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究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密花石豆兰(B.odoratissimum)和云南石仙桃(Pholidota yunnanensis)的营养成分差异,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3种兰科植物的全株为材料,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检测方法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矿物质元素进行测定,并通过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对其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石豆兰中粗蛋白、灰分、总糖、硒、钙的含量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无显著差异(P>0.05),而维生素E、钾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密花石豆兰中茶多酚、镁含量显著高于云南石仙桃(P<0.05);广东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密花石豆兰,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密花石豆兰(P<0.05)。密花石豆兰和云南石仙桃作为广东石豆兰的易混伪品,在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肿瘤活性、抗宫颈癌、延缓衰老、增强活力等营养保健功效上,密花石豆兰及云南石仙桃都不能完全替代广东石豆兰。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对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雷公藤不同器官中共分离出2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其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其中植株枝中的分离数量高于根和叶.采用MTr法对内生真菌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菌株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但抑制活性随作用时间而发生变化.其中有2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1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胃癌细胞U937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1株菌经24 h反应后对MCF-7细胞和U937细胞均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2株菌经过48 h反应后对MCF-7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无论是24 h还是48 h反应均对U937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化学诱变剂EMS筛选越橘茎尖抗旱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品种越橘继代苗茎尖为试材,用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茎尖进行处理后,外植体再生率和再生株生根率比对照均有所下降.M1代植株经干旱胁迫后进行初步筛选后,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丙二醛含量减少,对干旱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抗性.这两组材料经浓度为0.3%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处理后可能存在抗旱性较强的突变植株.  相似文献   

4.
王晓琴  杜平亮  王忠文 《甘肃科技》2012,28(13):138-139,22
从绿苜一号苜蓿在民勤地区引种种植的苗期表现看,绿苜一号苜蓿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引种种植地在民勤干旱荒漠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有利于保苗,而且也有利于植株生长.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9):1551-1556
基于华北平原53个站点196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平原的干旱年际变化趋势、干旱频次变化特征、干湿周期变化、干旱四季变化趋势、干旱频率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华北平原干旱的时空特征变化.结果表明:近55年华北平原及表现出干旱化趋势.干湿变化存在3年、5年以及10年的振荡周期,且未来几年干旱趋势为偏旱.四季干旱趋势变化具有明显差异性,秋旱范围最广,具有较明显干旱化趋势.春旱频率分布呈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夏旱频率以河北省西部和河南省最高;秋旱高频区较夏季少,频率大都在32%~34%间;冬季干旱频率在河南省北部、山东半岛以及河北省西部较高.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地震的省份之一.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与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地震知识,留下了许多内容丰富的历史记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根据广东历史记载,从公元四七三年(即南朝宋刘昱元徽元年)起,到一九四九年解放为止,在这长达1,476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出现过366次不同程度的干旱现象,而且在干旱之后都发生了地震.其中一七○三年至一七八六年的83年中,干旱的次数最多,地震发生的次数也较频繁.本文主要是举出广东历史上一些干旱与地震的例子,从中探讨干旱与地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忠文  王晓琴  张杰 《甘肃科技》2012,28(11):137-138,140
从麻黄在古浪地区引种种植的苗期表现看,麻黄在生长和发育诸方面都表现出对引种种植地古浪干旱荒漠气候的较强适应能力;对各种灾害性因子也有很强的抵御力;种植在保水性好的沙壤土上,不仅有利于保苗,而且也有利于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8.
Bulbophyllum 属药用植物资源生态及其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国石豆兰属(Bulbophyllum)14种野生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种类分布、资源现状、生境特点、药用价值等;并对石豆兰属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为石豆兰属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区域和结构的角度,以全国位居前十的文化大省为研究区域,从规模、结构、增长、辐射力、市场和政策环境等6个方面评价广东省文化产业结构. 广东文化产业表现出规模大,对外辐射力量强劲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地域竞争优势,但域内消费能力和政策环境相对较弱. 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行改革开放之先是广东省文化产业规模效应的良性基础,而省内经济区域差异及居民消费理念、政府投入不足则成为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袁梦雅 《科技信息》2011,(14):105-105
本文研究了在土壤干旱胁迫下植物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保护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不同。干旱胁迫到一定程度,5种保护酶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共同抵御胁迫造成的膜伤害,表现出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1.
《海牙规则》确立了海运承运人对航海过失造成的货损免责,航海过失可分为驾船过失和管船过失。但承运人对管货过失造成的货损应承担赔偿责任。区分航海过失,尤其是管船过失与管货过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百的来,有关于此的争议不同涌现,国际上要求废除航海过失免责的呼声日益高涨,《汉堡规则》虽废除了航海过失免责,但亦未被国际社会所接受。文章探讨了航海过失与管货过失的区分标准,并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承运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党内关系的和谐状态不仅是衡量党的自身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党内和谐是党群和谐的根本,对党群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必须通过党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政府从国有银行退出的艰巨性和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真正债关系的艰巨性的角度,对国家通过注资的方式改造国有商业银行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决不是简单通过注资就可以一蹴而就的。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论述了智能化电能表及自动抄表系统的组成、特点,以及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几种主要智能化电能表和自动抄表系统的方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我国电子政府的发展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为例,对我国各级电子政府建设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基点,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府,最后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以利真正提高政府的绩效,让公众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问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影响到农业生产能力,是“三农”的根本问题。从农民、农村、农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语言在馆员与读者沟通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正确运用符号语言与体态语言对改善馆员服务态度、提高馆员服务质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之一。它作为媒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一种对社会影响颇大的公共语言行为。时下新闻语言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和社会用语的纯净。为了使新闻语言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具体阐述了新闻语言弊病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希望能给新闻语言的规范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