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4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波加热原理,探索一种快速、简单、高效提取细菌DNA用于常规PCR快速检测的方法。在微波炉额定功率800 W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以及志贺氏菌6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进行微波处理,离心取上清,获取细菌DNA,将样本DNA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采用微波加热方法针对6种病原菌最低检出浓度和混合提取6种病原菌DNA的PCR检测进行分析。6种病原菌在微波炉中加热40-130 s的上清DNA样本均能用于常规PCR扩增。针对检出浓度的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3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4 cfu/ml,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为105 cfu/ml,肠炎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6 cfu/ml,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的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 cfu/ml。进行6种混合菌微波共提取时,其中5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基因都能扩出,并且条带很亮。该微波提取方法具有快速,简单,高效的特点,能满足大部分食源性病原菌的常规PCR检测需求,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细菌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2.
洋葱汁对五种常见食源性病原细菌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两种不同颜色(紫皮洋葱和白皮洋葱)的生洋葱汁对五种常见食源性病原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通过制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生洋葱汁,首先采用顶空取样并结合GC-MS分析两种不同生洋葱汁的主要挥发性成分,随后采用液体培养和平板抑菌试验研究两种不同颜色的洋葱汁对五种食源性病原菌的抑菌效果.GC-MS的结果分析表明含硫化合物是洋葱原汁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达34种,硫醚类化合物占12种.液体培养试验表明两种不同品种的洋葱原汁对五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在细菌生长早期(4-6 h)抑菌效果较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抑菌效果逐渐减弱(10-12 h).抑菌效果强弱与洋葱原汁浓度呈正相关.平板抑菌试验表明洋葱原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志贺氏菌有很强的抑菌效果,总的来说紫色洋葱汁的抑菌效果较好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洋葱汁对常见的食源性病原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为食品保鲜和食品保健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种采用微波炉加热快速提取细菌DNA用于PCR扩增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微波加热原理,探索一种快速、简单、高效提取细菌DNA用于常规PCR快速检测的方法.在微波炉额定功率800 W条件下分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以及志贺氏菌6种常见食源性病原菌进行微波处理,离心取上清,获取细菌DNA,将样本DNA进行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并进一步采用微波加热方法针对6种病原菌最低检出浓度和混合提取6种病原菌DNA的PCR检测进行分析.6种病原菌在微波炉中加热40-130 s的上清DNA样本均能用于常规PCR扩增.针对检出浓度的分析表明,副溶血弧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3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为104cfu/ml,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为105cfu/ml,肠炎沙门氏菌和福氏志贺氏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6cfu/ml,针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杆菌的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cfu/ml.进行6种混合菌微波共提取时,其中5种病原菌的特异性基因都能扩出,并且条带很亮.该微波提取方法具有快速,简单,高效的特点,能满足大部分食源性病原菌的常规PCR检测需求,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为细菌快速分子检测提供了简便手段.  相似文献   
4.
选用球型压头和十字型压头在RMT-150C岩石力学试验机上对花岗岩分别进行不同加载速率的岩石破碎实验,采用KBD5电磁辐射数据采集系统对岩石破碎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电磁辐射脉冲数的分形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试件在受载过程中电磁辐射脉冲数与时间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并随加载速率增大电磁辐射信号强度增大,分形维数D也增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在相同速率的岩石加载破碎条件下,十字型压头电磁辐射分形维数D比球型压头的大,与电磁辐射脉冲信号的强度变化呈相同的规律,利用电磁辐射脉冲信号和分形维数D的相同规律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岩石的真实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5.
对NDV四川分离鸡源强毒株SC01的F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克隆的SC01 F基因片段长1600bp,编码的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为112R-R-Q-K-R-F117,具有强毒株序列特征,聚类分析属基因Ⅶe型;F基因与国内外NDV代表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75.4 %~95.4 %,其中与鹅源毒株JS501Go 的同源性高达95.4%,与F48E8同源性为84.3%,与La Sota 的同源性为82%;La Sota弱毒活疫苗及F48E8灭活疫苗免疫小鸡2周后,对SC01的致死性攻击能提供完全保护.  相似文献   
6.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是多种动物及人类病毒的易感细胞;也是研究鸡的基因组功能的理想材料.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对CEF的转染效率及安全性;并建立在CEF细胞中进行RNAi的技术平台.采用GFP重组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Ade-GFP)转染CEF细胞:结果证明0.1.2000 MOI Adv-GFP均可转染CEF细胞并表达GFP;转染后16h开始出现GFP阳性细胞:胞核与胞浆可见明亮的荧光:荧光细胞数量及荧光强度在24~36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衰减;约180h全部消失;转染效率最高为22.3%;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Adv-GFP转染的CEF细胞未见细胞病变;多数转染组细胞活力不受影响:说明用Adv-GFP携带外源转染CEF细胞是安全可行的;用脂质体转染试剂转染化学合成的GFP-siRNA;成功地干涉了腺病毒载体介导的GFP基因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表达:干涉效率为85%:证明了鸡胚成纤维细胞中存在RNAi机制:为进一步利用非复制型腺病毒载体递送siRNA在CEF细胞内进行RNAi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腺病毒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感染情况,为腺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在活体上进行RNA干涉奠定基础.将GFP基因重组腺病毒(Adv-GFP)静脉注射15日龄鸭胚和10日龄雏鸭,在感染后不N时间采集组织器官,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基因在鸭胚和雏鸭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FP基因在Adv-GFP感染后24-72h能在鸭胚肝脏及心肌细胞中表达,在感染后1-5d,GFP基因可在雏鸭肝脏、脾脏、腔上囊中稳定表达,本试验首次证明腺病毒作为安全的外源载体,可介导外源基因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靶器官中持续稳定表达,为在鸭上进行病毒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在鸭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根据HPI结构基因irp2和fyuA参考序列设计了引物,用PCR方法对从成都等地分离的64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和28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大肠杆菌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检测,并对5个菌株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irp2和fyuA携带率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分别为40.6%(26/64)和39.1%(25/64),在健康鸭泄殖腔大肠杆菌分离株分别25.0%(7/28)和21.4%(6/28).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携带fyuA和i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P<0.05),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分析表明相关基因与GenBank中参考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藏绵羊源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分离株(SWUN 6407)作为微生物添加剂候选菌株的潜力,用PCR扩增16S r 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刚果红染色法测定其产纤维素酶能力,以比浊法测定其对酸和牛胆盐的耐受力,用纸片法测定其对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G、万古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磷霉素、替考拉宁、头孢噻肟、利福平、氨苄西林、呋喃妥因、阿莫西林等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SWUN 6407为枯草芽孢杆菌,水解圈与菌落直径的比值为5.8,在p H 2.0环境中存活率为30.5%,在0.7%牛胆盐环境中存活率为64.1%,对18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综上可见,SWUN 6407是纤维素酶高产酶菌株,其耐酸、耐胆盐的能力符合微生物添加剂的要求,且不具有耐药性,是一株良好的高产纤维素酶微生物添加剂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基于恒温隔绝PCR(Insulated isothermal PCR,ii PCR)技术现场检测牛羊包虫病的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只能检出细粒棘球绦虫,对多房棘球绦虫、肝片吸虫、细颈囊尾蚴、前后盘吸虫、日本血吸虫、金黄色葡萄球菌、伪结核杆菌无关病原不检出;检测下限为100个拷贝,重复性好.对55份牦牛源包囊样本和70份羊源包囊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61.8和4.3%,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的符合率分别为100%;本研究建立的ii PCR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从核酸提取到报告检测结果仅需1小时,操作方便,可现场使用,为牛羊包虫病的现场快速诊断提供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