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红薯糯米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pH值及酒精度变化,以及不同条件下各贮存阶段红薯糯米酒各成分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3天为红薯糯米酒发酵关键时期;不同贮存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总酯、总酚含量变化不大,而酒精度、黄酮、维生素C含量随温度及果胶酶添加量的变化有明显差异,其中在贮存温度4℃,果胶酶添加量2%条件下,能保存红薯糯米酒品质和提高风味,降低杂醇油生成。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随果胶酶添加量增加,贮存酿液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一种新型的乳酸菌发酵榨菜为研究对象,比较其风味、果胶组成及质构与传统工艺榨菜的异同。研究发现,两种榨菜在腌制过程中的pH、乳酸产率及感官品质都有明显差异。固相微苹取-气质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新型乳酸菌发酵榨菜检出化合物种类高达59种,且多以酯类为主,香气更全面,而传统腌制榨菜所含化合物种类仅为22种。两种榨菜的原果胶和可溶性果胶含量有较大差别,经质构仪测定表明硬度、脆度、咀嚼性和弹性也差异显著。实验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榨菜具有更优良的感官特性,但由于乳酸菌的长时间发酵,其果胶含量及硬度等较传统榨菜低。  相似文献   

3.
发酵青刺果种子的酚类物质组成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刺果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4种不同丝状真菌(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米根霉3005)分析发酵前后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少孢根霉3152、米曲霉变种2083、米根霉40503这3种真菌发酵均可显著提高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其中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后效果最佳(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50.74±11.33、833.70±3.77 mg/100 g种子干重).发酵前后其含量最高的酚类物质均为芦丁,由67.12±0.69μg/g增加至108.07±0.18μg/g.发酵能改善青刺果种子的抗氧化能力,其中少孢根霉3152发酵48 h清除DPPH·的效果最佳,米曲霉变种2083发酵48 h对ABTS+·的清除最强.发酵可以显著提高青刺果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适合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原料加以开发.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发酵方式对葎草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分别进行对照组、自然发酵组和乳酸菌发酵组试验。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葎草提取液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葎草总黄酮稀释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1.0 mg/m L时,乳酸菌发酵组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自然发酵组(P0.05),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自然发酵组(P0.05)。葎草总黄酮稀释液质量浓度为0.2~0.4 mg/m L时,自然发酵组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乳酸菌发酵组(P0.05)。发酵处理后葎草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桑葚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与复合发酵2种不同的发酵工艺制备桑葚酵素,比较桑葚酵素在2种不同工艺发酵过程中的功效成分、感官评价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自然发酵与复合发酵过程中,pH以及多糖、多酚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黄酮含量有较大差异.从感官评价结果来看,复合发酵制备的桑葚酵素优于自然发酵的.2种发酵工艺制备...  相似文献   

6.
以黑米和糯米为原料,经安琪甜酒曲发酵制成黑米和糯米混合甜酒酿.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黑米和糯米甜酒酿的研制工艺,最后得出对甜酒酿的影响程度为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安琪甜酒曲的添加量蒸饭时间黑米和糯米的质量比;黑米和糯米甜酒酿的最佳研制工艺为:在31℃的条件下,将黑米和糯米混合发酵55h,安琪甜酒曲的接种量为0.35%,蒸饭时间为42min,黑米与糯米的质量比为1∶3.这是在传统糯米甜酒酿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传统的甜酒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口味甘甜,酒气芳香.混合发酵后的甜酒酿有黑米独特的香气,并且增强了其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7.
不同加工形式茶叶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茶叶粉碎后用95%乙醇超声提取,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各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好。结论:茶叶中多酚含量与茶叶发酵程度密切相关,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含量越低;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汉中地区的省沽油等8种野生食用植物中营养元素和部分植物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评价其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8种野生食用植物宏量营养成分和有益矿物质含量存在差异,铅和汞含量均未超标.色氨酸为石蒜和垂盆草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为其余6种野生食用植物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除了石蒜,其余7种野生食用植物乙醇提取物的FRAP值>300μmol/g和DPPH·清除率>50%,显示出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而其活性与酚酸含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R2=0.861 7、0.914 5,P<0.01).  相似文献   

9.
