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提供一种简便、灵敏、快速,并且特异性强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空肠弯曲菌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fox基因、假结核耶尔森氏菌inv基因、志贺氏菌ipa H基因及空肠弯曲菌gyr A基因设计并筛选出特异性引物;优化退火温度等条件,分析多重PCR的特异性、敏感性,使用该多重PCR方法检测小鼠和豚鼠样品。结果多重PCR扩增出了预计的PCR产物,即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511 bp)、假结核耶尔森氏菌(779 bp)、志贺氏菌(290 bp)和空肠弯曲菌(156 bp)。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10-3ng/μL(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志贺氏菌)和1×10-2ng/μL(空肠弯曲菌)。特异性检测未从其他菌中检测出阳性条带。使用该方法从样品中检测出不等的阳性样品数。结论该多重PCR方法对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发病江黄颡鱼中分离出菌株YER6022,通过细菌培养、生理生化试、16SrDNA基因扩增等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具有动力性,不发酵山梨醇,赖氨酸、苯丙氨酸阴性,尿素、鸟氨酸阳性.16SrDNA片段测序为1408bp,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相似性达99%,GenBank登录号为JX434637.系统进化树显示菌株YER6022与耶尔森菌属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3.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一种重要的嗜冷肠道致病菌,研究表明Y.enterocolitica血清型有60多种,我国致病性菌株生物/血清型以3/O∶3和2/O∶9型为主;另外Y.enterocolitica具有1A、1B、2、3、4、5共6个生物型,除了1A型可能具有潜在致病性外,其他5个已确定具有致病性,且1B为高致病性菌株;主要毒力因子有ail、ystA、ystB、yadA和virF,常用来判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致病性;Y.enterocolitica对氨苄西林和一代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对其他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并且许多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有脉冲场凝胶电泳、扩增基因重复序列、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其中具有操作简便和多态性高的ERIC-PCR在Y.enterocolitica分型中也将发挥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6×108的细菌数,经静脉注射家兔的病理学观察实验结果表明,致病性血清型带毒力质粒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G151(血清型0:9)和LAB-8182(血清型0:3)引起家兔组织严重的病理学改变:血细胞渗出,微脓肿和菌落形成,组织变性坏死、溃疡.致病性血清型丢失毒力质粒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82-140(血清型0:8)注射的家兔组织病理学改变轻微.493-80V-(血清0:9)不引起家兔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以志贺氏菌ipaH基因特异序列为靶序列,设计RNA-DNA组合引物和链终止序列,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志贺氏菌的方法,反应时间为44min。通过对4株不同群志贺氏菌和12株其他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结果表明,除4株志贺氏菌外,其他细菌均未扩增出荧光曲线。进一步研究表明,采用普通热裂解法提取DNA,实时荧光检测福氏志贺氏菌DNA的灵敏度为1.16fg/μL,纯培养菌液的灵敏度为1.3CFU/mL;对牛奶模拟样品中福氏志贺氏菌的检出限是1.8CFU/mL。研究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单引物等温扩增检测志贺氏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耗时短、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6.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a enterocolitica,以下简称Y.e.)在世界范围内已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报告了Y.e.菌的存在,传播Y.e.菌的宿主证明有动物、昆虫等50多种.我国Y.e.菌的研究工作起始于1979年,至今已整十年,先后有山西、河南、江西、福建、广西、吉林等15个省、区报导从人、畜、昆虫等22种宿主(包括9种动物园观赏动物)和人体外环境中检出Y.e.菌,已进行血清学定型的菌株共含有33个“O”抗原因子(见后).我们开展这项研究工作亦较早,对我省检出的Y.e.菌菌株和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的送检株进行了部分血清学分型工作.现将Y.e.菌各血清型在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动物中的分布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志贺氏菌PCR检测方法。根据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ipa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本方法特异性高,均能检测出志贺氏菌属的4个种,整个实验过程8~10h完成。建立的方法可用与实际检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重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乳粉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以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志贺氏菌的ipaH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nuc基因为靶基因,选择特异性引物,以参照菌种为对象,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建立多重荧光PCR检测方法,人工添加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确定方法的检出限.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乳粉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CFU/mL,可在8h内完成对乳品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鲁氏耶尔森氏菌及鱼类相应感染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相应鱼类感染症的特点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志贺氏菌是引进细菌性痢疾的重要病原菌,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卫生条件不平衡的地区,可造成爆发性流行.本研究用鸟枪法对痢疾志贺氏菌8型的O—抗原基因簇进行测序,得到序列全长为9227bp.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共发现7个基因,分别是:单糖合成基因gne,糖基转移酶基因(4个);O—抗原转运酶基因wzx和O—抗原聚合酶基因wzy.并用PCR的方法筛选出了针对痢疾志贺氏菌8型细菌的特异基因,可以用于基因芯片或PCR方法对痢疾贺氏菌8型细菌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鲁氏耶尔森氏菌及鱼类相应感染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类、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相直鱼类感染症的特点等内容,同时提出了当前在这些方面的一些主要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单增李斯特氏茵快速鉴定技术;方法: 选择Hly、Inl基因设计扩展片段分别为300~400bp、600~700bp的二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 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及本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单增李斯特氏菌均扩增出两奈明显条带,其它食品中常见致病菌及非增李斯特氏菌均不见扩增条带.52株李斯特氏茵生化符合菌中,有30株菌同时扩增出两条明显条带,与mini-VIDSA测定法比较,两者符合率达92.31%(P>0.5;X2=0.5).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PCR鉴定技术为一种简便、快速、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单增李斯特氏茵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CIN培养基,从海南岛300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出耶氏菌11株.其中,小肠结肠炎耶氏菌4株,血清型0:3;中间型耶氏菌7株.这7个中间型耶氏菌菌株均能分解鼠李糖、密二糖和棉子糖.  相似文献   

