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依据汉中市汉台区城区2005—2011年大气环境中SO2,NO2,CO,PM10的监测值,应用灰色理论建立GM(1,1)灰色模型对汉中市汉台区城区空气中的SO2,NO2,CO,PM10浓度进行预测。经过相关检验和修正,确定所建的SO2和CO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信度,PM10模型经残差模型修正后准确度和精确度均有所提高,NO2模型不太适合小样本数据灰度建模。另外,利用建立的灰色模型对汉中市汉台区城区2012—2015年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测,为汉中市汉台区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冷空气过境前后的广州市污染物数据为基础,运用Shapiro-Wilk检验、Pearson积矩和Spearman秩等方法,探讨PM2.5、PM10、SO2、NO2、O3、CO的污染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M2.5、PM10高浓度出现在8—9时和17—18时,低浓度出现在12—13时和0—1时.PM2.5和PM10相关性显著,PM2.5/PM10=0.620.83,冷空气对PM2.5和PM10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SO2浓度在7—8时出现峰值,3时出现谷值,良好的气象条件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NO2、CO高浓度出现在9时和19时,低浓度出现在15时和3时.冷空气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于CO浓度增大的异常情况,推断与广州以北地区燃烧生物质有关.O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特征,15时浓度最高,5时浓度最低,冷空气在夜间过境对O3浓度影响较小.O3与CO、N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光化学反应时间段O3/CO=0.060.83,冷空气对PM2.5和PM10都有较好的清除作用.SO2浓度在7—8时出现峰值,3时出现谷值,良好的气象条件对SO2有明显的清除作用.NO2、CO高浓度出现在9时和19时,低浓度出现在15时和3时.冷空气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对于CO浓度增大的异常情况,推断与广州以北地区燃烧生物质有关.O3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特征,15时浓度最高,5时浓度最低,冷空气在夜间过境对O3浓度影响较小.O3与CO、NO2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光化学反应时间段O3/CO=0.060.12,O3/NO2=10.12,O3/NO2=12.  相似文献   

3.
空气中细小颗粒易与可燃物燃烧产生的烟气颗粒融合而造成火警误报现象。设计并搭建受限空间典型液体可燃物燃烧实验平台,选用正庚烷、环己烷以及航空煤油进行燃烧实验,对3种典型液体可燃物燃烧产物的烟气颗粒质量浓度和烟气成分体积分数等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种典型液体可燃物燃烧实验环境中,O_2浓度降低而CO_2与CO浓度增加,且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最高质量浓度大于空气中的,以此可判断是否存在燃烧现象;根据颗粒分布特征参数以及烟气颗粒占比可判断燃烧物的种类。可见,利用可燃物燃烧烟气颗粒质量浓度以及烟气成分体积分数可判断是否发生火灾以及可燃物种类,为研发新型火灾预警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目前PM2.5的计算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其成本较高.为此,通过采集空气中O3,CO,PM10,SO2,NO2的浓度数据,选择神经网络方法建立PM2.5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PM2.5的预测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对重庆市典型城市隧道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隧道内SO2,NO2,CO和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分别为环境空气中的1.7,2.9,5.5和3.9倍,污染较为严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2013年隧道内空气污染有所加重,NO2,CO和NMHC的浓度分别是2010年的3.0,1.1和2.0倍.隧道中部NHMC和总VOC的浓度要高于洞口,而PM10和CH4的浓度则是洞口略高.隧道内CO的浓度变化与车流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PM2.5与车流量的相关性要好于PM10.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年6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南宁市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南宁市灰霾天气特征,然后通过SPSS软件分析灰霾天气与能见度、颗粒物(PM2.5、PM10)浓度、气态污染物浓度和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探讨南宁市灰霾天气与空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发现,南宁市灰霾天气主要分布在秋、冬两季,PM2.5是直接造成南宁市灰霾天气的主要因子,PM10、SO2、NO2、CO和O3对灰霾天气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PM2.5与PM10相关性最显著,与SO2、NO2相关性较显著,与CO相关性显著,与O3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庆市首要空气污染物 PM2. 5 与 PM10 、SO2 、NO2 、CO、O3 的动态影响关系,为政府制定防治大气 污染措施及相关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方法 收集重庆市 2021-05-01—2021-10-31 日的 PM2. 5 、PM10 、SO2 、 NO2 、CO、O3 这 6 项大气污染物的日浓度数据,利用 Eviews8. 0 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根据 Granger 因果检验结果选择变量,建立时间序列 VAR 模型,并检验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广义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 解分析,研究各污染物浓度对 PM2. 5 的动态影响及相对重要性。 结果 Granger 因果检验表明:PM10 、SO2 、NO2 、O3 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 CO 不是 PM2. 