以紫苏饼粕为原料,经发酵后用于鱼丸加工.研究乳酸菌接入量、酵母菌接入量、发酵时间对发酵型紫苏鱼丸感官风味品质的影响,对其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的影响按照大小顺序为酵母菌接入量(B)、发酵时间(C)、乳酸菌接入量(A),得到最优方案为A2B2C2,即乳酸菌接入量为2.0%、酵母菌接入量为4%、发酵时间为6 h时,紫苏鱼丸发酵的感官风味品质最佳.正常加工对照组鱼丸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质构特性检测的结果显示,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的质构特性均高于对照组鱼丸的质构特性;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发酵型紫苏鲶鱼鱼丸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玉良天坑内的茎花山柚(Champereia manillana BL.)新鲜嫩叶为试材,依据各营养成分测定的国家标准,分别对其主要活性物质、氨基酸及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抗氧化活性对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茎花山柚作为一种地道的特色野菜,其嫩叶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60,7.36,0.53 g/100 g,VC含量为46.7 mg/100 g,均显著高于常见蔬菜(P<0.05);此外氨基酸总量为4.26 g/100 g,约是香椿芽的1.5倍,其中鲜味氨基酸Asp、Glu、Gly和Ala的含量分别为0.56,0.57,0.23,0.24 g/100 g,其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7.6%,并且具有显著高钾低钠的特征,K含量约为Na含量的8.07倍;对其嫩叶醇溶液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其抗氧化能力约为同等浓度VC的一半,抗氧化活性较强。茎花山柚作为特色野菜,其口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可将其作为新型经济植物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为中国北方特有的药食同源型植物资源,为促进刺五加资源的利用,将刺五加发酵制成刺五加发酵茶。首次尝试利用红曲霉、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对刺五加鲜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发酵期间的黄酮含量变化和茶叶感官得分,筛选菌种的添加比例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比较发酵前后刺五加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较佳菌种添加比例为米曲霉∶红曲霉∶产朊假丝酵母=1∶2∶1。15%的接种量,51%的水分含量,发酵温度36℃,发酵4.5d条件下得到的刺五加发酵茶感官优良,黄酮含量较未发酵刺五加相比提高32.37%。发酵后的刺五加比未发酵刺五加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腐乳风味成分含量丰富,气味浓郁,多地名优产品风味成分已有研究报道,但是尚未见关于发酵剂对腐乳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使用3种毛霉菌纯种发酵,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检测不同菌种发酵结束和腌制后2个阶段的腐乳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在发酵结束时,腐乳毛胚的挥发性成分较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的分解产物三甲胺、苯酚和吲哚;腌制后,腐乳成品挥发性成分更丰富,主要是添加辅料及其相互作用产生的风味成分.但是发酵菌对腐乳的风味有着显著的影响,不同霉菌发酵的毛坯和腐乳的主要风味成分和含量存在差异,且能用感官感知其差异性,其中以总状毛霉生产的腐乳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13.
