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9 毫秒
1.
花鳗鲡病原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从养殖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肝脏中分离得到优势菌株AMRB6,经人工腹腔注射感染健康花鳗鲡试验,结果证实该菌有致病作用,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3.2×107CFU/mL.结合菌体形态特征、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Biolog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以及16S rRNA序列扩增结果,表明该菌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30种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1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引起幼貉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送检的病死幼貉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常规的鉴定方法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方法,分离菌株被鉴定为沙门氏菌。动物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大观霉素、新霉素、替米考星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3.
从福建省连江地区发病的盘鲍稚鲍体内分离出3株疑似病原菌(200503311、200503312和20050428),进行纯化培养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发现病原菌株20050428能感染健康盘鲍稚鲍致死.根据该菌株的细菌学形态,并应用BD Phoen 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对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利福平、多粘菌素B、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萘啶酸等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先锋霉素V、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强力霉素、菌必治等药物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引起雏鹅急性死亡的病原菌,从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肝脏、心血、肺脏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并命名为TSP-1。通过培养特性、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鉴定方法,分离菌株TSP-1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动物试验表明,分离菌株TSP-1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P-1对头孢克肟、氟苯尼考、阿奇霉素、阿米卡星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5.
舟山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黄鱼烂尾病是近年来舟山海水网箱养殖鱼的主要疾病之一.通过从患病大黄鱼病灶组织分离出2个菌株,进行鲀化培养、分离鉴定、人工感染及药敏试验.其中一株S030901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能导致试验鱼83.3%~100%死亡;另一株S030902菌株对试验鱼几乎无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根据细菌学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S030901菌株鉴定为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是舟山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烂尾病的主要病原菌;S030901菌株对诺氟沙星等10种药物高度敏感,对多西环素等3种药物中度敏感,对阿米卡星等11种药物不敏感,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选药,以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用体积分数为10%的醋酸提取日本鳗鲡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和血清中的抗菌活性物质,检测其对养殖鳗鲡常见的4种致病菌,即肠杆菌Enterobacter sp.(B01)、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B09)、气单胞菌属Aeromona sp.(B18)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 hydrophila(B27)的抑杀作用.结果显示:1)肝脏、脾脏、胆汁和鳃的样品对4株试验菌株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肾脏的对B18、B27和B013株致病菌有抑菌作用,血清的仅对B18有抑菌作用.2)不同样品对同一种致病菌的抗菌活性差异显著(P0.05),按平均抑菌圈半径计算,其抗菌活性大体呈现为:肝脏鳃脾脏胆汁肾脏血清;同一样品对不同细菌的抑杀作用差异显著(P0.05).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上述各组织/器官的醋酸提取物中的活性组分,结果显示:肝脏、脾脏、胆汁和鳃样品中的活性组分(以杀伤指数大于50%计)主要集中于乙腈洗脱质量分数为19.4%~35.4%时,肾脏和血清中没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杀伤指数小于50%).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比较分析了109株草鱼源维氏气单胞菌对2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89%以上的维氏气单胞菌分离株对青霉素和新生霉素产生高度耐药,70%以上的菌株对麦迪霉素、吉他霉素和克拉霉素不敏感,而菌株对强力霉素、诺氟沙星和链霉素敏感性较好,超过80%以上的菌株对氟苯尼考、阿齐霉素、环丙沙星和甲砜霉素表现敏感或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用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美洲鳗鲡(Anguilla rostrata),采集死亡或濒死鳗鲡的心脏、肝脏、肾脏和脾脏,通过病理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从组织病理学角度研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对美洲鳗鲡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美洲鳗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注射部位出现溃疡,其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见于肾脏,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肿胀,肾小囊囊腔狭窄;肾间质出血,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变性崩解,上皮细胞肿胀,颗粒或水泡变性,大部分上皮细胞脱落进入管腔,管腔内有蛋白管型和细胞碎片.肝脏弥散性出血,肝细胞水肿变圆,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溶解、消失;肝中央静脉扩张,充盈红细胞;肝血窦瘀血,肝组织间含铁血黄素沉着.脾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白髓几乎消失;被膜结缔组织增厚、出血;脾炎性水肿,部分实质细胞坏死,出现许多网孔;脾间质小动脉管壁严重水肿增厚.心肌纤维出现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变性纤维浑浊肿胀.本研究结果为美洲鳗鲡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病理诊断及其免疫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6S rDNA序列和RFLP分析的病鳗分离菌株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的分析方法,通过与GenBank库中已递交的细菌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对分离自发病鳗鲡(欧洲鳗鲡,日本鳗鲡和美洲鳗鲡)的30株细菌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结果表明,这些细菌可大致分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等7个菌属.分析认为,部分分离菌株可能是引起鳗鲡病害的疑似致病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
日本鳗鲡肝肾病原菌及其防治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病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肝脏和肾脏分离到优势菌并命名为AJL0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为引起日本鳗鲡肝肾病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为2.6×103 cfu/g;通过菌体、菌落形态特征、GYZ-15EV鉴定系统和16S rDNA同源性等综合鉴定分析,确认AJL0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  相似文献   

11.
