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高吸附率的高分子微球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铸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对Cu(Ⅱ)离子具有较高吸附率的高分子微球。考察了Cu(Ⅱ)离子浓度对微球形态的影响,羟基单体对微球大小的影响,并采用FT-IR,SEM和元素分析对微球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铸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对Cu(Ⅱ)离子具有较高吸附率的高分子微球 ,考究了Cu(Ⅱ)离子浓度对生球形态的影响,羟基单体对微球大小的影响,并采FT-IR,SEM和元素分析对微球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以L-酒石酸为模板,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别为交联剂和引发剂,Span80和SDBS为乳化剂,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L-酒石酸印迹聚合物微球。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貌。5-硝基水杨酸铁分光光度法测定酒石酸浓度,平衡吸附法测定印迹聚合物微球对L-酒石酸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Cu(II)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用水中的重金属是给水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GMA)为交联剂,甲苯为溶剂,应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Cu(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微球。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仪等对该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表征,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外观形貌和内部孔隙清晰分明,对水中的重金属Cu(Ⅱ)离子具有良好的识别和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和表面然型聚合二步法,合成了Cu(Ⅱ)金属离子铸型高分子微球其表面分布羧基,粒径为0.56-0.60μm,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该微球对Cu(Ⅱ)金属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微球通过延迟膨胀后的增黏作用及吸附、滞留堵塞窜流孔道,这一调剖机制与体系黏度密切相关。基于反相微乳液聚合合成一系列阳离子微球,通过测量吸水膨胀后微球的黏度,考察交联剂浓度、阳离子度对微球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合适的稳定交联剂浓度是颗粒空间结构形成及增强相互作用的重要条件;阳离子度为10%即有较好的增黏作用;微球质量浓度在0.1%~1%的范围内,不同阳离子度微球的黏度变化符合Tan修改的KriegerDougherty模型,该模型扩大了现有模型的浓度范围,其中比体积参数k及其下降指数m的变化可以衡量颗粒之间缠连作用及反离子造成的渗透失胀的程度。Herschel-Bulkely方程的黏性指数可以衡量电黏作用最强时的微球浓度。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及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PS微球)。运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纳米粒径分析仪等手段,对微球的组成成分、表面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面,微球粒径均匀,球形度良好且呈单分散性。  相似文献   

8.
使用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单分散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并自组装成胶体晶体阵列.采用FT-IR,DLS和Zeta电位分析对所用羧基化微球进行了表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制得的胶体光子晶体表面形貌.实验结果和根据布拉格方程计算所得数据基本一致,证明该方法既可行又可靠.  相似文献   

9.
通过低皂乳液聚合,制备了粒径略高于100.nm的聚合物中空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貌,借助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其包埋与释放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聚苯乙烯小球,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引发剂的用量改变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得到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水相中,将模板分子咖啡因、功能单体丙烯酰胺(MA)及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咖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印迹聚合物微球进行吸附性能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电镜和红外光谱的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均一,形貌较好,对咖啡因有较好的特异性选择吸附,吸附量为1009.5μg/g,分离因子为2.37。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度均匀的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制备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可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但二者在合成技术上有很大区别,因此对二种方法的聚合规律、影响聚合反应速度及影响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以及合成技术的进展进行了全面详细地分析和阐述,以便更加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单分散型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技术,获得粒径分子窄的高分子微球。  相似文献   

13.
含环氧基团的磁性高分子复合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e3O4 磁流体的存在下,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磁性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三元共聚物/Fe3O4复合微球,对所得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形貌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GMA、引发剂、亲水单体的含量及磁流体用量对磁性高分子微球形貌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中GMA含量增加磁性高分子微球的分散性变差,随磁流体和亲水性单体含量增加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粒径减小,引发剂的含量对其粒径影响不明显。磁性复合微球中Fe3O4的质量分数可达19.80%,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可达12.62emu/g。  相似文献   

