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广西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但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扩大,各种病害侵染引起的疾病频繁暴发,给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产业造成重大损失。建立卵形鲳鲹小脑来源的细胞系(Cell line from cerebellum of Trachinotus ovatus,TOCC),将有利于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中病毒性病害的分离、鉴定和病害的侵染致病分子机理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和变化的动态监测。【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卵形鲳鲹小脑组织的原代细胞,并进行原代培养。待原代细胞铺满单层后进行传代培养。对稳定传代的TOCC进行18SrDNA基因测序分析,然后进行生长速率分析和染色体分析,并开展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产物对TOCC的毒性分析。【结果】稳定传代的TOCC为成纤维样细胞,18SrDNA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其来源于卵形鲳鲹;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OCC具有二倍体特征,特征染色体数目为62条;不同培养条件下TOCC细胞的生长速率不同,28℃生长速度最快;病原菌胞外产物对TOCC具有明显的毒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广西卵形鲳鲹小脑组织来源的细胞系(TOCC)。细菌胞外产物对TOCC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该细胞系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替代活体检测,实现体外细胞水平对广西海水养殖中病害侵染和环境污染物的快速检测,为养殖病害的有效预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等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引起的鱼病具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流行面广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华南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操作便捷、成本低、耗时短、准确度高的水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及早发现、确定病原,进而有的放矢地制定治疗方案来控制病原扩散、降低损失意义重大。在先前研究中,我们基于指数富集的配基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technology,SELEX)筛选获得特异性识别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核酸适配体,本研究中我们基于核酸适配体VA8开展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诊断技术的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能够快速检测溶藻弧菌的核酸适配体吸附检测技术(Aptamer VA8-based enzyme-linked aptasorbent assay,VA8-ELASA),并对VA8-ELASA技术检测溶藻弧菌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分析研究。VA8-ELASA技术可以用于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本研究基于核酸适配体VA8建立的新型核酸适配体吸附技术(VA8-ELASA),有望实现对广西卵形鲳鲹养殖中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给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调查其养殖过程中鱼体寄生虫种类。【方法】以防城港和北海网箱养殖卵形鲳鲹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肉眼检查、镜检观察等方法对卵形鲳鲹体表、鳃、内脏等组织进行寄生虫检查并分类鉴定。【结果】共检出5种寄生虫: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拟德式吸虫Pardeontacylix McIntosh、本尼登虫Benedenia Diesing、淀粉卵甲藻Amyloodinium ocellatum和车轮虫Trichodibna Ehren berg,感染率分别为27.8%,8.1%,3.3%,16.4%,18%。【结论】寄生虫在卵形鲳鲹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且种类繁多,已成为影响卵形鲳鲹健康养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疾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调研了厦门市火烧屿、漳浦县古雷镇杏子村和泉州市肖厝村洋屿等近岸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的水质因子、养殖管理以及细菌性疾病,并从患病大黄鱼的体表、鳃、肠以及血液中分离细菌.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检测鉴定及回归感染结果表明诱发1998年春夏闽南地区养殖大黄鱼病害的主要病原是溶藻弧菌.在51种药物的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12种药物高度敏感,对环丙沙星等1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等2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海水养殖鱼类主要弧菌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地区的主要海水养殖系统的斜带石斑鱼、红鳍笛鲷、褐点石斑鱼和珍珠龙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等多种海水鱼类的弧菌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病鱼体内共分离获得弧菌63株,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其中4株为强毒株,17株为弱毒株,42株为无毒株.经鉴定,哈维氏弧菌有43株(19株毒力株)、溶藻弧菌7株(1株毒力株)、副溶血弧菌5株、轮虫弧菌2株(1株毒力株)、需钠弧菌1株、无法确定的弧菌属其他细菌5株.  相似文献   

8.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经济价值极高,但近年来各种鱼病频繁爆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究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水提物对卵形鲳鲹免疫力的影响,本文在细胞水平上,利用卵形鲳鲹肾脏组织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毒性,以确定其细胞安全浓度。然后利用卵形鲳鲹细胞系研究广西莪术水提物对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等卵形鲳鲹细胞免疫相关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莪术水提物的细胞安全浓度为≤5mg/mL,广西莪术水提物对卵形鲳鲹细胞的免疫相关酶活力(总一氧化氮合酶、酸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有明显促进作用。广西莪术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水产免疫增强剂,并且基于传统壮药积极开展绿色无药物残留的新型抗水产病害中药制剂的研究,对于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实现弧菌药物敏感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3种弧菌为试验菌株,在Mueller-Hinton(MH)培养基基础上通过添加鱼肉蛋白胨及调节无机盐离子浓度,优选弧菌的增菌液。同时利用阿尔玛蓝作为颜色指示剂,选择11种水产常见药物并设置8个倍比稀释的浓度梯度,结合运用海藻糖作为包被保护剂,制备弧菌快速药敏检测微孔板,板内设有药敏检测区、生长对照区及质控区。【结果】利用药敏微孔板法及传统的试管稀释法分别对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及灿烂弧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微孔板法测定的所有药物对3种弧菌的MIC值与试管稀释法完全吻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药敏微孔板法能够实现对3种弧菌药敏特性的快速、简便、准确检测,研究结果将为水产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快速选药技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疣梭子蟹病原菌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患病三疣梭子蟹样本中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及zobell2216E海水营养琼脂分离患病样本中的病原菌。采用细菌常规生化鉴定方法,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采用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采用人工感染实验的方法,证明分离菌株是三疣梭子蟹致病病原菌。