫58种.滇红工夫、1号、5号和3号茶样以醇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0.71%,50.76%,47.33%和37.13%.2号和4号茶样以醛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占42.52%和36.57%.参照Owuor香气指数(F1),1号、5号和滇红工夫茶样的F1值最高,其次是3号茶样,2号和4号茶样的F1值较低.F1值越高的红茶,其香型较好,这与实际茶叶审评中香气审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清明及前后各1个月的鲜茶嫩叶中的香气物质,联合气质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从节前、节中、节后样品中分别鉴定出53、55、59种成分,所鉴定成分峰面积分别占总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5.53%、97.51%、88.21%.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以Turbo—Pascal语言编写的模式识别计算机软件,报告用逐步判别分析和非线性映照法对中国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进行的识别分类以及用非线性映照结果来鉴定这些茶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福鼎大白茶、黔茶1号、黔茶8号茶树鲜叶的挥发性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3种不同的挥发性芳香物质,其中福鼎大白茶44种,黔茶1号35种,黔茶8号50种,共有香气成分17种,占全部香气物质的百分比达到90%以上.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青叶醇、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和己醛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鲜叶中含量较为丰富,共同作用形成茶树鲜叶清香;芳樟醇、香叶醇、4-戊烯醛、青叶醛、壬醛、乙酸叶醇酯、水杨酸甲酯等物质在3个茶树品种(品系)间含量差异较大,可作为关键香气物质进行茶树品种的鉴定区分.3个茶树品种(品系)的萜烯指数为福鼎大白茶(0.73)、黔茶8号(0.65)、黔茶1号(0.89),黔茶1号萜烯指数接近野生大树茶,说明筛选出黔茶1号的湄潭苔茶群体品种是较为原始的茶树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食用菌原料品种对食用菌源肉味基料风味的影响,以香菇、杏鲍菇、平菇、双孢蘑菇4种食用菌为原料制备肉味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 MR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食用菌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描述性感官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4种MRP样品风味特征。结果表明:酶解液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数据显示,4种MRP样品风味差异明显,其中以香菇酶解液为原料制得的MRP样品表现出最强的肉香属性;在4种MRP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GC-MS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不同MRP样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MRP样品进行初步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实现4种MRP样品的良好分离。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从GC-IMS和GC-MS分析结果中各筛选出10种化合物为区分不同MRP样品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些组分的差异与不同食用菌原料中前体物质组成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食用菌源热反应肉味基料的制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四川枳实和山西枳壳的挥发油成分,采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和选择性离子检测法)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程序升温保留指数辅助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结果从枳实中35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83.07%;枳壳中鉴定出37种化合物,占相对总面积含量的97.74%。二者共有组分20种,主要为D-Limonene,枳实中为50.87%,枳壳中为64.41%。研究表明,将化学计量学方法用于中药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可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两个四川工夫红茶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34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醛类、烯烃类、酯类、酸类、酮类、苯酚类化合物,其中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均占66%左右,以反-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甲醛、苯乙醛、苯甲醇、反-2-己烯醛等化合物为主体特征,是决定川红特殊香型的重要组分,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可能是川红桔香特征的关键组分.  相似文献   

18.
洋葱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洋葱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液,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技术进行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出44个峰,鉴定了28个化合物.结论:主要成分是酸类、甾醇类,烷烃,醛和杂环化合物,其中酸类、烷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冬枣产地鉴别方法的准确性,测定了69个冬枣样本中10种元素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了差异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簇类独立软模式分析(SIMCA).结果表明,冬枣中Mg、B、Mn、Fe、Zn等元素在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不同产地样本有较好的聚类趋势.在前4个主成分中,Fe、B、Mn、Zn和K元素的载荷值较高,是重要的产地识别元素.利用SIMCA建立的产地判别模型,置信水平为5%时对验证集样本判别结果最好,识别率为100%,拒绝率为78.95%.研究结果证实了农产品中多元素分析结合SICMA法可以有效用于原产地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