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解析“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和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低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从“十四五”保护与发展的生态关系角度,探讨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十大生态关系,阐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中的一系列有关生态关系的生态智慧及生态技术,并对长江、黄河等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韧性城市”的理念,建构了韧性城市公共空间概念,并阐述了其内涵及特征;结合各国在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措施,总结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制度韧性”体系。研究表明,城市公共空间的技术韧性依赖于健康精明的规划干预,包括规划全过程纳入健康影响评估、完善城市应急服务能力规划、建立“枢纽-节点-应急流”的韧性公共空间体系、统筹应急空间的“平疫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韧性依赖于健全智慧的社会治理,包括健全应急响应系统、匹配基层社区应急责权能、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工具、应用智慧平台精准防控。技术韧性协同制度韧性,可建立城市公共空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形成一批功能强大、类型多样的“一带一路”交通节点城市,按主要运输方式和服务类型,分为综合交通枢纽、主要港口、国际枢纽机场、中欧班列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节点城市在“六廊六路多国多港”骨干交通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有7个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枢纽机场发展迅速,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内陆节点城市国际联通功能显著增强,依托城市群的组合型交通枢纽体系成为重要形态。未来“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交通发展应创新思路,促进新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促进节点城市与所在区域交通深度融合,促进交通运输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重点是强化国际交通枢纽功能,优化综合交通集疏运系统,依托区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参与全球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支撑形成安全可靠高效的全球交通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7个东南沿海省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量化评价了城市化品质、城市韧性和“台风-暴雨”灾害风险,分析了城市化品质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并对城市韧性在城市化品质对“台风-暴雨”灾害风险影响中的中介效应做出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7个东南沿海省市的城市化品质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总体上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高品质城市化和高城市韧性水平对“台风-暴雨”灾害风险起到显著减弱作用,城市韧性在城市化品质与“台风-暴雨”灾害风险间发挥中介作用。但受目前城市韧性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的影响,经济韧性、社会韧性与生态韧性发挥部分中介效应,而基础设施韧性发挥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中国许多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不断出现了创意产业,形成了当下特有的“创意产业园区”现象.研究表明:城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客观上为“创意产业园区”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还与就业机制的变化、政府的推动成正相关系.“创意产业园区”是带有创意行为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建筑群体风格、单体建筑、室内外环境、节点空间等景观的可识别性创造.“创意产业园区”必须加强景观的规划与管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均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这将对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区域发展带来极为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分别是面向国际和国内视野的着力转型升级的新倡议和新战略,两者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和融合发展是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和当前若干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一带一路”对新型城镇化的可能影响,以及新型城镇化对“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了推进“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几个重要议题,包括:时代背景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全球城镇体系变化格局及其新发展,“一带一路”的空间路线图设计,与周边国家六大走廊的城镇网络体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参与“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节点城市和门户城市等遴选与方案设计,以及注意推动国际合作中的风险防范研究等。  相似文献   

8.
 为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的现状,收集了中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应急避难场所的数据,建立中国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中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统计,分析了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存问题,并运用最小二乘线性(OLS)回归方法探求诱发当前问题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描述性统计发现,中国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重建设,轻宣传”“重体量,轻标准”“差异大,布局不均”“重指标,轻实效”等问题,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应主要从“城市经济水平”和“政策严格程度”两个指标着手改善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现状,响应城市安全观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基于多准则判断的城市边缘区界定法,对广州市1990、2000及2009年的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广州市发展模式已经从“单核心”扩展模式逐渐转变为“点-轴”扩展模式,最终将形成以“多核心”为典型特征的广州大都市区;②1990年初期,广州市处于城市化加速期,整体显得较为粗放、混乱、无序。2000年以后,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重心向南部移动;③城市空间扩张与破碎度变化规律具有同步性和相似性,城市核心区的破碎度变化幅度对城市化水平具有指示作用;④城市边缘区是一种极其敏感与不稳定的时空综合体。发展初期多表现为不连续的、破碎,进入发展后期,其空间形态变得连续、紧凑,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将伴随着城市边缘区发展的始终。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系统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着极大的作用,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南阳油田为例,探析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油田实际,提出油田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策略,并为同类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规划和管控生态基础设施是保障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有效手段。从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生态基础设施,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创新实践。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对衡阳市域和中心城区生态基底系统、绿色网络系统、城市绿岛系统、保育安全系统等四大系统规划生态基础设施,以此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生态基础设施保护区、控制区和引导区分类空间管控措施,促进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人口数量已经趋于饱和,城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之规划中不可抗拒的主观因素,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占用了大量农林用地.为了限制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世界上许多大城市正在努力发展城市绿地.北京市为了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世界城市,于2007年启动了郊野公园环建设,2012年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本文以城市绿地的起源、发展及其功能为主线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著作进行综述性研究,针对北京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的生态学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分析现代城市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城市规划在设计思想及实践中应充分体现生态学思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及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等城市规划的4个重要方面,都可以充分运用生态学原理及方法。指出城市规划与生态学的结合对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的良好生态维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庆市城市绿地的现状和绿化材料应用的现状两个方面,对大庆的城市绿化现状进行客观的探讨 与分析,指出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一现状,结合大庆的自然条件、城市规划的格局和石油城市的自身特点, 综合应用园林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知识,对大庆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提出探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着眼于晋城市争创国际生态园林城市的战略目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晋城市市域生态功能进行了划分,同时对晋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规划方案及保障生态绿地系统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州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涛  林本坚 《科技信息》2008,(20):293-294
通过分析广州城市公共绿地建设现状,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对广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中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特别是对城市绿地规划、生态和节约型城市绿地建设、立体绿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广东河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河源市为例,在分析市域绿地系统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绿地系统的规划问题,认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应尊重自然,突出“山水”的整体环境特色,并注重城乡绿地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据此,文章从宏观上确定出“绿廊为轴,碧水为心,绿林为核”、“两心,三圈,四廊,多核”的市域绿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在中观层次上,通过城市绿楔导向、市域绿色通道、滨水绿带等绿色廊道规划,结合宏观绿色生态环境的背景,重点突出城市与乡村绿地系统的联系,既彰显地方特色,又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从而,实现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促进大环境绿地系统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境意识的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对改善生活、生态环境的愿望和需求非常迫切。本文通过中国城市绿色社区空间布局现状的梳理与分析,针对绿色社区创建过程中所存在问题,提出"轴块式"城市绿色社区空间布局模式。以西宁市南川片区西塔高速以西地块为载体,应用"轴块式"空间布局模式,并从空间布局、道路交通、景观绿化、配套设施4方面进行相应的阐述,进而阐明轴块式空间布局模式对构建绿色社区,提升城市品位,创造生态、舒适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系统对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及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石河子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绿地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