5 的 Granger 原因;广义脉冲响应分析表明:N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方差 分解分析表明:NO2 的浓度对 PM2. 5 的影响最大;O3 对 PM2. 5 的影响次之,对 SO2 的影响作用最小。 所以,从长期 影响效应看,NO2 对 PM2. 5 具有长期较大的影响,SO2 对 PM2. 5 的影响最弱。 结论 防治 PM2. 5 对重庆市空气的污染 应着重控制 NO2 的污染,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控制交通污染;大力监管高污染行业,将烟雾、粉尘、颗粒 物等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重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化石燃料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2014年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2平台,采用反距离权重空间插值模型对2014年北京市35个环境质量监测点监测到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硫(SO2)质量浓度年均值的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分布上,2014年北京市CO、NO2、SO2、O3、PM10、PM2.5这6类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分别位于1~3 mg/m3、17.22 ~ 105.4 μg/m3、14.27~25.75 μg/m3、27~ 81μg/m3、76 ~ 179 μg/m3、67 ~ 123 μg/m3范围内.由此可知,北京市2014年大气污染物年均质量浓度除PM10和PM2.5外的其余污染物质量浓度并不高,都在轻度污染范围之内;在空间分布上,除O3质量浓度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外,其余污染物均呈现南部、中部质量浓度较高,北部地区质量浓度较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南京近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观测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南京的一个近郊站点(32°03′N,118°78′E)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和氨气(NH3)等6种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本文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这些污染物不同时间尺度(小时、日、周、月)的浓度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并利用后向轨迹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到达该测站的气团来源及化学特征.结果表明,PM10、O3、SO2、CO、NOX和NH3的年均浓度和标准差分别为0.14±0.08 mg/m3(、18.52±14.05)×10-9(、21.14±15.96)×10-9(、1.08±0.98)×10-6(、24.57±24.65)×10-9(、24.33±15.73)×10-9.O3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白天高、夜间低的日变化特征,SO2和PM10一般在早上9、10点钟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NOX呈双峰结构;O3春季浓度高,2008年2月出现峰值,可能与当年冬季持续降雪有关.NOX、NH3浓度呈现秋冬季节低、春季高的特点,而PM10和SO2则相反;O3周末浓度低,工作日浓度高,SO2和O3前体...  相似文献   

10.
搜集了武汉市2006年~2013年8a间的PM10和气态污染物(包括SO2、NO2、NO、CO和O3)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利用基于Loess的季节趋势分解和窗口滑动平均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提取了各种监测指标的长期趋势、季节变化和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武汉市PM10历经了6a的缓慢下降后于2012年后开始急剧上升,SO2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他污染物在2013年之前呈现出小幅上升或基本稳定的趋势,2013年有明显上升;季节规律方面,PM10、SO2、NOX和CO都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特征,O3则呈现相反的变化特征,另外每年4月PM10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现象;PM10表现出明显的周变化规律,呈现出以周三为谷值周六为峰值的周期性变化,而其他气态污染物基本没有明显的周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连接梁形结构弯曲振动的分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具有非线性连接结构的弹性组合梁的动力学方程,求出系统的分岔方程,得出分岔图,并求出了物理参数域下的转迁集。用奇异性理论分析了连接结构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连接结构参数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及解的特性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应变局部化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在于局部化分叉产生的条件.针对基于伏斯列夫面超固结黏土三维弹塑性本构模型,推导平面应变条件下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及因局部化分叉而产生的剪切带倾角的表达式,并分析不同超固结比对局部化分叉理论解和剪切带倾角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局部化分叉出现在应力应变硬化阶段,剪切带倾角在分叉前随着应变局部化的扩张发生显著变化,在分叉后趋于稳定.最后,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在平面应变应力路径下对均匀各向同性多单元立方体局部化分叉现象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的局部化分叉数值解与理论解较为一致,验证了理论解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利用现有大量的二维图形资源,快速生成三维模型,提出了符合三维建模特征的形体分析法.其可将复杂立体分解成基本几何体和简单体,整理出简单体的特征视图,然后将“二维图形”中的“特征视图”复制、粘贴到“三维图形”文件所需位置上,经组合编辑,完成三维建模.该方法与直接建立三维模型相比,避免了重复性的工作,更为直观、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4.
