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大学生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羞怯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量表》对1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羞怯、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羞怯与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羞怯、人际交往困扰以及交谈交流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均对大学生的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3)人际交往困扰在羞怯与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因此,羞怯对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人际交往困扰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综合幸福感问卷》(MHQ)测量了107名大学生。结果:(1)幸福指数及各维度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2)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抑郁、恐怖和强迫可解释幸福指数的20%变异,强迫因子解释生活满意的22%变异,抑郁分别解释正性情感12%变异,负性情感11%变异。结论:心理健康指标评估应包括正负两个指标系统,抑郁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MPR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86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⑴手机依赖问卷包括事实行为、行为倾向、认知、情绪和意志五个维度。⑵是否为学生干部和使用手机时间分别在手机依赖上差异显著。⑶被试在内外向、精神质上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在神经质上与常模持平,在掩饰性上低于常模;不同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在人格特征上差异显著;是否学生干部在精神质上有显著差异;使用手机时间在内外向上差异极其显著。⑷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存在相关性。⑸人格特质对手机依赖有回归效应。这说明不同身份(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与不同手机使用时间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上存在差异,不同类型(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不同手机使用时间)被试有不同人格特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人格特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人格特质的神经质、精神质对手机依赖有正向预测作用,掩饰性对手机依赖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手机依赖行为会有哪些特点与差异?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与EPQ问卷中的E(内外向)量表,定额选取宁夏大学的130名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行为;2.大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不存在年级差异;3.内外向因素不是决定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决定性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5.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全国5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运用大学生特质宽恕问卷以及总体健康问卷(GHQ)、沉思反应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特质愤怒量表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特质宽恕、沉思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特质宽恕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相关分析显示,特质宽恕与抑郁、焦虑、愤怒、GHQ均显著负相关(r=-0.18~-0.34,Ps0.001);(3)回归分析显示,特质宽恕对心理健康预测力最佳,对抑郁、焦虑、愤怒和GHQ的解释量分别为8.7%,9.5%,11.6%,7.8%;(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沉思在特质宽恕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当中介变量沉思出现时,特质宽恕对抑郁、焦虑、愤怒和GHQ的变异解释量由原来的8.7%,9.5%,11.6%,7.8%分别下降到2.8%,3.8%,7.2%,2.5%.因此,沉思在特质宽恕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特质宽恕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也可通过沉思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350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1.0及AMOS17.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时间人格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及特质情绪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企业员工的时间人格在部分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时间人格、特质情绪与工作绩效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正性情绪在时间人格与工作绩效间具有中介效应,负性情绪在时间人格与工作绩效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企业应在招聘中运用时间人格和情绪量表筛选应聘者、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氛围、建立情绪沟通渠道、开展员工帮助计划(EAP)等帮助员工减少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7.
为明晰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对反生产行为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负性情绪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和反生产行为量表对395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三者均与反生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辱虐管理既直接预测反生产行为,又间接影响反生产行为;间接影响主要通过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负性情绪和自我损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交往焦虑量表、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使用偏好问卷和大学生手机移动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问卷对1 48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差异显著高(P0.01),高社交焦虑大学生的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社交焦虑、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和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3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097~0.761,P0.01),社交焦虑和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均能显著正向预测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在社交焦虑与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6.0%。可见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手机社交网络使用偏好对大学生手机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艾森克个性测定,了解犯人的性格特征,探讨犯罪人格形成的可能因素,找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贵州省在押男犯及贵州省在校男大学生各65例进行测查对照分析。结果:在押犯在精神质、神经质、内向性3个分量表上得分高于大学生,其个性改变与民族差异无关;大学生的外倾性人格特点有可能表现出反社会倾向,由其是男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结论:1)在押男犯与大学生相比,易有精神质倾向,情绪不稳定;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3)少数民族大学生情绪趋于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大学生负性行为量表》对1 05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以考察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负性行为的现状及关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总体状况较好,负性行为发生频次较少且程度轻微;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负性行为在总体上呈显著相关;心理适应性中的人际适应与学习适应因子对大学生负性行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被试大学生心理适应性与负性行为总体情况乐观,心理适应性是负性行为的一个有效的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自尊量表对西部某省4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自尊与大学生情绪智力呈显著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和自尊对大学生情绪智力均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情绪智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公正世界信念在一定程度下可以直接影响情绪智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影响情绪智力。  相似文献   

12.
