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2.
张洁  刘磊 《世界知识》2023,(17):14-16
<正>海外中国、海外中国平安体系、海外利益、海外公共安全、“安保”而非“保安”……这些概念与术语随着中国公民与企业日益广泛的全球分布而出现并广为人知,也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海外公共安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相应地,保护中国海外公共安全,加强多主体、多层次的安全治理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海外利益保护,确保海外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明确要求,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宁波港目前的发展条件提出将宁波建设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双枢纽港之一的发展目标,指出在宁波进行国际枢纽港建设中,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港口竞争激烈、经济腹地狭小、集装箱吞吐量较小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于港口发展拉动作用弱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港口集团的上市、拓展宁波港的集疏运网络,加大力度进行港口的软环境建设,探索梅山保税港区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23,(17):12-13
<正>海外中国、海外中国平安体系、海外利益、海外公共安全、“安保”而非“保安”……这些概念与术语随着中国公民与企业的日益广泛的全球分布而出现并广为人知,也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海外公共安全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相应地,保护中国海外公共安全,加强多主体、多层次的安全治理成为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现代港口对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港口规模不断扩大,港口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促进港口可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该文以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等几个主要沿海港口为例,根据港口实际发展情况建立了涵盖港口运营规模在内的六方面港口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对港口竞争力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并使用DEA算法对当前港口发展进行作业效率分析,得出各港口综合实力参差不齐,但总体向前发展,与各大港口实际发展现状相符;最后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对实证分析中各大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意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港口建设事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港口货流集中于大型港口;专业港口向大型综合性港口发展;港口建设从沿海向近海的深水发展;重视港口集疏运能力和仓储系统的建设;集装箱运输等等。这些发展对港口工程施工安全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是当前全球“亲生物城市”规划建设最领先、最突出的践行者之一,从城市、社区和建筑3个层面归纳其“亲生物城市”规划经验:着力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发展复合性功能绿色网络;营建多元主题社区花园,推动社区高度参与建设;重视城市空中绿化建设,塑造绿色优美城市风貌。另外,从管理机构、规划政策、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生态问责几个方面总结其创新的“亲生物城市”政策制度。最后,提出中国“亲生物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划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投资风险等级,在综合相关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等级》报告及专家访谈意见的基础上构建海外港口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博弈论方法对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所确定的权重进行组合优化形成综合权重,引入改进的联系度公式划分港口投资风险等级,并据此构建基于博弈论和集对分析的港口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将沿线20个主要国家港口投资风险评价结果与相关文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确定的主要风险影响因子和风险等级符合实际情况,可为海外港口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京唐港是1989 年始建的新兴港口,目前已成为华北地区第三大出海口. 它的建设将对唐山、北京以及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京唐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港口优势,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数字海洋"工程建设为背景,介绍了该工程由最初的概念、理论研究到实体建设和应用服务的历程,分析了中国"数字海洋"工程的现状、基础与成果;对比了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洋信息工程在海洋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及应用服务等方面的现状及优势,提出了中国海洋信息工程在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指出厦门港口物流目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增值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并结合厦门港自身特点,提出了借鉴国外港口物流发展经验,加强港口一体化建设,突出对台特色等发展厦门港口物流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贸易和国际港口物流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个港口为提升运作效率和整体竞争力,纷纷布局无水港网络.该研究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的角度分析无水港选址的主要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出无水港的初步选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得出最优无水港选址.宁波—舟山港的实例分析表明,从经济因素角度考虑,应增设东阳、嵊州两处无水港以减少义乌等地因货物拥挤造成的时间价值成本.合理布局无水港有利于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港口在黄金水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港口的发展对黄金水道影响深远,港口物流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黄金水道重要港口之一的锦州港,加强其港口物流建设,对黄金水道乃至中国的整体粮食物流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突发安全事件会导致港口服务的暂时性中断,港口的应急处置策略决定着救灾服务效率和效果.针对港口突发安全事件的紧急性和集装箱港口网络集群的特征,研究了港口服务中断条件下应急处置策略与多港协调机制问题,综合考虑港口物流网络系统中各方决策偏好,提出了基于枢纽港口服务中断背景下多港资源协调调度的多目标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使得灾难给港口物流网络系统造成的损失最小.通过Lingo 13.0求解表明模型有效,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不同程度灾难条件下多目标非线性模型的适用性和应用方法,为港口应急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海洋经济背景下,沿海港口作为国内外贸易的物流平台,内陆港作为沿海港口拓展经济腹地和增加货源的有效途径,二者密切合作,对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增强海港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提升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及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宁波港是浙江省龙头港口,宁波港和内陆联动发展,有利于打造国际强港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6.
指出莆田市虽有港口优势,但由于缺乏疏港铁路,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福厦铁路和向莆铁路的建设营运,为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因此,建议莆田市应抓住机遇,科学定位物流业发展目标,凸显海峡西岸的物流中心地位,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完善物流发展的软硬件,积极同港澳台和内陆省份合作交流,开拓海内外物流市场,促进现代物流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城市、港口布局特点,在对经济带初步划分为7个物流集散区的前提下,采用2010年各县市统计年鉴数据,引用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的规划数据,针对过境物流需求、工业物流需求、生活物流需求、农业物流需求等进行研究.分析物流市场需求现状,预测未来物流市场需求,并对以港口为中心兼顾铁路、高速公路等港口集疏运体系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支撑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提出至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应当规划建设15个物流园区、41个大型专业物流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地区渔港众多、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若不分主次进行平均投资,则无法形成优势项目.只有对渔港进行科学的布局规划,才能有效利用资源,使渔业发展更加有序,从而保证海洋渔业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满足人民生活对水产品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捕鱼、海上运输、陆上运输、码头装卸、水产品加工、港口建设和改型等费用,以及水产品销售收益,建立了一年总费用最低(或总效益最好)的数学模型.算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具有普遍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地方渔港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基本格局、功能结构与发展特征.文章首先阐述了全球集装箱运输的基本格局和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然后通过对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流量、流向结构分析,认为现阶段该港口体系仍属东亚一些大型远洋集装箱枢纽港口的支线港群,体系内部的职能分工机制开始发育,但尚不完善;最后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长江下游集装箱港口体系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现状远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未来该港口体系将形成以上海港为中心枢纽港、江苏四港为干线喂给港的相互协调、功能互补的远洋集装箱枢纽港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