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2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系统科学   362篇
丛书文集   266篇
教育与普及   2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7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553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94篇
  2013年   356篇
  2012年   449篇
  2011年   449篇
  2010年   474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450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柴油机燃用丁醇柴油燃料的非常规排放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共轨柴油机燃用国V柴油(简称D100)、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CO2,CH4,N2O,SO2和醛类等非常规排放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未对原机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分别燃用丁醇体积比为0,10%,20%,30%和50%的5种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丁醇-柴油配比对发动机非常规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轨柴油机燃用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后,在外特性下,与D100相比,各掺混比的混合燃料CO2、N2O、醛类和SO2排放升高且均随着丁醇掺混比的增加呈升高趋势,CH4整体排放较低;在最大转矩转速1 400r·min-1和额定转速2 200r·min-1负荷特性下,与D100相比,随着负荷的增加,丁醇-柴油混合燃料CO2、N2O、醛类和SO2排放升高,CH4排放在1.0×10-6以内.  相似文献   
62.
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单点公交优先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丰富决定信号切换的关键交通事件,并进行合理平衡和协调,达到多目标优化,提出了相位优先度的概念,根据关键交通事件的触发计算相位优先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在双环相位结构下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单点公交优先信号控制策略,该规则包括起始相位选择规则、屏障内相位切换规则和屏障间相位切换规则.仿真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定时控制、基本感应控制,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公交车辆延误,社会车辆也同时受益,达到多目标主体的利益平衡;与基于相位优先度规则的自适应控制相比,该控制策略保证了公交优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站端自行车接驳特征,定量描述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规律,以日本东京都为例,选取570个车站进行调查,总结不同区域自行车接驳分担率变化规律,得出其与车站密度、设施配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出30组车站-交通小区对调查其接驳距离、步行及公交接驳时间、费用等,探讨接驳距离、步行与公交接驳时间差、公交在车时间比对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的影响,通过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出站端潜在自行车接驳分担率转移模型并验证.  相似文献   
64.
为了科学分析和评价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的客流流动规律,研究了走廊内乘客对于出发时刻及交通方式选择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动态客流分析模型.模型主要由乘客出发时刻和交通方式选择组合动态均衡分配模型,以及乘客出行负效用模型两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启发式算法求解该模型;并以上海市的跨江公共交通走廊为案例,验证所提出的模型和求解算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城市公共交通走廊内客流的时空分布情况,以及行程时间、拥挤度及出行费用等因素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所提出的模型可为城市公交走廊内各公共交通方式的合理搭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5.
提出一种城市交通信号三级模糊滑动优化控制方法.引入非冲突车流的搭接相位构建交通信号三级模糊控制器的模型,并采用滑动时间窗设计滑动优化的框架.根据实时采集的交通数据,采用基于黄金分割的混合遗传算法,在线学习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及控制规则参数.在常态及事故不同交通条件下,以典型路口进行Paramics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方法的自适应能力好,可快速响应路口交通流的不确定性事件,且在高饱和的交通条件下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66.
改进了交通流视频检测方法,对G2京沪高速和G60沪昆高速交通流进行了实地拍摄、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高货车比例的城际高速公路交通流与城市快速路存在不同的特征,客车与货车具有明显的分道行驶行为,速度概率分布呈现"双峰"特征.从远城段到近城段,货车的平均速度变化不大,客车则有明显的降速行为."速度-密度"、"流量-密度"关系都具有强非线性的特征,这种非线性在密度很低时就已出现.实测速度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与"按帧平均速度"、时间平均车速及空间平均车速差异都很小,在工程计算中可以相互替代.采用本文的密度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计算流量,为视频检测方法的在线应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7.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数学模型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属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以车辆段设置地点为核心,提出两站图及三站图理论,设计分层顺序和反序推点算法计算列车在中间站的到发时刻,并以分时段列车等间隔运行为目标函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通用数学模型.利用北京城铁13号线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8.
A traffic sensitive spectrum access scheme is proposed to satisfy the traffic load requirement of secondary users (SUs). In the proposed design, SU only accesses available channels which can meet the traffic demand. To achieve this, the expected transmission time (E3W) of the SU is calcu- lated first based on the delivery ratio. Then, the channel idle time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 primary users (PUs). Therefore, available channels with estimated idle time longer than ETr could be chosen. With high probability, the SU can finish transmission on these channels without disruption, thereby satisfying the traffic load demand of the SU. Finally, our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multi-channel scenario where each SU can access multiple channels simultaneously. Performance analysis shows that our method satisfies the requirement of SUs while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throughput.  相似文献   
69.
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可以完成道路交叉口的单点优化控制、主干绿波控制和区域交通网络优化等功能。系统需要实时检测每个交叉口的交通参数,根据交通参数计算新的交通控制策略,并下达策略到智能信号机,以优化道路交通管控,同时还支持人为的操控介入,系统规模较大,实现难度较高。为了降低系统的实现难度和提高系统的模块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共享内存和多进程协同机制的设计方案,并应用在了具体的实施项目中,实践证明,本文的设计方案可简化交通控制系统的实现,并提高系统稳定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70.
根据桓永高速公路、随岳高速公路和京津第二通道高速公路的交通量、车型及车速等监测数据,运用中间车道预测模型和车道累积模型,分别对三条高速公路进行了噪声预测,将噪声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差值的原因,得出车道累积预测模型在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预测准确性上优于中间车道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