14.
以油酸修饰的Fe3O4为磁核,以苯乙烯、丙烯酸为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制备了含羧基功能基团的聚(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微球.对修饰后的Fe3O4粒子和聚合物微球进行了XRD、FT-IR和TGA表征,并结合振动扫描样品测试(VSM)对修饰效果和磁性能进行分析.采用SEM、TEM对粒子形态进行了表征,并讨论了丙烯酸用量、助稳定剂和Fe3O4用量对粒子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助稳定剂和Fe3O4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10%、8%和15%时,得到的聚合物微球结构规整,但磁性高.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以线性聚苯乙烯为致孔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含有少层石墨烯的多孔聚苯乙烯微球.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微球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微球对苯酚、喹啉及吲哚等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石墨烯微球具有多孔的微观结构;该聚合物微球对苯酚基本无吸附效果,但对吲哚及喹啉有较好吸附性能,并且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对喹啉、吲哚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8,mg/g和0.79,mg/g;该聚合物微球能够至少20次重复吸附-解吸循环,具有良好再生性能.该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微球有望在有机废水处理领域获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合成条件对快速法合成的聚苯乙烯(PS)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的影响。方法:在保持其它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改变温度、引发剂浓度、离子强度,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S微球。结果: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合成的PS微球的形貌,并据此测算微球粒径和分散系数。结论:温度是影响微球粒径的重要因素,在反应温度为55~80℃之间,以水为分散介质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制备出单分散性很好的亚微米PS球;引发剂浓度增加,微球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当引发剂浓度过大时(≥9.93×10^-3mol·L^-1),分散系数变大,微球粒径不均匀;微球粒径随离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但离子强度的增大容易导致微球粒径分布变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Fe3O4@P(NIPAM-co-St)温敏复合微球。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仪、Zeta粒度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力计对微球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微球对模型有机物罗丹明B(Rh B)的吸附和磁感应脱附再生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微球呈现多核壳结构,增加聚合体系疏水单体苯乙烯(St)用量,微球中Fe3O4含量和饱和磁感应强度降低;微球中引入适量疏水聚苯乙烯(PS)链段可以提高其对Rh B的吸附量,且酸性条件有利于微球对Rh B的吸附,吸附量可达13.31 mg/g;吸附Rh B的微球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的脱附量相对于室温条件明显提高,且微球经过5次使用后,其吸附量仍然可达8.82 mg/g,说明该微球具有良好的双重磁响应特性(磁分离响应和磁感应脱附再生)。  相似文献   

18.
微波连续合成无皂均分散高分子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制备均分散高分子微球的一种简捷快速,低能耗且无环境污染的聚合方法-无皂微波连续合成法,使工业化生产的均分散高分子微球成为可能。本实验中分别制备了聚苯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种均分散高分子微球,用动态光散射和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粒子进行了表征,对影响高分子微球体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还对成核机理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反应物、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比表面积测定仪和热重差热分析仪分别对所得的PMMA微球进行红外、形貌、粒径分布、N2吸附-脱附等温线与比表面积、热稳定性等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量的增加,PMMA微球粒径逐渐减小,比表面积逐渐增大,且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25mol/L时,制备的PMMA微球的粒径小、分散效果佳,并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以丙烯酰胺、2-丙烯酰胺基-甲基丙磺酸、丙烯酸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煤油为介质,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一种丙烯酰胺类交联聚合物微球。讨论了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反应温度、pH值等因素对微球吸水性能的影响,获得的聚合物微球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45℃,pH值为7,引发剂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单体质量分数为0.2%,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分数为0.1%。利用显微镜和激光粒度仪对所制备的微球进行了表征,考查了不同质量浓度盐溶液对聚合物微球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微球球形完整,平均粒径约20μm;随着盐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聚合物微球吸水倍率减小,在不同的盐溶液中微球吸水降低程度不同,二价盐的影响较一价盐降低更显著。微球在清水中浸泡72 h的吸水倍率为60,而在1%的NaCl、CaCl2和MgCl2水溶液中浸泡72 h的吸水倍率分别为50、23和23,该聚合物微球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