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ECVD)制备粒径大小可以控制的硅纳米晶体,并对制备的纳米晶硅进行了在线表面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了表面经烃基改性的不同粒径的纳米晶硅.相较于没有改性的纳米晶硅,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抗团簇能力,在有机溶剂中有着很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热法制备出了粒径10 nm左右且分布均匀的氧化锆晶体,研究了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制备氧化锆纳米晶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8.5~9.5之间,反应温度在200 ℃左右时水合氧化锆可以完全脱水,生成氧化锆纳米晶体.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作分散剂,将共沉淀法与γ辐射相结合,合成了纳米四氧化三铁.以透射电子显微镜、XRD粉末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制备的纳米晶体形貌、结构、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初步讨论了纳米Fe3O4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高分子分散剂,产生空间位阻效应,避免颗粒团聚;四氧化三铁纳米晶体具有立方体结构,高能射线引入纳米材料的合成,有利于改善纳米粒子的形貌结构;与传统的共沉淀方法比较,γ射线改善了纳米粒子的结晶性、分散性,粒径约在5~20 nm范围;在γ射线辐照条件下,磁性能发生变化,比饱和磁化强度明显下降,矫顽力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4.
以化学键结合的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取决于纳米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复合材料的界面设计.其合成设计的中心就是纳米材料的粒度与分散程度,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属性的两种组分的协同效应.利用化学键的牢固性可以使复合组分获得有效的连接而使复合体系分散稳定.文中主要从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三种结合形式,分类叙述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稳定性设计方法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介绍了高聚物和无机纳米相间以较强的化学键连结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用共熔法在玻璃基体中退火生长了一系列不同尺寸的CdSSe半导体纳米晶体,并比较和分析了一步法和两步法.两步退火法增加纳米晶体的数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纳米晶体尺寸分布.根据纳米晶体的室温吸收光谱,用有效质量近似模型估算了纳米晶体的平均尺寸在2.25~2.58 nm之间.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水热法(M-H)制备了钛酸钡(BaTiO3)纳米晶,用透射电镜(TEM)、粉末X-ray衍射(XRD)分析、热失重(TGA)分析等手段对其晶体形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M-H法在低温(60~160℃)条件下可得到颗粒约为20~30nm的立方相BaTiO3纳米晶体.通过对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发现,纳米材料的静态介电常数远大于常规材料的介电常数,并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纳米材料的介电常数先增大而后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采用热解法和电化学沉积法两种方法,在洁净的FTO导电玻璃上沉积纳米铂,用于甲醇的直接电催化氧化.利用SEM、XRD手段对这两种纳米铂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电化学方法分析它们的稳定性和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用热解法制备的纳米铂致密地分布在FTO导电玻璃上,而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的纳米铂微粒在FTO导电玻璃上分布均匀,其粒径随还原沉积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会形成团聚.在电极稳定性和对甲醇电催化氧化活性方面,电化学沉积制备的纳米铂催化剂优于热解制备的纳米铂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银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复合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微乳液法、电化学法等,指出了化学还原法由于容易控制粉末粒度和形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是目前研究和应用最广的制备纳米银粉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加入保护剂是防止纳米银颗粒团聚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银纳米材料在催化材料、抗菌材料、电子电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复合银纳米材料已经在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催化剂和抗菌塑料中得到商业化应用;提出制备尺寸可控、形貌可控的银纳米粒子以及各种新型功能性银纳米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影响纳米二氧化钛制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四氯化钛为前驱物,采用水解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粉体。在制备过程中,硫酸氨的加入可以有效的降低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粒径,利用SPA400扫描探针显微镜对制备的二氧化钛的晶体形貌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四氯化钛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粉体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H对一步反应液相法制备Mg/Al-LDH纳米晶体试样的相组成及其纳米晶粒大小的影响。为获得无团聚、粒径较小的纳米LDH晶体,探讨了3种干燥方式即真空干燥、普通烘箱干燥和溶剂置换法干燥对纳米LDH晶体形成硬团聚的影响,并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粒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纳米级LDH,pH在11~13为宜,且采用溶剂置换干燥法可有效防止纳米粉体形成硬团聚,样品分散性好,呈针状形态,长50nm,宽5nm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在超声波存在条件下,初始碳化温度、Ca(OH)2乳液浓度、CO2流量对合成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具有强化纳米碳酸钙合成反应过程的作用,能够改善反应体系的传质、传热效果,大大提高溶液中钙离子的过饱和度,诱导碳酸钙迅速均匀成核;在超声波的作用下,碳化过程的最高初始温度可以提高5℃,从而能够缩短合成反应时间,提高合成效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自制的超声合成反应器,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稳定地制备出了20~30 nm的纳米碳酸钙粉体;实现了利用超声波进一步细化、均匀化合成纳米碳酸钙产品的目的,使制备的纳米碳酸钙产品的质量更加优化.  相似文献   

12.