以天津蓟州区栽培的“美乐”和“赤霞珠”葡萄为试验品种,分别在其始熟期的初、中和末期3个阶段利用外源脱落酸(200mg/L)处理果实,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和葡萄酒中酚类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花色苷的含量和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始熟期的外源脱落酸处理对成熟果实的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pH值,以及葡萄籽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物质含量和活性具有显著影响。在始熟期中期(30%~50%果实转色)以前,对果实喷施外源脱落酸可以显著提高葡萄皮和葡萄酒的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始熟期外源脱落酸处理使“美乐”和“赤霞珠”果实的酚类总含量分别提高了14%~39%和73%~172%,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8%~143%和88%~178%;外源脱落酸处理使葡萄酒的3个指标(酚类总含量、花色苷总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7%~69%、18%~36%和21%~46%,而这些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葡萄酒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外源脱落酸处理时期的精准控制可以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作用,进而提高葡萄酒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的工艺影响因素及工艺控制条件。通过乳酸菌种扩大培养,对发酵影响因素进行L16(45)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橄榄汁添加量4%,糖添加量为6%,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为4h,即可得到风味独特、组织细腻、酸甜可口的凉山野生橄榄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老鹰茶风味发酵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鲜奶添加量88%,老鹰茶添加量5.08%,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比例为1∶1,低聚糖添加量为7.73%;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植物乳酸杆菌=1∶1∶1,接种量6.25%,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7h.在此条件下,老鹰茶风味发酵乳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主要理化指标符合GB19302的相关规定,乳酸菌数为1.7×107 CFU·mL~(-1),茶多酚含量为4.1mg·mL~(-1).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定及固形物溶出率为评价指标对香菇菌汤煮制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煮制后香菇及汤液中非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煮制温度为120℃、煮制时间为45min、香菇质量浓度为0.050g/mL时,香菇菌汤感官评价及固形物溶出率较好。在煮制过程中,香菇中风味物质逐渐向汤液中转移,使得汤液中可溶性糖醇、有机酸、呈味核苷酸等非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除此之外,在煮制后汤液中,特征性风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煮制后香菇中含量。但是,与新鲜香菇相比风味氨基酸在煮制后汤液及香菇中绝大多数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有效部位进行富集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4种抗氧化模型比较分析了甘草组培和栽培活性主要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组培甘草细胞中多糖含量(21.6±0.1)%,高于栽培甘草多糖含量(19.2±0.2)%,;黄酮含量两者相当,分别为(30.6±1.9)%,和(31.2±1.5)%,;而组培甘草中皂苷的含量为(7.0±0.2)%,,显著低于栽培甘草含量(45.4±1.1)%,.采用普鲁士兰法、水杨酸比色法及DPPH法检测不同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培甘草不同有效部位活性均优于栽培品种;β–胡萝卜褪黑素法表明组培甘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栽培甘草.综上所述,从组培甘草细胞中获取甘草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食用菌原料品种对食用菌源肉味基料风味的影响,以香菇、杏鲍菇、平菇、双孢蘑菇4种食用菌为原料制备肉味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 MR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4种食用菌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描述性感官分析、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4种MRP样品风味特征。结果表明:酶解液氨基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感官评价数据显示,4种MRP样品风味差异明显,其中以香菇酶解液为原料制得的MRP样品表现出最强的肉香属性;在4种MRP样品中,GC-IMS共鉴定出59种挥发性成分,GC-MS共鉴定出68种挥发性成分,不同MRP样品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能够对不同MRP样品进行初步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可以实现4种MRP样品的良好分离。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从GC-IMS和GC-MS分析结果中各筛选出10种化合物为区分不同MRP样品风味特征的差异组分,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酸类和含硫化合物。这些组分的差异与不同食用菌原料中前体物质组成的差异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旨在为食用菌源热反应肉味基料的制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木糖葡萄球菌对发酵香肠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发酵香肠,通过顶空固相微草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测定挥发酵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研究香肠发酵过程中木糖葡萄球茵对发酵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检测到风味化合物99种,其中对照76种,木糖葡萄球菌68种,主要包括醛10种、酯32种,酮12种、醇16种、烃11种、酸13种、酚1种和杂环4种.对照组酯类与烃类含量最高,木糖葡萄球菌处理中酯类和醇类含量较高.木糖葡萄球菌对香肠风味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物质对发酵香肠风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干燥方法是影响精油组成成分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阴干、晒干、40℃烘干3种不同方法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长期野生欧薄荷地上部分进行干燥处理。以新鲜未经干燥处理的欧薄荷为对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欧薄荷精油,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干欧薄荷精油产率最高(0.49%±0.01%),其次是40℃烘干(0.42%±0.03%)、晒干(0.19%±0.02%)和新鲜(0.12%±0.03%)。精油中主要成分均为香芹酮(46.58%~50.75%)和柠檬烯(24.01%~29.71%),但含量上有显著区别。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从3种经干燥处理过的欧薄荷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其抗氧化活性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远远高于新鲜欧薄荷精油,抑菌效果也较新鲜欧薄荷精油有不同程度增强,综合精油产率及生物活性,阴干可作为欧薄荷较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