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搜索中注意选择的影响到底如何,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项目是否总是会自动捕获注意,至今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前人研究中存在的差异和不足,统一采用"记忆-搜索"双任务范式来探讨搜索任务难度、搜索项目刺激强度以及记忆任务呈现时间对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采用困难搜索任务时,干扰条件下被试反应时与中性条件下反应时无显著差异,说明难度会影响工作记忆内容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效应,但这种影响只有在搜索任务难度足够大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而在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刺激强度和记忆任务呈现时间这两个因素对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导向的影响,即无论刺激强度高低,或记忆任务呈现时间长或短,与工作记忆内容匹配的搜索项目还是会"自动捕获注意",导致干扰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显著慢于中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选取10名小学儿童(7~8岁)和10名大学生(19~27岁)作为被试,采用"工作记忆+视觉搜索"的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儿童与成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的异同.实验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结果发现儿童与成人均表现出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注意:相对于中性条件来说,工作记忆内容与干扰项匹配会显著降低成人被试的搜索绩效,而工作记忆内容与目标匹配会显著提高儿童被试的搜索绩效.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儿童和成人都表现出了基于工作记忆内容的视觉注意,但儿童较成人能更好地运用该注意机制以提高视觉搜索绩效且受其不利影响较少.  相似文献   

3.
工作记忆表征能否自上而下地引导视觉注意选择,目前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而导致争议结果的原因亦不清晰.为了探究导致以往研究中有无发现引导效应的关键因素,该研究设计3个实验,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储存任务的过程中完成一个视觉搜索任务,实验1与3的结果发现,当工作记忆表征包含可引导注意的属性时,不管视觉搜索靶子是否变化,该记忆表征都会引导注意偏向到视觉情境中与之匹配的干扰刺激,而实验2中的工作记忆表征不包含可有效引导注意的属性时,即使采用变化靶子的视觉搜索类型,也没有发现引导效应.此结果表明基于工作记忆表征的注意引导效应是否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该表征是否包含可有效引导注意的属性,而非视觉搜索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延迟匹配的实验方式,要求被试完成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延迟干扰任务,主要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阶段的行为和ERP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再认速度产生影响,正探测条件下,位置不同条件显著快于位置相同条件,而负探测条件则正好相反.正探测条件在枕区诱发的P1和N1的波幅大于负探测条件.此外,还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P300的潜伏期存在差异,正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位置不同条件;而在负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位置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说明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刺激评估和反应决策阶段.  相似文献   

5.
采用视觉搜索任务,意外记忆再认任务调查编码阶段的知觉负荷对恐惧和中性分心面孔记忆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高知觉负荷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知觉负荷,反应时显著长于低知觉负荷条件;在意外记忆再认任务中,由于被试对新恐惧面孔的虚报率较高,造成中性分心面孔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恐惧面孔。可见,人们对恐惧面孔具有一定的反应偏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援用错误记忆中经典的DRM范式,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对呈现的颜色刺激作辨别反应时任务.同时将DRM词单中的单词作为边缘刺激随机呈现.随后意外地要求被试对边缘处单词进行再认.结果证明了被试在作反应时任务时,对边缘刺激产生无意识知觉同时进行了自动的无意识语义加工,这种对单词的无意识语义加工体现在随后的再认任务中,较多地再认出了与词单高度相关但未呈现的关键项.发生了错误记忆.  相似文献   

