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CT系统在安装时存在旋转中心与旋转角度不准确的问题,这将大大影响成像质量.本文采用椭圆与圆形两个均匀介质对CT系统进行校准,通过理论分析给出旋转角度与旋转中心的校准公式以及成像方法,并通过实际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校准公式与成像方法高效可靠,可用于CT系统.  相似文献   
2.
电动力学是电子、信息、通信、物理等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有较高的抽象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一直是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难点.Mathematica工具软件很好地结合了数值和符号计算,配以直观的图形展示和动态交互,对很多概念可以具体呈现,在教学中能起到很大作用.该文以电动力学教学中的部分难点为例,探讨了Mathematica引入电动力学课程教学的应用,对两者有机结合、建立课堂教学辅助软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与以前不同的实验任务范式对不确定监控的认知神经加工过程进行了探索.实验采用被试间设计,把被试分成两组:知觉组和监控组,分别完成黑白方块判断任务.知觉组被试判断两种色块的面积是否相等;而监控组被试则对自己做出准确分辨的确定性进行判断.实验发现:监控组被试的反应时间显著长于知觉组被试;监控组被试在头皮前部诱发出的N2(160—220ms)成分的波幅,显著大于知觉组被试,在头皮后部诱发的P2(170230ms)成分的波幅大于知觉组;监控组被试在头皮前部,340—440ms和440—540ms两个时间窗口诱发出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与知觉组相比更为负走向.实验结果说明,监控加工所激活的脑区可能对负责完成具体认知加工任务的脑区存在某种“调节”机制,不同脑区之间的“调节”机制可能正是监控对认知加工过程的调节作用在大脑活动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营凹陷辛镇构造带底辟动力机制及"负花状"断裂形成的主控因素一直存有争议。通过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结合地层组合特征,设计含塑性层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开展辛镇构造带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根据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物理模拟结果,分析其深部底辟构造的动力机制,探讨伸展构造背景下塑性层的变形特征及其与上覆岩层的相互作用。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在盆地伸展构造背景下,坡坪式基底断层活动导致上盘岩层的地势起伏,后期同构造沉积产生的差异沉降诱发底辟发育;(2)辛镇构造带"负花状"断裂是底辟和区域伸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塑性层为断裂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滑脱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龙门山褶皱冲断构造的前锋带上,选取了一条典型的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剖面进行磁组构研究.沿着剖面在不同构造部位的23个采样点中钻取了224个定向岩芯样品,所有样品均采自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通过磁组构研究,在断层相关褶皱中鉴别出6种特征的磁组构类型: (1)沉积磁组构;(2)初始变形磁组构;(3)铅笔构造磁组构;(4)弱劈理磁组构;(5)强劈理磁组构和(6)拉伸线理磁组构.研究表明,大多数磁组构显示出弱应变特征,属于褶皱前夕的平行层缩短(LPS)的纯剪变形结果;在断层弯曲褶皱中的磁组构基本上都是弱应变的初始变形组构,背斜前翼比后翼应变略强,断层下盘没有显示出有限应变.断层扩展褶皱的三角剪切带是有限应变最为集中的地区,其中的磁组构特征大致符合运动学模拟的预测结果.磁组构所指示的构造应力场在整个剖面上基本是一致的,主要为NW-SE向的挤压缩短,这与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区域挤压应力方向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延迟匹配的实验方式,要求被试完成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和延迟干扰任务,主要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阶段的行为和ERP数据进行分析.实验发现: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再认速度产生影响,正探测条件下,位置不同条件显著快于位置相同条件,而负探测条件则正好相反.正探测条件在枕区诱发的P1和N1的波幅大于负探测条件.此外,还发现不同实验条件下,P300的潜伏期存在差异,正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长于位置不同条件;而在负探测条件下,位置相同条件的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位置不同条件.实验结果说明延迟干扰任务对空间工作记忆再认的影响主要出现在刺激评估和反应决策阶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