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液聚合以其反应速度快、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乳化剂的存在给聚合物的性能、乳液的稳定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外加对反应有促进作用的甲醇、丙酮来实现无皂乳液聚合,由于引入有机试剂而带来了污染;离子型共聚单体乳化剂参与疏水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使乳液中不存在游离的乳化剂,可得到粒径(及其分布)小而洁净的乳胶粒。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无皂乳液共聚合中,甲基丙烯酸用量、水油比和水相pH值对乳液粒径及其羧基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甲基丙烯酸的用量,能有效地改变粒子表面羧基含量;水相pH值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获得粒径具有单分散性的St-BA-MAA乳液。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羧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和衣康酸)无皂乳液聚合,考察了引发剂(K2S2O8)浓度、电解质(NaCl)浓度和甲基丙烯酸与衣康酸配比改变对乳胶粒径和表面羧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引发剂浓度是影响粒径大小的重要因素;当n(甲基丙烯酸):n(衣康酸)=1:1时,乳胶粒表面羧基含量最高。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可制得表面羧基含量高、粒径较大且具有单分散的St-BA-MAA-IA乳液。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小球,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引发剂的用量改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得到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5.
无皂乳液聚合研究发展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无皂乳液聚合的基本机理:“水相沉淀聚合”,低聚物胶束机理,母体粒子成核理论及无皂乳液聚合的主要聚合方法:离子型引发剂,亲水性共聚单体,离子型共聚单体,含有其它添加剂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提出了在无皂乳液体系中加入挥发性乳化剂的优点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7.
选用自行合成的β-丙烯酰氧基丙酸(AOPA)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无皂乳液聚合体系,合成了固含量为60% 的稳定乳液,并对相应的共聚物的物理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乳胶粒粒径在0.3~0.45μm 左右,随AOPA 用量的增加而减小;乳液聚合过程和储存过程稳定,无沉淀产生;共聚物呈无规共聚结构,只存在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峰;和常规乳液聚合相比,无皂乳液聚合显著地提高了共聚物的拉伸强度、粘接强度及耐水性,拉伸强度与粘接强度随AOPA 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耐水性则随其用量的增加略有降低.另外,与加入丙烯酸的无皂乳液聚合体系比较,AOPA 更具有共聚性,为共聚物提供更好的柔韧性及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得的粒径为670 nm聚苯乙烯小球为硬模板,成功合成出三维大孔硅铝材料,并探索了晶化诱导ZSM-5的合成、晶化过程及ZSM-5形貌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传统乳液在耐水性和附着力等方面存在的缺陷,研究了十一烯酸钠为表面活性共聚单体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聚合及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当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种子乳液法时,乳液在聚合过程和贮存过程中都很稳定.与丙烯酸酯乳液聚合比较,用有机硅开环体改性丙烯酸酯孔液的合成较困难,这是由于有机硅在较高的温度下易水解,生成凝胶.加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并将保温温度降至60℃后,成功制得稳定的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无皂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乳胶粒都是均一的核-壳球形结构,粒径大小为0.04~0.4μm.无皂乳液的耐水性要远优于普通乳液.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及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合成条件对快速法合成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方法:在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温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微球。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合成的PS微球的形貌,并据此测算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结论:温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重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55~80℃之间,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很好的亚微米PS球;引发剂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引发剂浓度过大时(≥9.93×10^-3mol·L^-1),分散系数变大,微球粒径不均匀;微球粒径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离子强度的增大容易导致微球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度均匀的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制备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可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但二者在合成技术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二种方法的聚合规律、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及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合成技术的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以便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获得粒径分子窄的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3.
以丙烯酸丁酯(BA)为单体,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进行了聚丙烯酸丁酯(PBA)核体的合成,并以此为种子乳液,制备PBA/PMMA核/壳结构乳液;讨论了引发剂量及水油比对种子乳液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以及PBA/PMMA核壳比对复合乳液的粘度、粒径、粒径分布的影响。通过激光粒度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核/壳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然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Cu(Ⅱ)金属离子铸型高分子微球其表面分布羧基,粒径为0.56-0.60μ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该微球对Cu(Ⅱ)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St—BA—MAA无皂乳液聚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St-BA-MAA无皂乳液聚合反应不同时间转化率、聚合物的分子量、乳胶粒形态和粒径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转化率达1%,M-n达4.09×104,初始乳胶粒子形成,主要为均相沉淀成核机理。羧基单体是影响乳胶粒形态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聚合物微球,并用阳离子染料对聚合物乳液进行染色。通过TEM对微球进行表征,并测定了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用上染率来表征阳离子染料对微球的吸附。实验证明,无皂乳液聚合能够合成形状较规整的微球,阳离子染料对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无皂聚合和乳液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胶体模板粒径分别控制为363,349,160和56 nm,实现了模板粒径的可控制备.利用制备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系列胶体模板,以偏硅酸钠为前驱体,煅烧去除模板后,制备了不同粒径及壁厚的二氧化硅空心微球.所制备的样品粒径在69~ 405 nm之间,壁厚在11 ~27 nm之间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乳液模板、核壳复合材料及二氧化硅空心球形貌进行了表征,提出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模板与二氧化硅空心微球粒径调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挥发性乳化剂在无皂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及测试证明,挥发性乳化剂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乳液的稳定性及性能.此项研究对乳液聚合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19.
选用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和少量的反应性阳离子共聚单体N,N-二甲基,N-丁基,N-(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溴化铵(DBMPA),以阳离子自由基型引发剂引发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稳定的无皂阳离子共聚物St/BA/DBMPA乳液。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阳离子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主单体St/BA体积比,共聚物乳胶粒粒径减小,粒子数目增大;增大离子强度,粒径呈现一个增大-减小-增大的变化过程;粒子的表面电荷密度也由以上4个因素决定。所合成的乳液表面张力小,耐电解质和耐有机溶剂性能好,说明该乳液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胶膜经高温处理后,耐水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考察了单体比例及其用量、引发剂质量分数和溶剂丙酮的加入对丙烯酰胺(AAm)-苯乙烯(St)共聚物乳胶粒的形态与表面电荷性质以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大聚合体系中单体的质量分数,可以得到粒径较大的乳胶粒,但乳液的表面电荷密度和机械稳定性减小.通过增大AAm在单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引发剂的用量,或者往溶剂反应体系中添加部分丙酮,可得到粒径和表面电荷密度较小的乳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