该菌革兰氏阴性,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在低于10 g/L的NaCl胨水中不生长。16SrRNA和gyrB基因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同源序列具有99%的相似性。分离菌株对三疣梭子蟹有明显的致病性。需钠弧菌是引起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石桥镇九里村三疣梭子蟹严重死亡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海芒果Cerbera manghas L.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代谢产物抑制鱼类致病菌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分离并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法对分离得到的细菌进行多样性研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其抑制海洋鱼类致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从海芒果及其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15株可培养细菌,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后发现,这些菌分属于2个大的细菌发育类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为53%)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占比为47%),其中4株为芽孢杆菌属,6株为链霉菌属。活性研究发现,所有测试菌株对3种海洋鱼类致病弧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VT86(Kitasatospora paranensis),V139-2(Streptomyces luteireticuli),V140-2(Streptomyces jiujiangensis),VT19(Streptomyces orinoci),VT113(Streptomyces niveiscabiei)这5株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以VT86(K.paranensis)抑菌活性最好。【结论】红树植物海芒果及其根际土壤中的细菌丰富多样,部分细菌具有抑制海洋鱼类致病菌生长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抑制鱼类致病菌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李菲  黄庶识  王伟  江蕾  米顺利  余炼 《广西科学》2018,25(1):87-93,99
【目的】探讨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海绵共附生细菌的多样性,并筛选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的活性物质,为发现潜在的细菌新物种及开发农用生防菌肥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通过6种复合营养分离培养基,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分离可培养的共附生细菌。采取细菌形态学观察去除冗余,通过PCR扩增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物种多样性。采用牛津杯法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从海绵Pseudoceratina sp.中共分离到可培养细菌54株,经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后,获得24株细菌,隶属于13科14属。其中,菌株BGMRC 2118与已发表有效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的最高相似率为96.46%,可能为潜在新种。抑菌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有8株细菌的发酵粗提物对甘蔗鞭黑粉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结论】广西斜阳岛附近海域中海绵共附生细菌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蕴藏着丰富的新物种资源,富含生物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不断扩大,但随之而来的鱼病对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本研究以卵形鲳鲹(前期发病)上分离出的溶藻弧菌为实验对象,批量筛选多种中草药,选择抑菌效果最好的一种或几种中草药,并探究不同浓度中草药水提物的抑菌效果,确定其杀菌浓度(MBC)及最小抑菌浓度(MIC),再通过生化指标胞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含量来确定其杀菌机制。对大量中草药水提物的筛选结果表明,威灵仙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二倍稀释法将威灵仙水提物进行逐级稀释后,发现其对溶藻弧菌的致死浓度为500 mg/mL,最小抑菌浓度为250 mg/mL;孵育2 h后,实验组胞内LDH的含量明显比对照组含量低,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照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而实验组含量逐渐减少,实验组与对照组胞内LDH含量出现显著性的差异。威灵仙水提物致死溶藻弧菌有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使细胞内容物释放从而引起菌体裂解。  相似文献   

14.
弧菌是自然界菌群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有害菌不仅可以感染常见的水产品,有些弧菌更是对人体有一定的致病性。随着近些年水产养殖的不断扩大,由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引起的鱼病不胜枚举,不仅给养殖行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人类生命安全也存在着巨大威胁。本文对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感染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研究,目的是阐明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的致死机理,为未来研发抗病菌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确定创伤弧菌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s)的蛋白浓度,以不同的蛋白浓度为基准,利用光镜观察和细胞活力CCK检测技术测定创伤弧菌ECPs对细胞的毒性。然后使用Hoechst 33342染核观察及DNA ladder来进一步确定其致死机制。根据细胞毒性结果,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ECPs对宿主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性。Hoechst 33342染核结果发现实验组出现了凋亡小体,这与STS处理的阳性对照组中细胞变化相一致。但是ECPs处理后的宿主细胞未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卵形鲳鲹源创伤弧菌对宿主细胞具有明显的毒性,再通过理化性质的检测,可以初步确定创伤弧菌导致卵形鲳鲹细胞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未来将针对凋亡途径的具体通路进行深入研究,为控制病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形态上区分红树蚬(Polymesoda erosa)和歪红树蚬(Polymesoda expansa)。【方法】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采用14项生物学形态性状指标比较广西廉州湾草头村红树林的红树蚬与歪红树蚬的差异。【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1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12个比例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0.70%,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76%,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1%,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7.80%,累计贡献率为66.37%。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p1为81.7%~89.0%,p2为81.7%~87.5%,综合判别率为86.0%。【结论】壳高、壳宽、韧带长、韧带宽等性状决定红树蚬和歪红树蚬两个种间的形态差异,判别方程可以有效将上述种群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Avicennia mavina)果实中芳香酯类化合物。【方法】采用柱色谱、凝胶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白骨壤果实中分离芳香酯类单体化合物,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白骨壤果实中分离获得7个芳香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甲基(4-氯-4[N-羟氨基]苯基)醋酸酯(1)、4-(2-羟基乙氧基)苯甲酸甲酯(2)、邻苯二甲酸二异丙酯(3)、咖啡酸甲酯(4)、原儿茶酸甲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6)、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