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采用产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乳酸乳球菌为出发菌株,在含有高浓度Nisin的固体平板上,筛选出了耐受10 000IU/mL Nisin的乳酸乳球菌菌株,其发酵单位达到1 680IU/mL。以此菌株为起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利用24方孔深孔板快速筛选高产Nisin的突变株。结果表明,在诱变菌株的存活率为3%的条件下获得的突变株的正突变率达到27.3%。通过摇瓶发酵进一步考察初步筛选的正突变株的Nisin发酵水平,发现有一个突变株发酵Nisin的活性达到6 120IU/mL。  相似文献   

2.
【目的】选育能够利用木糖高产乙醇的酵母菌株。【方法】采用Co60诱变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筛选乙醇产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原始菌株、突变菌株的生长发酵特性和两个菌株对高浓度木糖、乙醇的耐受性进行比较。【结果】在YPX培养基上筛选获得1株能够高效发酵木糖的突变菌株1K-9。该菌株在50mL 15%FM发酵84h,发酵液乙醇含量最高达(51.034±0.112)g/L,比原始菌株提高10.05%;在500mL 15%FM发酵96h,乙醇含量最高达(51.390±0.119)g/L;在500mL 20%FM发酵156h,乙醇含量最高达(52.496±0.513)g/L。菌株1K-9在HSM培养基或含4%~5%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含6%~7%乙醇的YPX培养基中生长缓慢。【结论】Co60诱变对于树干毕赤酵母(Pichia stipitis)菌株是有效的,能选育出木糖高产乙醇酵母菌株1K-9。  相似文献   

3.
利用抗药性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复合氯化锂处理盐霉素生产菌株,利用含棕榈油的筛选平板,结合选育脂肪酶活力高的菌株,成功获得产量提高并适应棕榈油发酵的高产菌株Ae-4.棕榈油完全替代豆油摇瓶113 h发酵的产量是豆油发酵的88.7%(出发株为69.6%).进一步通过选育抗药性突变株获得了抗链霉素的高产突变株E4Lt-1(摇瓶发酵产量提高57.4%)和抗利福霉素的高产突变株Rift-1-2(摇瓶发酵产量提高44.9%).  相似文献   

4.
γ-多聚谷氨酸产生菌高效诱变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设计了几组不同的诱变条件对γ-多聚谷氨酸生产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ATCC 9945A进行诱变,诱变后将所有菌株混合,以此未经筛选的混合菌共同发酵,并以终产量为指标对发酵条件进行连续的定向调控,使发酵条件逐渐向高产正突变株倾斜,产量得以逐步提高.同时在混合茵状态下找到适合高产正突变株的发酵条件,以此发酵条件作为筛选平板,对混合菌分离纯化,选育到γ-PGA高产菌Zγ-29,产量是出发菌株的4.14倍,筛选条件即为该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实例对肺炎克雷伯杆菌进行紫外诱变和硫酸二乙酯-超声波复合诱变处理,将谤变所得菌株进行耐甘油和耐1,3-PD驯化和选育,筛选得到两株高产1,3-PD的正向突变株,经发酵验证1,3-PD产量78扎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6.67%。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脱氮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并从中筛选高产维生素B12突变株,确定等离子诱变最优处理时间75,s、输出功率100,W.通过流式细胞仪并结合核糖开关(riboswitch)感应元件检测其荧光值以初筛诱变后高产菌株,并利用48孔板高通量培养发酵,酶标仪快速检测维生素B_(12)产量,建立完整的诱变后高通量筛选体系.通过4轮ARTP诱变,筛选得到的突变株PA320-M4-1B1在250,mL摇瓶发酵6,d的条件下,维生素B_(12)产量达到(103.2±2.1)mg/L,较初始菌株PA320的(71.9±1.8)mg/L提高了43.8%,且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哈假单孢菌分别进行紫外、激光以及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正突变率幅度较大.从紫外—激光的复合诱变得到的突变株中筛选到3株遗传性状稳定的高产菌株,其L-天冬氨酸-β-脱羧酶的活性较之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9.97%、30.04%和26.55%,经9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8.
链霉菌702在林可霉素致死剂量下UV诱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平  熊智强  涂国全 《江西科学》2006,24(3):258-261
在林可霉素致死剂量下UV诱变筛选链霉菌702产抗细菌活性物质高产菌种,试验结果表明,紫外作用20 s对林可霉素致死突变率达到20.77%,抗药性致死突变菌株与该菌产抗细菌活性物质的高产菌株的正突变率达25%,效价提高20%以上达10%,从突变菌株中摇瓶筛选到42-3473菌株,摇瓶发酵生物效价达2062μg/mL,比诱变出发菌株生物效价提高了70%。  相似文献   

