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锻炼自我设限量表对58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锻炼自我设限对完美主义与锻炼行为是否具有中介作用.根据Baron和Kenny对中介因素分析方法的建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时间管理锻炼自我设限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中的个人标准、行动迟疑和担心错误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显著,但该影响由于锻炼自我设限(寻求辩解、减少努力)的加入而变小或变得不显著.说明锻炼自我设限对完美主义与锻炼行为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使用元担忧量表、自我妨碍量表(SHS)和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DASS-21)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探讨元担忧、自我妨碍、应激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大学生元担忧是抑郁的风险因素(β=0.33,t=5.05,p0.001);2)自我妨碍对元担忧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风险增强的调节效应(β=0.13,t=2.31,p0.05);3)这种调节效应(β=0.02,t=0.48,p0.05)以应激(β=0.54,t=9.27,p0.001)为中介变量.由此得出:元担忧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受到自我妨碍的调节,而这一调节效应又通过应激中介实现.此发现为治疗元担忧所诱发的抑郁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的关系。方法: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妨碍行为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67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1)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彼此存在显著相关;(2)自我妨碍和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都显著(R2=0.181,p〈0.05;R2=0.201,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妨碍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LSE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学校适应量表(SSBS)对587名内地新疆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①内地新疆班高中生受生活事件影响较小,焦虑症状检出率低,抑郁症状比例较高,学校适应良好;②ALSEC,SAS,SDS和SSBS存在一定的群体差异,并且彼此之间显著相关;③ALSEC直接预测,并通过积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SAS和SDS,通过消极社会行为间接预测了焦虑.认为内地新疆班学生的焦虑和抑郁直接受到生活事件影响,其学校适应行为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完美主义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选取北京某设计院在职建筑设计师203名,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简版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工作倦怠量表MBI-GS进行调查,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完美主义的错误在意维度与工作倦怠负相关显著;完美主义秩序维度与工作倦怠正相关显著。回避应对在错误在意和工作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高秩序和工作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建筑设计师完美主义的适应维度与非适应维度不同于其他样本。  相似文献   

7.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全国5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运用大学生特质宽恕问卷以及总体健康问卷(GHQ)、沉思反应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特质宽恕、沉思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特质宽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相关分析显示,特质宽恕与抑郁、焦虑、愤怒、GHQ均显著负相关(r=-0.18~-0.34,Ps0.001);(3)回归分析显示,特质宽恕对心理健康预测力最佳,对抑郁、焦虑、愤怒和GHQ的解释量分别为8.7%,9.5%,11.6%,7.8%;(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沉思在特质宽恕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沉思出现时,特质宽恕对抑郁、焦虑、愤怒和GHQ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8.7%,9.5%,11.6%,7.8%分别下降到2.8%,3.8%,7.2%,2.5%.因此,沉思在特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特质宽恕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也可通过沉思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测量500名大学生。结果:内外向性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以及神经质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内外向性、神经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社会支持是人格特质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影响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9.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自我怜悯量表(SCS-C)、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三量表,对1 161名农村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考察农村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我怜悯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怜悯呈显著负相关,自我怜悯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有显著正向直接预测效应,通过自我怜悯的中介作用,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对农村初中生的抑郁也有间接预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达47.62%。该研究结果对预防农村初中生抑郁的发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大学生学业拖延、生命意义和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生命意义量表、状态抑郁量表对49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1)学业拖延、生命意义及抑郁的关系之间呈现显著性两两相关;(2)拥有意义在学业拖延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追寻意义不起中介作用;(3)性别对生命意义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拥有意义在女生学业拖延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男生中则不起作用。结论拥有意义在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抑郁中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成人自我报告》测量372名大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与攻击行为。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呈负相关;积极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控制和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两者效应相当。总之,大学新生的自我控制与应对方式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应对方式是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之间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般拖延量表问卷、Conroy失败表现评估量表问卷以及PintrichDeGroot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拖延行为的影响,以及失败恐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拖延行为和失败恐惧存在部分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组得分显著低于大二组;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文科生显著低于理科生;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拖延行为显著负相关,与失败恐惧显著负相关,失败恐惧与拖延行为显著正相关;3)失败恐惧在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拖延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失败恐惧对拖延行为有预测作用,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减少拖延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以38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隐性自恋问卷、羞怯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进行测试,探讨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隐性自恋、羞怯、焦虑及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两两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2)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的间接效应显著.由此得出结论:羞怯与焦虑在隐性自恋与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4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量,在社会支持主效应模型、情绪ABC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综合视角下,探讨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领悟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用<青少年心理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对龙岩学院120名初等教育五年制专科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年级、成功动机等变量,分析了影响学习成绩的直接和间接因素.结果发现:五年专学生的适应状况总体低于全国青少年平均水平;其适应状况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学习适应是影响学业成绩的直接因素,年级、成功动机等变量通过学习适应这一"中介变量",对学业成绩产生间接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2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A型人格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完美主义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完美主义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两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女生的得分,女生条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大学生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和父母要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和敌意两个分因子得分和A型人格量表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A型人格者在担心出错、个人标准及父母要求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B型人格者的得分.  相似文献   

17.
以探讨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差异为目的,采用杨丽等(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63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完美主义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在秩序维度上,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差异显著,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t=3.003,P0.01).2)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男生高于女生;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体育专业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育运动对于人格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和《正负性情绪量表》对7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大学生人格特征、情绪与问题性手机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精神质、外倾、负性情绪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存在显著相关,负性情绪与精神质和外倾呈显著相关;(2)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精神质、外倾和负性情绪对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有直接影响,负性情绪在精神质、外倾与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负性情绪出现时,精神质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39%下降到25%,外倾对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25%下降到9%.因此,负性情绪在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外倾与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精神质与外倾既可以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也可以通过负性情绪间接影响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因此,通过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并通过管理情绪等减少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  相似文献   

19.
采用身体自尊量表(B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1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身体自尊、人际关系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身体自尊和人际关系对一般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其中人际关系在身体自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人际关系在身体自尊对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同伴支持、大学生情绪适应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同伴支持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大学生适应量表中情绪适应分量表对7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情绪适应现状较好,在性别、年级、留守经历上有显著差异,女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老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新生,无留守经历学生情绪适应得分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学生。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同伴支持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情绪适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与大学生情绪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