14.
从553份冷饮、牛乳、污水、苍蝇等材料中分离出7株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检测了它们的生长性能和生理生化特性.并通过玻板凝集反应确定了它们的血清型.7个菌株中,一株来自冷饮食品,含有O_8抗原;三株来自蝇体,含有O_(52)抗原成分;一株来自污水.含有O_(10)抗原;两株来自牛的粪便,分别含有O_4和O_(10)抗原成分.没有从牛乳中检出肠结肠炎耶尔辛氏菌.  相似文献   

15.
利用PCR技术直接检测乳粉中的肺炎克雷伯氏菌,无需增菌.通过滤膜法成功地从人工污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的乳粉中提取了肺炎克雷伯氏菌的DNA.以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间区序列(ITS)为靶基因,经过PCR扩增得到158 bp的产物,经过DNA测序证实该产物为目的扩增产物.该方法灵敏度高,乳粉中检测的灵敏度为10CFU/mL,可在6 h内完成对乳品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检测,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先增菌再进行PCR检测的方法缩短了12-24 h.  相似文献   

16.
PCR-DHPLC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特有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并以41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经PCR—DHPLC可检测食品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英诺克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食品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英诺克李斯特氏菌的特有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的产物经DHPLC技术进行快速检测,并以41株参考菌株做特异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经PCR—DHPLC可检测食品中英诺克李斯特氏菌.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检测英诺克李斯特氏菌,是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牙鲆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腹水病牙鲆体内分离致病菌,通过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该菌进行了鉴定;根据GenBank上报道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标准株(ATCC15947)的16S rDNA序列以及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所含有的菌毛亚基(Fi mA)基因(AB100170)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对所分离到的6株疑似菌进行PCR扩增,均能够扩增出目的条带,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 399,540 bp.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得到的基因与其参考菌株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8.86%,100%.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证明该菌为迟钝爱德华氏菌.将该菌肌肉注射鲫鱼,发病症状与自然死亡的症状相似,并从患病鲫鱼体内分离到该菌,说明所分离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是患病牙鲆的原发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际(GB4789.28-84)的检验方法,对4450份猴粪便检测,检出志贺氏菌172株,阳性检出率3.9%,取其中50株做血清学分型,皆属于B群志贺氏菌,主要血清型为3c型32株(占64%),Y变种12株(占24%)其次4b型3株,X变种2株2a型1株(分别占6%,4%,2%),以此50株福氏志贺氏菌对10种抗菌素作了敏感度及抑菌效果评价,结果丁胺卡那霉素及先锋霉素V敏感度为100%(高度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检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对空肠弯曲菌保守序列(mapA)和细胞毒素调节基因(cdtB)预扩增后得到的双链核酸进行胶体金试纸条免疫检测,随着被检物中空肠弯曲菌浊度的增大,胶体金试纸条上的保守序列及其毒力基因检测线强度也呈梯度式变强。结果表明,空肠弯曲菌中mapA及cdtB的检出限均为10~1 CFU/mL,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也呈现出极好的梯度。表明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简单快速等特点,为食品及环境中空肠弯曲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