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5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探索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和金花茶(C.nitidissima)叶片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为两种金花茶的合理采摘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的金花茶和显脉金花茶为试材,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从抽梢至成熟过程中(11月—翌年10月)主要活性成分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并利用功效系数法进行综合评价。显脉金花茶4种活性成分综合评价得分在1—2月较高,其中2月最高,茶多酚、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分别为3.387%、8.382%、3.779%和2.786%;而金花茶的综合得分在8—10月较高,其中9月最高,4种活性成分含量分别为1.578%、3.955%、1.875%和2.389%。显脉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1—2月,2月最佳;金花茶的适宜采收期在8—10月,9月最佳。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天坑地区拥有许多特色的药茶资源。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神木天坑五棱苦丁茶总黄酮进行提取,并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然后以神木天坑的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的叶片为材料,以苦丁茶叶片为对照,测定3种药茶的总黄酮含量;同时,为研究3种药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羟基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2-)和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40%(V∶V)、料液比1∶50 (g/mL)、提取温度64.9℃、提取时间35.2 min、超声波功率316.8 W和超声频率35 kHz时,苦丁茶、五棱苦丁茶、异叶梁王茶总黄酮得率分别为10.61%、4.98%和15.73%。当控制黄酮浓度为1 mg/mL时,3种茶叶黄酮均具有较好的总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以异叶梁王茶对·OH、·O2-和DPPH·的清除率最大,分别为53.02%、49.84%和73.96%。试验结果表明异叶梁王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为其资源开发奠定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天坑植物多指一类生长于喀斯特岩溶地貌(天坑)中的特殊植物群。随着天坑中更多植物新物种的发现、坑底坑外生境对比研究的增加以及天坑作为植物"避难所"研究的深入,天坑植物资源方面的研究报道也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对天坑植物群落形成、天坑植物特征、天坑植物资源等进行概述,以期为天坑植物资源的开发、药用植物的发掘与研究、地区经济的发展等奠定基础,同时为当前我国西部岩溶地区开发中的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广西兴安白石天坑的植物区系特征和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以探寻植物生物多样性与地理演化、天坑生境的密切关系。结果表明:白石天坑植物有65科117属131种,区系组成中乔木有21种,占总数的16.03%;灌木有28种,占总数的21.37%;藤本植物有13种,占总数的9.92%,草本植物占总数的52.67%。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科级水平可划分为6个分布类型,主要是世界广布(36.92%)和泛热带分布(32.31%);在属级水平可分为14个分布类型9个变型,热带分布类型有60属,占总属数的51.28%,温带分布类型有37属,占总属数的31.62%。白石天坑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受光照影响较大:天坑底部向洞穴纵深100 m区域,物种分布只有3科3种;向洞穴纵深50 m区域分布11科13种;天坑底部区域分布13科14种;天坑中部植物丰富度较高,为33科44种,天坑外围分布有48科84种。白石天坑植物区系以泛热带成分为主,温带区系为辅,植物区系受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岩溶地区植物区系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资料,为以后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和喀斯特植物生物多样性变化相关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广西桂林天坑资源状况及其植物资源可利用性,对桂林地区的岩溶地貌进行材料收集及实地调查,以了解桂林天坑分布、类型及其主要植物资源。调查发现桂林地区各县分布有17座天坑,且天坑区域的特色植物资源丰富,后期天坑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早期和中期天坑群落植物组成多为草本和灌木植物,并对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结果为促进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桂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一年两收金槐花不同时期叶片内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营养期、花芽期、花蕾期、盛花期和果期5个时期的一年两收金槐叶片为试材,对其干物质、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钙和磷等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在第一季果期阶段含量最高(37.2%),第二季花蕾期含量最高;第一季和第二季花芽期至花蕾期的干物质含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阶段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第二季采收时各时期粗蛋白含量均低于第一季采收各时期,均在花芽期含量最高,其中第一季采收花芽期为5.99%,第二季花芽期为5.35%。第二季粗脂肪含量除了花芽和盛花期略高于第一季外,其他时期都低于第一季,第二季粗脂肪含量最高为盛花期(1.19%)。第二季采收时金槐在花芽-花蕾-盛花阶段粗纤维、灰分和钙含量明显高于第一季,第二季磷含量在营养期-花芽-花蕾阶段要低于第一季,但在盛花期到果期要显著高于第一季,其中第二季时磷含量最高为盛花期(0.126%)。第二季芦丁含量显著低于第一季,其中第二季花蕾时期芦丁含量为27.5%,但第一季花蕾时期芦丁含量却达到36.7%。因此,可在第一季采收结束及时补充磷肥,以促进二季金槐的花芽分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救心菜Coral dealbatus、明月草Gynura divaricata(Linn.)DC.和铜钱草Hydrocotyle chinensis(Dunn)Craib作为特色蔬菜的开发价值,采用超声波辅助醇溶液法提取3种药食兼用蔬菜的总黄酮含量,并评价其粗提液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救心菜、明月草和铜钱草各自的较优提取条件下,其总黄酮类物质的最高含量分别为2.14%、1.27%和5.37%,以铜钱草总黄酮含量最高。3种菜粗提液对DPPH·的清除能力以救心菜最高,总还原力为VC > 救心菜 > 铜钱草 > 明月草。救心菜在推广种植、市场开发方面的优势更好,总黄酮含量也相对较高,是药食兼用的理想保健品。明月草和铜钱草总黄酮含量虽高,但其抗氧化活性不好,开发成为药食兼用的理想保健品的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开发天然甜茶资源,以华腺萼木Mycetia sinensis茎叶为原料,超声波辅助水提法提取其中的总黄酮和总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响应面优化华腺萼木总黄酮和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发现,对华腺萼木总黄酮提取影响最大的是乙醇浓度,影响最小的是提取时间;对总多糖提取影响最大的是提取时间,影响最小的是提取温度。最终确定华腺萼木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波功率300 W,料液比1:95,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50 min,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36%;总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80 min,超声波功率250 W,提取温度80℃,此工艺条件下总多糖得率为82.77%。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华腺萼木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可以为华腺萼木今后的资源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鳞尾木(Lepionurus sylvestris Bl.)是主产于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南部河谷密林或石缝间隙中的一种稀有木本野菜,其嫩茎作为当地的一种美味野生菜肴,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特殊的药用价值,但其资源稀少,人为破坏严重,自然栽培困难,势必会引起一场开发热潮。本文简述了鳞尾木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地、营养成分研究、活性成分研究等,并结合野菜的营养、药用价值,分析总结出鳞尾木拥有极高的开发前景,为中国原料药的研究生产和鳞尾木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拟探究广西喀斯特天坑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旅游开发现状。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查阅与野外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境内的天坑资源进行详细调研。结果显示,广西的天坑资源共有130多处,主要分布于广西百色、河池、桂林;天坑资源是中国旅游业重要的后备资源和巨大财富,本文不仅基本探清了广西的天坑资源状况,而且还分析了广西天坑资源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天坑旅游开发应遵循生态保护、突出特色、游客参与、差异发展的原则。对未开发的天坑资源应加强生态保护和基础研究,对已开发的天坑资源要强化科普宣讲和人文呈现,对待开发的天坑资源应具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分期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