唐勇  李萍  吕梦雅  李进 《燕山大学学报》2011,35(1):65-68,73
烟雾具有高细节、快速变化和湍流的特点,而传统的烟雾模拟方法都是通过提高网格精度的方法表现烟雾细节,耗费了大量的计算时间。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粒子系统与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在不影响实时性的前提下生成了逼真的烟雾细节。首先用低精度粒子系统描述烟雾的大致运动轨迹,然后将三维空间中的烟雾粒子投射到平行于视平面的一系列二维平面上,利用二维平面上MacCormack方法求解欧拉方程对流项的快速性,实时地再现了高精度烟雾细节。实验证明,该方法在视觉真实感和实时性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超弹性材料球体中空穴分岔问题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由一类关于径向各向异性不可压缩超弹性材料组成的球体在给定的表面径向拉伸死载荷作用下的空穴分岔问题.得到了描述球体内部有空穴生成和增长的空穴分岔方程;讨论了在由表征径向各向异性参数划分的不同区域内空穴分岔方程解的定性性质;用奇点理论方法证明了空穴分岔方程等价于一类具有单边约束条件的正规形;用最小势能原理分析了解的稳定性和突变现象,并讨论了实际稳定的平衡状态.最后给出了球体内部有空穴生成时的径向和环向应力分布,指出了应力的集中和突变现象是导致空穴生成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潜艇应急上浮运动稳定性与分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线性系统运动稳定性与分叉理论和同伦延拓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潜艇应急上浮运动的稳态响应及运动稳定性,并通过潜艇大攻角六自由度运动方程数值积分的动态仿真,验证了所得动态仿真与数值分析结果的一致性.研究了航速、升降舵、方向舵和剩余浮力及其作用位置对潜艇应急上浮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潜艇应急上浮运动在左右舷对称的情况下,并不限于垂直面内,可能出现横滚,在某种临界条件下,该运动可能失稳而出现分叉现象,用奇异性与分叉理论对分叉现象进行了分析,为潜艇应急上浮的操纵与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磁饱和状态下发电机转子轴系电磁激发扭振问题,应用推广形式的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找到磁饱和状态下发电机气隙磁场能量,建立了电机转子轴系扭振方程组.由非线性振动平均法求得满足组合共振时幅频响应分岔方程并进行奇异性分析,得到了开折参数平面的转迁集和分岔图.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激磁电流和非线性磁导的增加,以及同步电抗的减小,系统组合共振的共振区增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平面波方法对衍射问题的处理,对各种衍射理论的物理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理论间具有相似性。并给出了它们的消晰的物理图象。  相似文献   

19.
通过选取CH-γ方程中色散参数α和γ作为分支参数,基于平面动力系统的分支理论,利用相平面上特定的轨道,给出了该方程的一个新的孤立尖波解的解析表达式,证明了光滑孤立波和周期尖波解对孤立尖波解的收敛性质.  相似文献   

20.
等变两参数分歧问题开折的惟一性和稳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U-等价群作用的情形下,用奇点理论方法对含有两个向量值参数的等变分支问题的开折进行研究,得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岐问题的U-等价轨道与其通用开折的等价类是一一对应的结论,并给出了分歧问题余维有限开折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