四川某兔场家兔爆发以咳嗽、打喷嚏和流鼻液等症状的疾病.为调查其病因,分别无菌采集5只病兔和临床健康兔肺脏分离细菌,对分离出的4株优势菌进行16S rDNA PCR扩增测序分析鉴定,并对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从发病家兔肺脏分离到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而从临床外表健康家兔肺脏未分离到该菌;本试验分离的4株维罗纳气单胞菌均对小鼠有致病性,能引起小鼠发病并部分死亡;分离菌对大多数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药物敏感,对大部分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试验首次从家兔肺脏中分离到致病性维罗纳气单胞菌,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家兔呼吸道疾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城市绿化用樟树黄化病、溃疡病近年来多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上海地区健康的行道樟树枝条,分离、筛选并鉴定具有促生抗病作用的樟树内生细菌。通过组织切片法、组织匀浆法从健康樟树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再通过与2种樟树病害的病原菌进行平皿对抗试验,筛选出对樟树病害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同时还研究了拮抗细菌的解无机磷、解有机磷能力,以及分泌吲哚乙酸(IAA)的能力和耐盐性。在上海嘉定进行了施用优良菌株的田间试验,统计其促进生长情况。【结果】从樟树组织中分离到候选内生细菌共50株,其中有11株菌对樟树病害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4株菌具有解无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解有机磷能力,2株菌具有产IAA能力,5株菌有较好的耐盐性。对其中综合性状优秀的2个菌株进行种类鉴定,菌株ZS-1被鉴定为微杆菌(Microbacterium resistens),菌株ZS-3被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发现2株菌对樟树扦插苗株高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筛选鉴定了樟树体内的2株优良内生细菌,为樟树促生抗病优良内生菌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皮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特点.方法从收治的皮肤感染患者伤口引流液或脓性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5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将菌株鉴定到种;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琼脂扩散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性.结果检出革兰氏阳性菌84株,占50.91%;革兰氏阴性杆菌70株,占42.42%;真菌11株,占6.67%;检出率前三位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不存在耐药性;A群链球菌对皮肤科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不存在耐药性;A群链球菌对皮肤科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分离出耐甲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1株,占30.91%;分离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8株,占29.09%.结论近5 a本院皮肤科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特殊病原菌亦有较高的检出率.皮肤科应重视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检查,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 HP5890气相色谱仪连电子捕获检测器,在Φ3mm×2m 涂以10%OV-17的色谱柱上分离测定了鳗鱼和烤鳗中六六六和 DDT 的残留量.12批样品的测定结果,检出率100%,六六六和 DDT 的总含量均小于0.1PPM.与文献报道的波兰、美国和意大利等某些水域的鳗鱼比较,污染程度要轻得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院NICU102例VAP病例进行深部痰培养,对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结果102例VAP患者中86例痰培养阳性,其中革兰氏阴性菌73例(82.95%),对β-内酰胺类抗菌素普遍耐药,对丁胺卡那中度敏感,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13例(14.77%),对青霉素、红霉素均耐药,对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普遍耐药,对环丙沙星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2例,对氟康唑敏感。结论NICU中VAP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两者均对常用抗菌素如头孢菌素类等普遍耐药;大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2016年广西钦州湾近海网箱养殖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发生以体表皮肤溃烂、皮下出血、内脏器官病变为典型症状的细菌性疾病,通过对患病卵形鲳鲹中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与保存,为后续开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研究,以及控制相关病原菌在海水养殖中的暴发和流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LB平板和TCBS平板从患病卵形鲳鲹体表溃烂病灶、肾脏、肝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疑似病原菌,并对其进行常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学检验,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对疑似病原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在细胞和鱼体水平开展病原菌的致病性研究,同时进行人工感染的回接试验。【结果】分离得到4株疑似病原菌(TOQZ01,TOQZ02,TOQZ03,TOQZ04),基于其表型、分子生物学特征和进化关系,判定4株菌株均为弧菌属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且细胞毒性试验和回归试验证实,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为此次卵形鲳鲹发病的病原菌。【结论】溶藻弧菌是引起广西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未来将基于本研究中分离得到的溶藻弧菌开展病害快速检测技术和防控技术等现代海水生态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对广西海水养殖溶藻弧菌病的快速诊断、实时监控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7.
筛选单用抑菌作用较强的6种中药药材,依据棋盘法设计15种双联用复方,采用超微药粉琼脂稀释法测定各系列浓度组合的复方对养殖鳗鲡18株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15种双联用复方对18株致病菌中绝大多数菌株的抑制作用比6种中药单用的抑菌作用强,呈现协同效应(FIC≤1)的比例占85.7%,其中显著协同(FIC≤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