7.
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必须通过注意来选择任务相关的视觉信息进行编码和维护.回溯线索引导内部注意选择性地集中于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相关心理表征,被回溯线索提示的记忆表征相对于未被提示的记忆表征有着质与量上的提升,前人称之为回溯线索收益.众多学者使用带有回溯线索的变化检测或回忆报告任务在记忆阵列消失后呈现干扰,研究干扰对回溯线索收益的影响,但这方面的结论仍然存在不同的结果.主要梳理前人相关研究,提出4个可能的影响因素(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干扰时程、线索类型)来解释以往研究的不同结果产生的原因,并构建干扰影响回溯线索收益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了视听双通道伪同时呈现的oddball模式,以汉字和简单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1000Hz和800Hz的纯音为听觉刺激,使用注意通道(注意和非注意条件)×刺激概率(偏差刺激概率均为15%,标准刺激的概率均为85%)的2×2因素设计,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中视觉和听觉刺激随机序列地呈现给被试(刺激间隔ISI为700~1300ms),被试被要求注意某一通道如视觉通道,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即听觉通道,以左右手触键反应,如左手反应视觉偏差刺激,右手反应视觉标准刺激。结果表明,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均诱发了类似的不匹配负波(MMN);而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没有诱发MMN或类似MMN的成分,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平行加工特性和难以对视觉影像产生记忆痕迹。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重迭了N2b成分并跟随了P3a成分,这种重迭和跟随反映了选择注意中的定向反应。注意条件下听觉和视觉的偏差刺激诱发了较大波幅的P300成分,反映了工作记忆中的表象更新。本实验的结果支持Naatanen对MMN所做的观察,听觉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注意条件的无关性反映了听觉通道中感觉刺激特征的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了视听双通道伪同时呈现的oddbal模式,以汉字和简单几何图形为视觉刺激,1000Hz和800Hz的纯音为听觉刺激,使用注意通道(注意和非注意条件)×刺激概率(偏差刺激概率均为15%,标准刺激的概率均为85%)的2×2因素设计,来研究视觉和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实验中视觉和听觉刺激随机序列地呈现给被试(刺激间隔ISI为700~1300ms),被试被要求注意某一通道如视觉通道,而相应地忽视另一通道即听觉通道,以左右手触键反应,如左手反应视觉偏差刺激,右手反应视觉标准刺激。结果表明,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均诱发了类似的不匹配负波(MMN);而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和非注意条件下没有诱发MMN或类似MMN的成分,这是因为视觉系统的平行加工特性和难以对视觉影像产生记忆痕迹。听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重迭了N2b成分并跟随了P3a成分,这种重迭和跟随反映了选择注意中的定向反应。注意条件下听觉和视觉的偏差刺激诱发了较大波幅的P300成分,反映了工作记忆中的表象更新。本实验的结果支持Naatanen对MMN所做的观察,听觉偏差刺激所诱发的MMN与注意条件的无关性反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干扰“提示目标”的视觉实验范式,分别以汉字和范围提示不同等级的搜索范围,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研究16名青年被试的视觉空间注意脑机制.结果发现,汉字提示的反应时明显长于范围提示,且在外部干扰条件下,范围提示的靶刺激识别速度优势更为突出;同时,范围提示和汉字提示下靶刺激识别的早期调控分别受干扰类型的影响.与范围提示相比,汉字提示下的靶刺激引起后部P1增强和N1抑制以及P2增强,外部干扰时,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的差异不明显,而在内部干扰时,范围提示和汉字提示的差异增大,表明在靶识别难度增加(内部干扰)时,范围提示和汉字提示下的靶刺激消耗的前额叶资源有显著差异,本研究有力地证明了汉字提示与范围提示具有不同的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头盔瞄准显示系统HMDs界面信息图标布局不合理导致飞行员信息误读的问题,对HMDs界面区域进行划分,梳理了3,5,7个图标呈现时的67种布局形式.基于图标的实心、40%透明度、空心3种特征,通过被试执行搜索记忆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HMDs界面中,图标呈现区域和数量对目标搜索和记忆有影响.随着图标数量的增加,被试记忆准确性下降,反应时增加.相同时间压力下被试对3类特征图标的记忆准确性不同,3个图标时,空心图标的准确性最优,但数量上升到7个图标时,实心图标的记忆准确性最优;实心图标和40%透明度图标记忆准确性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Wistar雄性大鼠每天接受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rTMS)(0.5 Hz,1.0 Tesla,200μs).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研究长期(10d)和短期低频rTMS作用对空间参考记忆和工作记忆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低频rTMS分别干扰空间短期参考记忆和长期记忆,但不影响参考记忆的获取,也不影响工作记忆.短期低频rTMS不影响参考记忆的获取和短期参考记忆,对工作记忆也无影响,但干扰长期参考记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表象编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以汉字为材料,将60名大学本科生随机分到标准编码组和表象编码组中,每组被试均完成材料相同的三个阶段的实验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表象编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标准编码组还是表象编码组,将意向行为与背景相联系都能够产生高水平的前瞻记忆表现.与标准编码条件相比,表象编码条件下被试对线索词和诱发词的反应时更短.此外,与国外使用英文字词的研究结果相比,以汉字为实验材料,被试对线索词和诱发词的反应时均短于词汇判断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并未出现线索干扰和诱发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视觉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WM)容量的个体差异与注意控制的关系,研究其个体差异的脑机制.方法:采用延迟样本匹配任务观察16名受试者在3种刺激项目条件下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变化特点,ERP分析结果利用F值的统计参数影像(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呈现.结果:视觉WM高低容量组在顶、枕部所诱发的负向慢波的波幅存在差异,F值的SPM显示两组差异的显著效应主要发生在前额区.结论:视觉WM容量的个体差异和个体排除信息中干扰的能力有关,其差异相关的脑功能区可能在前额区.  相似文献   