9.
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和罗红霉素抗性筛选,以期获得辅酶Q10高产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照射时间60-70s时可能达到最大正向突变概率.通过紫外诱变、罗红霉素初筛和发酵复筛,获得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突变株R-1,辅酶Q10产量达到0.021g/L,较出发菌株产量(0.018g/L)提高16%.经过6次传代培养,突变菌株产辅酶Q10产量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洋低温BS070623菌株选育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连渤海湾分离260余株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的菌株为出发菌株,利用双层平板筛选方法选出2株低温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经UV、DES、NTG、EMS、LiCl单独及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BS070623)蛋白酶高产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BS070623菌株蛋白酶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淀粉糖0.8%,豆饼粉1.4%,磷酸氢二钾1.0%,磷酸二氢钾0.7%.上述条件下该突变株低温蛋白酶产量为913.2 U/mg.  相似文献   

11.
采用He-Ne激光器对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进行激光诱变育种,对激光诱变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随着照射剂量的变化,存活率随之变化,输出功率和辐射时间均由正突变率决定。在最佳照射条件(19 m W,16 min)下,得到稳定的阳性突变株BH4。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 g/L的分批培养中,突变株每克葡萄糖的最终产氢量为260. 7 m L,比野生菌高出28. 9%。酶测定显示,诱变后氢化酶活性增加,这可能有助于提高产氢量。此外,研究了分批培养物中突变体BH4及其野生菌的动力学,其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 g/L。动力学参数还表明,突变菌比其野生菌具有更强的产氢能力。说明该He-Ne激光诱变育种技术可以在产氢微生物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间诱变选育辅酶Q10高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搭载为诱变手段,筛选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辅酶Q10高产菌株。以类球红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为出发菌株进行空间搭载,根据菌落形态进行初筛,摇瓶发酵进行复筛,HPLC检测含量等方法筛选辅酶Q10高产菌株。最终得到名为Shenzhou6的突变株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30%,产量可达(0.8+0.02)g/L,经过优化培养可满足工业生产需要。同时也说明空间诱变因其复杂的空间环境条件,可以作为一种诱变手段进行工业化菌样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
他克莫司产生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与诱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筑波链霉菌的原生质体诱变筛选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处理,筛选得到1株高产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该菌株的平均发酶单位提高51.4%.通过原生质体的紫外诱变来筛选他克莫司高产菌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螺旋霉素产生菌抗噬菌体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Co^60处理螺旋霉素产生菌PS,获得了一株抗噬菌体且摇瓶发酵单位比原菌株稍高的突变株R10,继而对R10进行理性化筛选,在加有2-脱氧葡萄糖的分离培养基上分离到一株抗噬菌体稳定、摇瓶发酵单位又比R10高20%的新突变株,且其摇瓶发酵周期缩短12h、能耐受更高浓度的自身代谢产物-螺旋霉素。  相似文献   

15.
以红曲霉ZL307为出发菌株,利用氦-氖(He-Ne)激光对其单孢子悬液进行诱变育种.通过计算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确定激光诱变育种的处理条件为电流强度20mA,照射时间50min.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进行复筛,选育出突变株红曲霉ZZ307.相对于出发菌株,实验不仅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而且产色素色价达到100.39U/mL(提高了34%),色价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d.进行10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突变菌株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超剂量诱变育种就是加大诱变剂处理剂量,提高菌株突变幅度,从而获得较好的诱变效果.以葡甘聚糖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MY-1为初始菌株,先用紫外线、硫酸二乙酯进行单因子诱变,再用超剂量复合诱变,经过透明圈法和摇瓶筛选,得到了一株高产葡甘聚糖酶的突变菌株,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UDMY-25,连续传代培养5次,发酵酶活稳定在5 387.2U/mL以上,较原初始菌株提高了44.8%,该菌株产酶能力处于同领域较高水平,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花生四烯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对由高山被孢霉出发菌株M3-18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育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体积分数为10%的DES诱变3min,可获得高产突变株M20,其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对照株M3-18提高了4.4倍,而且突变株的继代遗传稳定.说明采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是获得花生四烯酸高产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自制木聚糖为初筛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从多个海洋来源样品中一共筛到60株有透明圈且形态各异的菌株,摇瓶发酵结果显示,38株具有产木聚糖酶能力,其中B659菌株产酶能力最高,酶活力为525.3 U·m L-1.结合B659菌株的形态特征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Bacillus属.对B659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得到酶活提高13.9%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G3-17;对G3-17菌株进一步进行微波诱变得到酶活较G3-17菌株高出11.6%且稳定遗传的突变菌株W1-40.对B659菌株和W1-40突变菌株进行发酵试验,72 h时W1-40菌株的酶活力达到645.2 U·m L-1,比B659菌株(517.9 U·m L-1)提高2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