沉淀转化法制备纳米氧化镁及改性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为了防止液相法制备纳米氧化镁过程中团聚体的产生,提出制取单分散的纳米氧化镁粒子的方法。方法 采用沉淀转化法,以聚乙烯醇(PVA)为改性剂进行了改性研究,并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 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无团聚的纳米氧化镁粒子,粒子呈球形、结晶度高、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7.5nm。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制备无团聚纳米氧化镁粒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传统工艺设计和数控工艺设计的综合工艺设计框架,在分析工艺设计任务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分解成按顺序执行的一系列子任务,并通过工作流监控各子任务的执行状态.针对现有“工艺卡片”数据的特点,以表头信息、表体信息和脚注三层结构对工艺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为了在传统工艺设计中集成数控工序,采用基于特征分类的数控工艺设计方法,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工艺和数控工序的集成问题,使三维工艺设计与二维工艺设计合而为一,并且有利于三维工艺设计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氧化物纳米陶瓷的制备研究现状进行综合评述 ,包括纳米粉体的制备和表征、成型与烧结。着重分析了湿化学合成纳米粉体工艺中硬团聚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 ,对氧化物纳米陶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低品位氧化锌矿为原料,通过酸浸、净化除杂得到纯净的硫酸锌溶液.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粉体.考察了碳酸氢铵和硫酸锌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前驱体碱式碳酸锌的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纳米氧化锌粒径大小及锌沉淀率或产品纯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产品的粒径及晶型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六方晶系氧化锌,形貌为球状,平均粒径为40 nm,ZnO质量分数达到97.5%.所设计工艺可得到技术指标达到GB/T 19589-2004 国家标准中纳米氧化锌粉体要求,且操作简便易行,易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添加剂对锰锌铁氧体纳米晶水热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匀的共沉淀前驱体是通过水热法制备单相锰锌铁氧体的前提.通过加入添加剂,制备了无杂相、团聚程度低、结晶度完好、粒度分布窄、粒径为10~20nm的单相以及具有较好磁性能的锰锌铁氧体纳米晶.此外,对产物进行了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烧结活性,烧结温度在空气中为870℃,在氩气中为1150℃.  相似文献   

17.
超重力法纳米肤色氧化锌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研究了在超重力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的过程中加入少量表面修饰剂进行原位修饰,制备肤色ZnO的新工艺,并对其表面修饰机理和对紫外可见光吸收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 可见光漫反射、TEM,XRD等手段对所得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法制得的肤色ZnO粒径小,分散性较好,形貌为类球形,对紫外线的屏蔽优于普通氧化锌,适用于化妆品、医药及颜料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其中液相法由于制备形式的多样性,操作简单、粒度可控的特点而倍受人们重视。液相法主要有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和W/O微乳法等。介绍了液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研究现状、表征方法,并提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纳米粉体的尺寸介于宏观物质与原子、分子之间,直径为1-100nm,它的出现开拓了人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新层次。介绍了纳米粉体的基本特性及纳米粉的化学与物理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量子点,又称“人造原子”,它是纳米科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载流子在半导体量子点中受到三维限制而具有的独特性能,构成了量子器件和电路的基础,在未来的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光子、量子计算和生命科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广泛重视。文章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结构的制备和性质以及量子点器件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