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负性自动思维量表(ATQ)以及内隐自尊联想测验对所选取的16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负性自动思维在外显自尊与抑郁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内隐自尊对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具有调节效应,内隐自尊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使用PROCESS程序进行事后检验,无论在高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高于一个标准差)还是在低内隐自尊的情况下(得分低于一个标准差)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都显著,即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对抑郁的影响随内隐自尊的增加而增强,外显自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727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考察青少年人格特征,其中主要考察谨慎性及情绪性2个维度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网络使用偏好在谨慎性/情绪性人格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谨慎性、情绪性人格特征对网络使用的信息获取正向预测作用;谨慎性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情绪性人格特征对网络成瘾有负向预测作用;互联网使用信息获取偏好和娱乐偏好对网络成瘾有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网络使用偏好中信息获取使用偏好在青少年的情绪性、谨慎性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娱乐使用偏好在青少年情绪性人格特征与网络成瘾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测量500名大学生。结果:内外向性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以及神经质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内外向性、神经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社会支持是人格特质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影响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以514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情绪调节问卷》量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快乐情绪的调节量最多,恐惧情绪的调节量最少,正性情绪的调节量大于负性情绪的调节量;感受负性情绪时存在比较多的忽视和抑制调节,感受正性情绪时存在比较多的重视和宣泄调节;男生和女生正性情绪在抑制和宣泄上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忽视和重视上没有显著差异;在负性情绪的原因调节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在负性情绪的反应调节上,文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讨坚韧人格与网络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自我效能感在他们间的中介效应.采取方便取样并使用坚韧人格量表、网络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网络利他行为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坚韧人格、网络自我效能感、网络利他行为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两两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结构方程模型与Bootstrap检验显示,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应,网络自我效能感在这一作用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25.53%.坚韧人格对网络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可以部分通过网络自我效能感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文章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量表和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测查云南省5所高校492名大学生,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内在关系机制。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在基本心理需要、孤独感及各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手机依赖组孤独感总分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组在关系需要、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得分及基本心理需要总分都低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基本心理需要存在显著相关,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可以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基本心理需要是孤独感对手机依赖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114。因此,可以通过满足大学生心理需要和减少其孤独感来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与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对江苏51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手机依赖程度的大学生在情绪稳定性分布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情绪稳定性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程度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情绪稳定性之间相关显著;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对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考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自我控制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成人自我报告》测量372名大一新生的自我控制、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与攻击行为。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控制与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呈负相关;积极和消极应对在自我控制和焦虑/抑郁和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且两者效应相当。总之,大学新生的自我控制与应对方式对其情绪和行为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应对方式是自我控制与情绪、行为问题关系之间的一个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人机情感交互中机器人从感知外界刺激到情绪行为产生过程中的个性化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理信号感知的个性化复合情绪机器人系统.首先,利用情感空间切比雪夫距离与支持向量机,获取受试者实时的生理情绪状态,作为机器人感知信息的输入;然后,利用二阶阻尼系统生成感知强度;最后,基于大五人格量表实现个性化情绪输出.结果表明,中性激励下正向人格与负向人格的复合情绪出现个性化差异,其中正向人格的快乐情绪维持在高强度0.9附近,负向人格相反.具有正向人格设置的交互机器人输出的平静与快乐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数分别为54.75%与45.25%.因此,机器人能够根据该系统生成具有不同人格因素的情绪走向,并做出相应的行为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