15.
表情的非对称搜索:有关局部特征及情绪性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表情的非对称搜索现象是否基于表情的整体特征(群组特征).实验一中16名被试(男女各半)在分别包含1、6和12幅表情照片的画面中搜索一个指定的靶子.画面有4类:A类的靶子是正性表情,干扰项是中性表情;B类的靶子是中性表情,干扰项是正性表情;C类的靶子是倒立正性表情,干扰项是倒立中性表情;D类的靶子是倒立中性表情,干扰项是倒立正性表情.结果显示,对正性表情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表情的反应时(F(1,23)=221.19, P<0.000),且与正立或倒立无关并表现出"倒脸效应".实验二中另16名被试做了类似的搜索任务,但是将正性表情换为负性表情.结果显示,对负性表情的反应时较快(F(1,23)=34.29, P<0.000),且与正立或倒立无关同样表现出"倒脸效应".两个结果表明,对表情的搜索基于表情面孔的局部特征而非群组特征且受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分析讨论了非对称现象是否具有"情绪性"特点,认为表情面孔的局部特征激活的情绪性反应可能是导致搜索非对称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针对信息特征的视觉搜索过程,从凝视-扫视的浏览路径分析操作员搜索信息的注意资源分配,展开眼动跟踪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搜索路径受任务驱动影响,在不同任务下反应时与眼动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监控区域的信息分布注意捕获亦有显著性差异.凝视/扫视比表明,实验材料中监控任务布局的信息搜索较低;信息方位与信息特征容易被捕获.由此得到了认知信息处理与任务的关系、信息搜索与监控区域的关系以及信息特征的集簇关系.该结论能够有效指导监控任务界面的改良设计,从而提高操作员任务执行的认知绩效.  相似文献   

17.
陆文文 《科技信息》2010,(19):291-291,60
对工作记忆的广度和容量的研究很多,本文阐述了几个观点:工作记忆中客体的呈现受过去经历的影响;情感的决定受工作记忆条件影响,高工作记忆条件下产生了一种"目光短浅"的决定风格;在时间判断任务中由于工作记忆过程的不同会产生的与年龄相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干预对大学生负性情绪下抑制功能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本研究以2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负性情绪刺激组(负性组)、中性情绪刺激组(中性组),各组12人(男6女6),测量情绪刺激前后的抑制功能并同步采集ERP数据.对负性组进行一次60 min中等强度的太极(八法五步)运动干预,干预后再次测量其情绪刺激前后的抑制功能并同步采集ERP数据.结果表明:1)运动干预前不同情绪刺激对抑制功能影响的差异为:①在反应时上,情绪刺激前,负性组与中性组在各任务(一致、不一致、抑制冲突)上的反应时均无显著性差异;情绪刺激后,负性组比中性组在各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显著延长;负性组情绪刺激后较刺激前在各任务上的反应时均非常显著延长;中性组情绪刺激后较刺激前在各任务上的反应时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负性情绪刺激降低了抑制功能的运行效率.②在N2振幅上,情绪刺激后,负性组比中性组在一致、不一致任务上前额叶N2振幅均显著减小,表明负性情绪刺激降低了抑制功能任务出现后200 ms左右前额叶的电压值.2)短时太极(八法五步)干预对负性情绪刺激下抑制功能的影响为:①负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在各任务(一致、不一致、抑制冲突)上的反应时均显著缩短,表明干预后抑制功能的运行效率显著提升;②负性组干预后较干预前在一致、不一致任务上前额叶N2振幅较均显著增大,表明运动干预后抑制功能任务出现后200 ms左右前额叶的电压值显著增大.综上可知:负性情绪刺激对抑制功能具有干扰作用,其神经机制是前额叶区N2振幅降低;短时太极(八法五步)能够降低负性情绪刺激对抑制功能的干扰,其神经机制是前额叶区N2振幅增大;太极(八法五步)是降低负性情绪刺激对抑制功能干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对18名被试青年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以研究视觉空间注意范围等级效应的脑机制.采用"提示-靶"实验范式,刺激材料使用等密度排列的字母组成的3个同心圆,以去除字母排列密度不均匀对注意范围等级效应的影响.记录反应时和ERP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提示范围的增大,识别靶刺激的反应时延长,靶刺激引起的P1,N1波幅减小.行为数据和ERP波幅的等级式变化提示视觉注意范围的等级效应,并发现该等级效应受到了来自任务难度、刺激物数量及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学者们对记忆随年龄发展的研究是十分广泛的。但是,对工作记忆随年龄发展的研究还很少。近年来,一些学者在研究成人工作记忆时受到启发,认为研究记忆广度是探讨工作记忆发展的途径之一。 所谓记忆广度是指一个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次序立刻回忆出呈现刺激的最大数目。近年来,有些学者直接采用工作记忆的模型(Working Memory Model)来研究它。工作记忆模型最初是由Baddeley&Hitch(1974)提出,后由Baddeley(1986,1990)修改。只有后来修改的模型用于说明儿童工作记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